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中山王府来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落秋中文网 www.luoqiu.me,最快更新大明才子风云录最新章节!
酒宴结束,送走客人后,况钟把况且叫到书房,却沉默有顷没说话。
况且只是静静地站着,也没问为什么。心里却明白父亲这是在犹豫是否告诉他一些事情,很重要、重要到性命攸关的事情。
“有一件事你一定要记牢,不要问为什么。”况钟终于开口。
“嗯。”
“以后你如果遇到危险,性命攸关的当口,就向一个地方、一个人求援,但要记住,一定是非常危险的时刻才能这样做。”
“什么地方?什么人?是武当吗?”况且想当然的认为。
“不是,是苏州城外的寒山寺,要找的人是寒山寺方丈。”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况且脑子里忽然冒出这句诗来,恍然间觉得有些虚幻起来。
“记住,不管寒山寺方丈是谁,你都可以向他求援,而且只能向他一个人求援,如果你无法亲自到寺里,就让人带封求援的书信也可以。”况钟没注意儿子精神状态的变化。
况且忽然脑中闪过一道电光,问道:“今天南巧云是不是又问您什么了?”
“跟这没有关系,我只是未雨绸缪而已,我说过,你大了,有些事也该让你知道些,只是还不能告诉你全部。”
“那等到什么时候,等到我多大,才能全部告诉我?”
“不是你多大,而是要达到你人生的最高点,那时候才可以。”
“人生的最高点?是举人,是进士,总不会非让我中状元吧?”况且越听越糊涂。
“比那个还要高,等你有一天接过陈老夫子的衣钵的时候。”
“可是为什么哪?”况且有些激愤了,血液直冲脑门。
他能感觉出父亲话语中的那份悲壮与凄凉,还有更多的无奈。他知道父亲不告诉他是为了保护他,可是他已经能够自立了,不需要任何人的保护。
“等你知道的时候就明白了,在这之前,不要问为什么,只要记住我吩咐你的就行。”况钟加重语气说道。
“好吧。”况且只好点头答应。
正说着,纪五急匆匆走进来,也忘了行礼,大声小气地说:“老爷,外面来了几个人,说是中山王府的,等着见老爷和少爷,现在在厅堂里候着哪。”
中山王府?
况钟一听,脑子一阵眩晕,险些跌倒,心下叫苦不迭:我知道差不多要来了,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啊。
现在,怎么办?
“中山王府的人也到咱们这里求医?”
况且倒有些糊涂了,各王府、国公府治病都是有太医院负责,不能随便在外就诊治疗,这也是王朝法规制度。
“他们……不像是来瞧病的,一个个都如狼似虎,好凶啊。”纪五心有余悸地说。
“来了多少人。”况钟厉声问道。
“五个人。”
“外面有铁甲军吗?就是戴头盔、穿链子甲的军人?”
“没有,中山王府的人瞧病还得铁甲军护卫?”纪五彻底糊涂了,不停挠着脑袋。
况钟的声音缓和了几分:“哦。那好,我知道了。”
况钟听说只来了五个人,没有铁甲军包围住宅,这说明问题不像他想的那样严重。
“你先别出去,我出去看看,如果有什么事发生,你不要管我,带上你妹妹,有多远走多远,永远不要回头。”
况钟说完,凛然慷慨地走了出去。
要逃?为什么要逃?
他顿时感觉脑子里好像炸裂了一般,他似乎一瞬间想起了什么,可是似乎马上就要触到那记忆时,脑子里就痛的死去活来。只要不去想,头痛就会慢慢消失。
纪五低声请示道:“少爷,那我去告诉刘妈,给小姐做些准备。”
“不用。”
况且另有一番计较,就算真出了什么掉脑袋的事,一家人也要在一起挨刀,决不能抛下父亲独自逃生。另外他虽然觉得此事太蹊跷,但和父亲想的可能完全相反。
“那我去看看老爷。”纪五又问道。
“走,我们一起去吧。”
况且说完,自己先走出去,向外面招待客人的厅堂走去。
刚出房间门,就看到父亲往回走,一脸的轻松,外加无法掩饰的喜悦。
“况且,是中山王府的小王爷要请你去下棋,王府的人是来接你的。”
“下棋?”
况且恨死这位小王爷了,不知道吓人会把能把人吓死吗?真是没教养的孩子。
中山王府就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后代,明朝的制度是异性不得封王,这一点是跟汉高祖刘邦学的,朱元璋的案头书就是汉书,最崇拜的就是刘邦。
不过,武臣可以封国公,而官员死后,朝廷按例是要按他死前的品级提高一格,成为封赠,算是此人最后盖棺定论的勋名。
所以国公死后,可以封王,徐达生前封魏国公,死后就封增王爵,即中山王。这就是所说的生公死王。后代也可以打着祖宗的封赠,顶着王爷的虚名过过瘾。
中山王府这一支并非如此,他们无论在世人眼里还是朝廷眼中,都和真正的王府差不多,连府邸都按照亲王府的规格修建。实非其他国公可以相比。
这也是有原因的,朱元璋取天下,徐达功劳最大,可以说是他的韩信,朱元璋称帝后,对徐达仍然是大哥长大哥短的,从不叫他的名讳。魏国公在诸位国公面前自然具有特殊地位。
朱棣于燕京起兵反抗朝廷,徐达的两个儿子各自为阵,走上了对立的道路。
当时的魏国公是徐达的长子徐辉祖,袭父爵为国公。他力主建文帝削藩大计,忠于朝廷。
徐达的小儿子徐增寿因荫袭父亲的功劳资历,也官至左都督,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他却因姐姐嫁给燕王为妃,自己也跟燕王情感相投,就暗地里把京城动向都通报给朱棣,当了潜伏在建文帝身边的高级间谍。
后来事情败露,建文帝还因徐达的功劳,不忍心治他的罪,只是把他软禁在宫里。
朱棣攻破南京城的最后一刻,建文帝怒火攻心,觉得都是徐增寿引狼入室,自己才遭此劫难,愤怒之下,亲手持剑砍杀了徐增寿,然后率领一众太监出逃。
徐辉祖在燕军入城后,还亲自率领家丁进行巷战,后来知道无法战胜,只好逃到郊外父亲的坟茔旁的草庐里,避不见朱棣。
朱棣因王妃的关系,也不愿意治这位大舅哥的罪,就亲自带人去看他,想给他一个台阶下。孰料徐辉祖见了他一言不发,只是在两人间的石案上写了一行字:
吾乃大明功臣之后。
朱棣气得险些吐血,也只能把徐辉祖软禁终生,爵位待遇一切照旧。
朱棣称帝后,感念徐增寿的恩德,封他的儿子为定国公,宠遇更在魏国公之上。徐家是明朝唯一一家出了两个国公的家族,不过,是用血换来的。
迁都燕京后,燕京改为北京,金陵改为陪都,定国公一家就跟随永乐去了北京,魏国公这一脉还是留在南京,被成为中山王府。
永乐以后,仁宗、宣宗等对魏国公又恢复了往日的信任和宠遇,对定国公这一支当然更好。可叹的是,魏国公这一脉出了不少人物,定国公一脉却都是庸碌之辈,只知道坐享皇上跟朝廷的丰厚爵禄跟赏赐。
傻人傻福,不知为何,定国公一脉始终最受皇上宠爱,魏国公自愧不如。徐增寿一条性命真换来了子孙后代二百多年的泼天富贵,而且是人臣之极。
因迁都北京,南京防务不免有些空虚,朝廷于是下诏,由中山王府兼任陪都守备重任,所以国公中只有中山王府有兵权。
朱元璋立下祖制:宦官、外戚,公侯贵族不得干政,武臣不得与闻政事,所以有权参与国政,治理国家的只剩下了文人。中山王府却是掌握军队的勋臣武将,成为王朝唯一的例外。
中山王府不禁管理江南防务,也兼管这一带的治安,捕盗平寇也都是中山王府的职责。所以况钟听到中山王府来人,吓得魂不守舍,一点也不奇怪。
况且脑中瞬间闪过这些史料,心中不禁起疑:父亲早年不会是江洋大盗吧,这才会怕中山王府找上门来?然而一位神医实在无法跟江洋大盗联系在一起。再者说,以况钟的斯文儒雅,也实在不是做大盗的材料。
“是况公子吧,小人给您请安。”两个身穿军服的人看到况且,就故作尊敬地说,嘴上说请安,身子却连动一动的意思都没有。
况且急忙笑道:“不敢当,小王爷召在下去,随便派个人来知会一声就是,何必劳驾几位大哥,却是惭愧。”
“况公子人中龙凤,小王爷也是仰慕得紧。”那人见况且很识趣,心下很高兴,虚言赞了一句。
“那咱们就走吧,不能让小王爷久候啊。是去南京吗?”况且问道,他急于把这几个人带走,离自己家越远越好。
“不是,是在本地陈老夫子府里。”
“小王爷到苏州了?”
“况公子还不知道吧,陈老夫子也是小王爷的老师,说起来与况公子还是同门哪。”
况且赶紧敬谢不敏,他还没活腻,不敢高攀中山王的小王爷做同门。但陈慕沙居然会是小王爷的老师,倒是令他感到惊奇。
徐达死后,特地封赠徐家三代王爵,到了现在早已不是王爷了,这国公倒是世袭罔替的。只是人们叫惯了,也就这么称呼,连省府、知府也都如此。
比如世镇云南的沐家,始祖是沐英,只是一个侯爵,因他是朱元璋的义子,死后才特地破格封赠王爵,之后,云南沐家就称沐王府了。
云南当时还属于天高皇帝远,沐家就成了云南的实际统治者,以致云南人只知道沐王府,不知道有朝廷。朝廷的圣旨到了云南,要换成沐王府的王爷教令,各土司才肯奉命,对圣旨云云的,各土司说了,不知道那是什么玩意。
御史们感觉此事有辱朝廷尊严,上书皇上弹劾多次,认为沐家应该改为侯爵府,不应再顶着沐王的名头,可是云南一带的官员却不干了,说是无论云南个土司还是百姓,都习惯了沐王府,改成侯爵就无法镇守云南了。
朝廷思虑再三,也觉得无可奈何,最后只能认可。
所以沐家在云南就是沐王府,只有给朝廷上奏章时,才以侯爵的身份署名。
说起来,这中山王府比沐王府更奇葩,所做之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山王的地位之稳固,非同一般,遇事就连御史都不敢弹劾。每每朝廷下诏,也称之为中山王府,而不是魏国公府。
朝廷也是让步了,至少是默认了。
此番中山王府来的只是四个家丁,抬着一顶轿子来的,就是为了接况且过去。
四个家丁请况且上轿,况且不肯,想要雇个轿子过去,四个家丁好说歹说,才把他哄上了轿子,一路抬到陈慕沙府上。
一进门,就看见石榴正在翘首以盼。
酒宴结束,送走客人后,况钟把况且叫到书房,却沉默有顷没说话。
况且只是静静地站着,也没问为什么。心里却明白父亲这是在犹豫是否告诉他一些事情,很重要、重要到性命攸关的事情。
“有一件事你一定要记牢,不要问为什么。”况钟终于开口。
“嗯。”
“以后你如果遇到危险,性命攸关的当口,就向一个地方、一个人求援,但要记住,一定是非常危险的时刻才能这样做。”
“什么地方?什么人?是武当吗?”况且想当然的认为。
“不是,是苏州城外的寒山寺,要找的人是寒山寺方丈。”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况且脑子里忽然冒出这句诗来,恍然间觉得有些虚幻起来。
“记住,不管寒山寺方丈是谁,你都可以向他求援,而且只能向他一个人求援,如果你无法亲自到寺里,就让人带封求援的书信也可以。”况钟没注意儿子精神状态的变化。
况且忽然脑中闪过一道电光,问道:“今天南巧云是不是又问您什么了?”
“跟这没有关系,我只是未雨绸缪而已,我说过,你大了,有些事也该让你知道些,只是还不能告诉你全部。”
“那等到什么时候,等到我多大,才能全部告诉我?”
“不是你多大,而是要达到你人生的最高点,那时候才可以。”
“人生的最高点?是举人,是进士,总不会非让我中状元吧?”况且越听越糊涂。
“比那个还要高,等你有一天接过陈老夫子的衣钵的时候。”
“可是为什么哪?”况且有些激愤了,血液直冲脑门。
他能感觉出父亲话语中的那份悲壮与凄凉,还有更多的无奈。他知道父亲不告诉他是为了保护他,可是他已经能够自立了,不需要任何人的保护。
“等你知道的时候就明白了,在这之前,不要问为什么,只要记住我吩咐你的就行。”况钟加重语气说道。
“好吧。”况且只好点头答应。
正说着,纪五急匆匆走进来,也忘了行礼,大声小气地说:“老爷,外面来了几个人,说是中山王府的,等着见老爷和少爷,现在在厅堂里候着哪。”
中山王府?
况钟一听,脑子一阵眩晕,险些跌倒,心下叫苦不迭:我知道差不多要来了,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啊。
现在,怎么办?
“中山王府的人也到咱们这里求医?”
况且倒有些糊涂了,各王府、国公府治病都是有太医院负责,不能随便在外就诊治疗,这也是王朝法规制度。
“他们……不像是来瞧病的,一个个都如狼似虎,好凶啊。”纪五心有余悸地说。
“来了多少人。”况钟厉声问道。
“五个人。”
“外面有铁甲军吗?就是戴头盔、穿链子甲的军人?”
“没有,中山王府的人瞧病还得铁甲军护卫?”纪五彻底糊涂了,不停挠着脑袋。
况钟的声音缓和了几分:“哦。那好,我知道了。”
况钟听说只来了五个人,没有铁甲军包围住宅,这说明问题不像他想的那样严重。
“你先别出去,我出去看看,如果有什么事发生,你不要管我,带上你妹妹,有多远走多远,永远不要回头。”
况钟说完,凛然慷慨地走了出去。
要逃?为什么要逃?
他顿时感觉脑子里好像炸裂了一般,他似乎一瞬间想起了什么,可是似乎马上就要触到那记忆时,脑子里就痛的死去活来。只要不去想,头痛就会慢慢消失。
纪五低声请示道:“少爷,那我去告诉刘妈,给小姐做些准备。”
“不用。”
况且另有一番计较,就算真出了什么掉脑袋的事,一家人也要在一起挨刀,决不能抛下父亲独自逃生。另外他虽然觉得此事太蹊跷,但和父亲想的可能完全相反。
“那我去看看老爷。”纪五又问道。
“走,我们一起去吧。”
况且说完,自己先走出去,向外面招待客人的厅堂走去。
刚出房间门,就看到父亲往回走,一脸的轻松,外加无法掩饰的喜悦。
“况且,是中山王府的小王爷要请你去下棋,王府的人是来接你的。”
“下棋?”
况且恨死这位小王爷了,不知道吓人会把能把人吓死吗?真是没教养的孩子。
中山王府就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后代,明朝的制度是异性不得封王,这一点是跟汉高祖刘邦学的,朱元璋的案头书就是汉书,最崇拜的就是刘邦。
不过,武臣可以封国公,而官员死后,朝廷按例是要按他死前的品级提高一格,成为封赠,算是此人最后盖棺定论的勋名。
所以国公死后,可以封王,徐达生前封魏国公,死后就封增王爵,即中山王。这就是所说的生公死王。后代也可以打着祖宗的封赠,顶着王爷的虚名过过瘾。
中山王府这一支并非如此,他们无论在世人眼里还是朝廷眼中,都和真正的王府差不多,连府邸都按照亲王府的规格修建。实非其他国公可以相比。
这也是有原因的,朱元璋取天下,徐达功劳最大,可以说是他的韩信,朱元璋称帝后,对徐达仍然是大哥长大哥短的,从不叫他的名讳。魏国公在诸位国公面前自然具有特殊地位。
朱棣于燕京起兵反抗朝廷,徐达的两个儿子各自为阵,走上了对立的道路。
当时的魏国公是徐达的长子徐辉祖,袭父爵为国公。他力主建文帝削藩大计,忠于朝廷。
徐达的小儿子徐增寿因荫袭父亲的功劳资历,也官至左都督,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他却因姐姐嫁给燕王为妃,自己也跟燕王情感相投,就暗地里把京城动向都通报给朱棣,当了潜伏在建文帝身边的高级间谍。
后来事情败露,建文帝还因徐达的功劳,不忍心治他的罪,只是把他软禁在宫里。
朱棣攻破南京城的最后一刻,建文帝怒火攻心,觉得都是徐增寿引狼入室,自己才遭此劫难,愤怒之下,亲手持剑砍杀了徐增寿,然后率领一众太监出逃。
徐辉祖在燕军入城后,还亲自率领家丁进行巷战,后来知道无法战胜,只好逃到郊外父亲的坟茔旁的草庐里,避不见朱棣。
朱棣因王妃的关系,也不愿意治这位大舅哥的罪,就亲自带人去看他,想给他一个台阶下。孰料徐辉祖见了他一言不发,只是在两人间的石案上写了一行字:
吾乃大明功臣之后。
朱棣气得险些吐血,也只能把徐辉祖软禁终生,爵位待遇一切照旧。
朱棣称帝后,感念徐增寿的恩德,封他的儿子为定国公,宠遇更在魏国公之上。徐家是明朝唯一一家出了两个国公的家族,不过,是用血换来的。
迁都燕京后,燕京改为北京,金陵改为陪都,定国公一家就跟随永乐去了北京,魏国公这一脉还是留在南京,被成为中山王府。
永乐以后,仁宗、宣宗等对魏国公又恢复了往日的信任和宠遇,对定国公这一支当然更好。可叹的是,魏国公这一脉出了不少人物,定国公一脉却都是庸碌之辈,只知道坐享皇上跟朝廷的丰厚爵禄跟赏赐。
傻人傻福,不知为何,定国公一脉始终最受皇上宠爱,魏国公自愧不如。徐增寿一条性命真换来了子孙后代二百多年的泼天富贵,而且是人臣之极。
因迁都北京,南京防务不免有些空虚,朝廷于是下诏,由中山王府兼任陪都守备重任,所以国公中只有中山王府有兵权。
朱元璋立下祖制:宦官、外戚,公侯贵族不得干政,武臣不得与闻政事,所以有权参与国政,治理国家的只剩下了文人。中山王府却是掌握军队的勋臣武将,成为王朝唯一的例外。
中山王府不禁管理江南防务,也兼管这一带的治安,捕盗平寇也都是中山王府的职责。所以况钟听到中山王府来人,吓得魂不守舍,一点也不奇怪。
况且脑中瞬间闪过这些史料,心中不禁起疑:父亲早年不会是江洋大盗吧,这才会怕中山王府找上门来?然而一位神医实在无法跟江洋大盗联系在一起。再者说,以况钟的斯文儒雅,也实在不是做大盗的材料。
“是况公子吧,小人给您请安。”两个身穿军服的人看到况且,就故作尊敬地说,嘴上说请安,身子却连动一动的意思都没有。
况且急忙笑道:“不敢当,小王爷召在下去,随便派个人来知会一声就是,何必劳驾几位大哥,却是惭愧。”
“况公子人中龙凤,小王爷也是仰慕得紧。”那人见况且很识趣,心下很高兴,虚言赞了一句。
“那咱们就走吧,不能让小王爷久候啊。是去南京吗?”况且问道,他急于把这几个人带走,离自己家越远越好。
“不是,是在本地陈老夫子府里。”
“小王爷到苏州了?”
“况公子还不知道吧,陈老夫子也是小王爷的老师,说起来与况公子还是同门哪。”
况且赶紧敬谢不敏,他还没活腻,不敢高攀中山王的小王爷做同门。但陈慕沙居然会是小王爷的老师,倒是令他感到惊奇。
徐达死后,特地封赠徐家三代王爵,到了现在早已不是王爷了,这国公倒是世袭罔替的。只是人们叫惯了,也就这么称呼,连省府、知府也都如此。
比如世镇云南的沐家,始祖是沐英,只是一个侯爵,因他是朱元璋的义子,死后才特地破格封赠王爵,之后,云南沐家就称沐王府了。
云南当时还属于天高皇帝远,沐家就成了云南的实际统治者,以致云南人只知道沐王府,不知道有朝廷。朝廷的圣旨到了云南,要换成沐王府的王爷教令,各土司才肯奉命,对圣旨云云的,各土司说了,不知道那是什么玩意。
御史们感觉此事有辱朝廷尊严,上书皇上弹劾多次,认为沐家应该改为侯爵府,不应再顶着沐王的名头,可是云南一带的官员却不干了,说是无论云南个土司还是百姓,都习惯了沐王府,改成侯爵就无法镇守云南了。
朝廷思虑再三,也觉得无可奈何,最后只能认可。
所以沐家在云南就是沐王府,只有给朝廷上奏章时,才以侯爵的身份署名。
说起来,这中山王府比沐王府更奇葩,所做之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山王的地位之稳固,非同一般,遇事就连御史都不敢弹劾。每每朝廷下诏,也称之为中山王府,而不是魏国公府。
朝廷也是让步了,至少是默认了。
此番中山王府来的只是四个家丁,抬着一顶轿子来的,就是为了接况且过去。
四个家丁请况且上轿,况且不肯,想要雇个轿子过去,四个家丁好说歹说,才把他哄上了轿子,一路抬到陈慕沙府上。
一进门,就看见石榴正在翘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