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荐票)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落秋中文网 www.luoqiu.me,最快更新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朱瞻基出了后左门,守在外面一清子,玄真,还有一瘸一拐的余先就迎了过来。
看到余先,朱瞻基有些愧意,吩咐道:“回去休息几日,待伤好了,我会好好赏你。”
他躬身笑道:“替殿下挡灾是奴才本分,不敢居功。奴才的伤看起来重,实则轻伤。”
朱瞻基率先前走,似笑非笑地丢下一句。“我要去城外农庄,你能骑马?让李亮他们跟上吧。”
余先不敢再逞强了,伤的再轻,也是屁股,骑马是不用想了。
一清子和玄真都忍不住莞尔,跟在朱瞻基身后。
每次太孙对付他们的时候,总是让人难受至极却又说不出冤屈。但是看到他对付其他人,这种感觉还是很舒服的。
太孙殿下虽然才十六岁,但是笼络人心,弄权的手腕,却高的惊人。
这个时候,朱瞻基回头说道:“回头让你房里的小丫头离开,孤的名声,不是你能拿来败坏的。”
余先吓了一下子跪在了地上,磕头说道:“遵旨……”
余先这个人没有别的毛病,就是喜欢狗仗人势一点,从永乐八年金阔调到了宁波当镇守太监,余先也官升两级,变成了少监,成为了朱瞻基身边的大太监。
这个家伙虽然那东西不管用了,却喜欢搞一些虚凤假凰的勾当。
找对食嘛,宫里面多的是,朱瞻基也懒得管。但是他喜欢玩角色扮演那一套,还喜欢强迫小宫女,这就有些太龌蹉了。
自己这辈子都还是个小处男,他倒比自己玩的还花。
从东华门出了宫城,跑在前面的李亮已经安排好了出行的人马,等在了东华门和东安门之间的便道上。
几个太监伺候朱瞻基戴上口罩,护膝,手套。这才纷纷上马。
李亮安排好了仪仗,众人就骑马出了东安门,前往朱瞻基十二岁时被赏赐的农庄。
太孙仪仗是朱棣划给朱瞻基的一队羽林左卫,六十人,分成三组在朱瞻基身边随班。加上内侍十二人,一个长随,两个贴身保镖,最低也有三十五人跟在朱瞻基身边保护。
从六岁起玄真和一清子到了朱瞻基的身边,他们两个现在一身功夫也都传给了朱瞻基。虽然火候力道上,朱瞻基还比不过正当壮年的他们,但是也差的不远。
两个道士也不知道朱瞻基从哪里学了一套柔体术,全身软起来柔弱无骨,硬起来力能劈石。
而且还会玩杂技,一开始他练习的时候,两个道长也没在意。但是现在他爬墙如平地,这就有些吓人了。
皇宫的城墙,一般人哪爬的上去,但是他不用手就能直接跑上去。就是那些宫殿,他也随随便便就爬了上去,这可是真正的飞檐走壁啊!
他们两个道士练了几十年,也没有这份能力。
所以,虽然硬碰硬朱瞻基还比不过他们,但是真要打起来,两个道长也不敢确定自己还能不能赢。
十五岁的时候,朱瞻基几乎就是打遍宫中无敌手了,朱棣见识到了朱瞻基的本事,这才放心让他可以自由出入皇宫。
要不是他才十六岁,还在长身体,他也不会这么瘦。
两个人也一心想看看,等朱瞻基身体长成了,到底有多大能耐。
现在他们把所有的功夫都传给了朱瞻基,朱瞻基虽然依旧那他们当老师对待,但是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朱瞻基的保镖。
十年相处下来,玄真和一清子也没有离开的想法。
朱棣给武当重修了道观,武当弟子还有不少在军中授艺,玄真属于是最核心的人员,哪能舍得离开朱瞻基身边。
至于一清子,这个家伙早在五年前就从朱瞻基这里要了一个看中的宫女,在应天府成了家,现在儿女都有了。
明初的气温不算太低,但是现在没有工业,没有暖气效应,却是真正的冷。
以朱瞻基估计,现在的气温差不多在零下五度左右。
应天府的皇宫其实位于城市的东南角,出了皇城,外面几乎就没有住户了。
前世周游到过一次南京,他们现在走的位置就是中山陵南边山下。后世这里是繁华的市区,但是现在这里除了孝陵卫,还有羽林左卫的少数农庄,大部分都是皇庄。
朱瞻基的皇庄就在孝陵卫驻地和皇宫之间,正对着朱元璋的明显陵的一个村子。
因为距离皇宫近,在朱瞻基提出想要一个农庄的时候,朱棣把这里赏赐给了他。
朱瞻基没有种粮食的想法,他要一个农庄,也只是为了有个能给他训练士兵的场所。
这个时期,明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而且从朱元璋时代就开始养马,现在全国有马一百七十万匹,光是合格战马就有五十万匹。
但是明军基本上打仗都是依靠财大气粗,硬碰硬横扫。
不管是张辅在安南打,还是朱棣三年前第一次北征,基本上是靠自己绝对的实力来打。
面对安南好打,两次就把对方搞定了。
但是草原的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他们打不赢就跑。
以至于每次明军劳师动众,虽然打赢了,却不能让对方伤筋动骨。
三年前,鞑靼部被打服了,三年后的今天,瓦剌又不安分了。
朱瞻基对这些历史不算了解,他只知道郑和七次下西洋,明成祖五次北伐。
这一次北伐才是第二次,那就说明,后面还会有三次。
不管跟谁打,朱瞻基都想一劳永逸,不愿意跟那些草原人一直拖下去。
第一次北伐筹备期间,他就在农庄里收纳了一批比他稍大一点的孤儿们,第一批的人数也不多,只有两百人。
周南按照现代军事练军,首先培训他们的纪律性,用了半年的时间打磨的像点样子后,又教了他们一招制敌术,军中三刺,八段锦。
因为人数太少,这批人他是按照特种兵来训练的。他不需要他们成为将领,只需要能在北征的时候起到作用。
十几分钟后,众人就来到了朱瞻基的农庄,却发觉一大群人,正在村口闹作一团。
朱瞻基快马加鞭,众人也都不顾寒风,加快了速度跟了上来。
村口的一帮青壮也很早就看到了朱瞻基一行人的行踪,原本沸腾的情绪平静了下来,望向一个三十左右的军汉。
“张营副,如何是好?”
军汉看向了一个被五花大绑的十七八岁少年,叹道:“元方,原本我还想给你隐瞒一二,现在,就看你的命了……”
待得朱瞻基一行来到近前,众人纷纷单膝跪拜。“请太孙安……”
那个被绑的青年犹豫了一下,也跟着跪了下来。
朱瞻基骑在马上,摘下了口罩,眼睛在人群里扫视了一圈问道:“发生何事?”
军汉跪在地上禀道:“回禀殿下,下午训练甲连乙排甲班军士元方以腹疼为由请假,臣本欲带医生为他诊治,才发现他欲潜逃,故率人缉拿。”
朱瞻基骑在马上,俯视着跪在地上的元方,他不敢抬头,只能看到脑后的发髻。
“诸位平身,元方,抬起头来。”
除了元方,其他人也都纷纷起身,让出了元方和朱瞻基之间的空间。
一清子和玄真跳下马来,站在了朱瞻基的马前。
元方抬起头了,还有些稚嫩的脸上满是惊恐和愧疚,跟朱瞻基的视线对了一下,又连忙低下头。
朱瞻基问道:“为何潜逃?”
元方不敢抬头,回道:“小民获知甲字连这次要去跟蒙元人打仗,可小民家中三代单传,……请殿下恕罪。”
这就是想当逃兵了啊!
朱瞻基目光在其他人脸上都看了一圈,他们虽然比自己大一两岁,但是最大也不超过二十岁。
虽然这个时代,他们这个年龄已经成年,并且经过三年的训练,但是大部分人脸上还带着一丝稚气。
平日训练再多,他们这些人也没有见过血,对于战争也有一种天然的恐惧。
像元方这样的人,他们之中肯定还有,只是没有像元方一样付诸行动。
“将他带回校场。”朱瞻基夹了一下马腹,轻拉缰绳,率先进了村子。
这件事可大可小,关键还是看朱瞻基的态度。
以前年纪小,虽然组建幼军,但是朱棣也只是当他闹着玩。第一批招了两百孤儿,后面陆续又招了三百多,加上朱棣派来的十几个教官,总共也不过六百人。
除了甲字连是三年前开始训练,能上战场了,乙字连和丙子连的士兵年龄都跟朱瞻基差不多大,还不当大用。
朱瞻基明白,自己需要改变的是制度,是大势,是风气,而不只是一支精锐的队伍。所以除了一些技能,他并没有把后世的一些东西全部拿出来。
但是,他对这支幼军同样也充满了期待。最起码,自己教了他们这么多东西,就是想让他们具备改变战局的能力。
现在大军还没有出动,就有了逃兵,看来这支幼军的能力虽然比其他军队有所提升,但是骨子里仍然还跟大明朝的军队没有区别。
这也是自己忌讳年龄的原因,改变太少的原因。
但是,距离出发还有两个月,距离上战场还有半年,还有机会来统一思想。
(新的一周,弱弱求一下推荐票,免费的评价票……)
朱瞻基出了后左门,守在外面一清子,玄真,还有一瘸一拐的余先就迎了过来。
看到余先,朱瞻基有些愧意,吩咐道:“回去休息几日,待伤好了,我会好好赏你。”
他躬身笑道:“替殿下挡灾是奴才本分,不敢居功。奴才的伤看起来重,实则轻伤。”
朱瞻基率先前走,似笑非笑地丢下一句。“我要去城外农庄,你能骑马?让李亮他们跟上吧。”
余先不敢再逞强了,伤的再轻,也是屁股,骑马是不用想了。
一清子和玄真都忍不住莞尔,跟在朱瞻基身后。
每次太孙对付他们的时候,总是让人难受至极却又说不出冤屈。但是看到他对付其他人,这种感觉还是很舒服的。
太孙殿下虽然才十六岁,但是笼络人心,弄权的手腕,却高的惊人。
这个时候,朱瞻基回头说道:“回头让你房里的小丫头离开,孤的名声,不是你能拿来败坏的。”
余先吓了一下子跪在了地上,磕头说道:“遵旨……”
余先这个人没有别的毛病,就是喜欢狗仗人势一点,从永乐八年金阔调到了宁波当镇守太监,余先也官升两级,变成了少监,成为了朱瞻基身边的大太监。
这个家伙虽然那东西不管用了,却喜欢搞一些虚凤假凰的勾当。
找对食嘛,宫里面多的是,朱瞻基也懒得管。但是他喜欢玩角色扮演那一套,还喜欢强迫小宫女,这就有些太龌蹉了。
自己这辈子都还是个小处男,他倒比自己玩的还花。
从东华门出了宫城,跑在前面的李亮已经安排好了出行的人马,等在了东华门和东安门之间的便道上。
几个太监伺候朱瞻基戴上口罩,护膝,手套。这才纷纷上马。
李亮安排好了仪仗,众人就骑马出了东安门,前往朱瞻基十二岁时被赏赐的农庄。
太孙仪仗是朱棣划给朱瞻基的一队羽林左卫,六十人,分成三组在朱瞻基身边随班。加上内侍十二人,一个长随,两个贴身保镖,最低也有三十五人跟在朱瞻基身边保护。
从六岁起玄真和一清子到了朱瞻基的身边,他们两个现在一身功夫也都传给了朱瞻基。虽然火候力道上,朱瞻基还比不过正当壮年的他们,但是也差的不远。
两个道士也不知道朱瞻基从哪里学了一套柔体术,全身软起来柔弱无骨,硬起来力能劈石。
而且还会玩杂技,一开始他练习的时候,两个道长也没在意。但是现在他爬墙如平地,这就有些吓人了。
皇宫的城墙,一般人哪爬的上去,但是他不用手就能直接跑上去。就是那些宫殿,他也随随便便就爬了上去,这可是真正的飞檐走壁啊!
他们两个道士练了几十年,也没有这份能力。
所以,虽然硬碰硬朱瞻基还比不过他们,但是真要打起来,两个道长也不敢确定自己还能不能赢。
十五岁的时候,朱瞻基几乎就是打遍宫中无敌手了,朱棣见识到了朱瞻基的本事,这才放心让他可以自由出入皇宫。
要不是他才十六岁,还在长身体,他也不会这么瘦。
两个人也一心想看看,等朱瞻基身体长成了,到底有多大能耐。
现在他们把所有的功夫都传给了朱瞻基,朱瞻基虽然依旧那他们当老师对待,但是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朱瞻基的保镖。
十年相处下来,玄真和一清子也没有离开的想法。
朱棣给武当重修了道观,武当弟子还有不少在军中授艺,玄真属于是最核心的人员,哪能舍得离开朱瞻基身边。
至于一清子,这个家伙早在五年前就从朱瞻基这里要了一个看中的宫女,在应天府成了家,现在儿女都有了。
明初的气温不算太低,但是现在没有工业,没有暖气效应,却是真正的冷。
以朱瞻基估计,现在的气温差不多在零下五度左右。
应天府的皇宫其实位于城市的东南角,出了皇城,外面几乎就没有住户了。
前世周游到过一次南京,他们现在走的位置就是中山陵南边山下。后世这里是繁华的市区,但是现在这里除了孝陵卫,还有羽林左卫的少数农庄,大部分都是皇庄。
朱瞻基的皇庄就在孝陵卫驻地和皇宫之间,正对着朱元璋的明显陵的一个村子。
因为距离皇宫近,在朱瞻基提出想要一个农庄的时候,朱棣把这里赏赐给了他。
朱瞻基没有种粮食的想法,他要一个农庄,也只是为了有个能给他训练士兵的场所。
这个时期,明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而且从朱元璋时代就开始养马,现在全国有马一百七十万匹,光是合格战马就有五十万匹。
但是明军基本上打仗都是依靠财大气粗,硬碰硬横扫。
不管是张辅在安南打,还是朱棣三年前第一次北征,基本上是靠自己绝对的实力来打。
面对安南好打,两次就把对方搞定了。
但是草原的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他们打不赢就跑。
以至于每次明军劳师动众,虽然打赢了,却不能让对方伤筋动骨。
三年前,鞑靼部被打服了,三年后的今天,瓦剌又不安分了。
朱瞻基对这些历史不算了解,他只知道郑和七次下西洋,明成祖五次北伐。
这一次北伐才是第二次,那就说明,后面还会有三次。
不管跟谁打,朱瞻基都想一劳永逸,不愿意跟那些草原人一直拖下去。
第一次北伐筹备期间,他就在农庄里收纳了一批比他稍大一点的孤儿们,第一批的人数也不多,只有两百人。
周南按照现代军事练军,首先培训他们的纪律性,用了半年的时间打磨的像点样子后,又教了他们一招制敌术,军中三刺,八段锦。
因为人数太少,这批人他是按照特种兵来训练的。他不需要他们成为将领,只需要能在北征的时候起到作用。
十几分钟后,众人就来到了朱瞻基的农庄,却发觉一大群人,正在村口闹作一团。
朱瞻基快马加鞭,众人也都不顾寒风,加快了速度跟了上来。
村口的一帮青壮也很早就看到了朱瞻基一行人的行踪,原本沸腾的情绪平静了下来,望向一个三十左右的军汉。
“张营副,如何是好?”
军汉看向了一个被五花大绑的十七八岁少年,叹道:“元方,原本我还想给你隐瞒一二,现在,就看你的命了……”
待得朱瞻基一行来到近前,众人纷纷单膝跪拜。“请太孙安……”
那个被绑的青年犹豫了一下,也跟着跪了下来。
朱瞻基骑在马上,摘下了口罩,眼睛在人群里扫视了一圈问道:“发生何事?”
军汉跪在地上禀道:“回禀殿下,下午训练甲连乙排甲班军士元方以腹疼为由请假,臣本欲带医生为他诊治,才发现他欲潜逃,故率人缉拿。”
朱瞻基骑在马上,俯视着跪在地上的元方,他不敢抬头,只能看到脑后的发髻。
“诸位平身,元方,抬起头来。”
除了元方,其他人也都纷纷起身,让出了元方和朱瞻基之间的空间。
一清子和玄真跳下马来,站在了朱瞻基的马前。
元方抬起头了,还有些稚嫩的脸上满是惊恐和愧疚,跟朱瞻基的视线对了一下,又连忙低下头。
朱瞻基问道:“为何潜逃?”
元方不敢抬头,回道:“小民获知甲字连这次要去跟蒙元人打仗,可小民家中三代单传,……请殿下恕罪。”
这就是想当逃兵了啊!
朱瞻基目光在其他人脸上都看了一圈,他们虽然比自己大一两岁,但是最大也不超过二十岁。
虽然这个时代,他们这个年龄已经成年,并且经过三年的训练,但是大部分人脸上还带着一丝稚气。
平日训练再多,他们这些人也没有见过血,对于战争也有一种天然的恐惧。
像元方这样的人,他们之中肯定还有,只是没有像元方一样付诸行动。
“将他带回校场。”朱瞻基夹了一下马腹,轻拉缰绳,率先进了村子。
这件事可大可小,关键还是看朱瞻基的态度。
以前年纪小,虽然组建幼军,但是朱棣也只是当他闹着玩。第一批招了两百孤儿,后面陆续又招了三百多,加上朱棣派来的十几个教官,总共也不过六百人。
除了甲字连是三年前开始训练,能上战场了,乙字连和丙子连的士兵年龄都跟朱瞻基差不多大,还不当大用。
朱瞻基明白,自己需要改变的是制度,是大势,是风气,而不只是一支精锐的队伍。所以除了一些技能,他并没有把后世的一些东西全部拿出来。
但是,他对这支幼军同样也充满了期待。最起码,自己教了他们这么多东西,就是想让他们具备改变战局的能力。
现在大军还没有出动,就有了逃兵,看来这支幼军的能力虽然比其他军队有所提升,但是骨子里仍然还跟大明朝的军队没有区别。
这也是自己忌讳年龄的原因,改变太少的原因。
但是,距离出发还有两个月,距离上战场还有半年,还有机会来统一思想。
(新的一周,弱弱求一下推荐票,免费的评价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