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章 雄师过大江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落秋中文网 www.luoqiu.me,最快更新大流寇最新章节!
隆武二年正旦到三月,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对明朝占据绝对军事优势的大顺军,却突然集体停下了进军脚步。
一方面是因为顺军经过长达半年的征战也急需休整;另一方面则是大顺方面需要消化掉已经占领的湖南、湖北、江西三省。
此外,也是陆四给明朝方面时间,让他们认真审视,好好想一想是继续顽抗到底,还是选择向大顺臣服,使和平真正降临华夏大地。
当然,军事手段是停止了,但政治手段却以数倍于隆武元年的措施进行着。
瓦解明军淮西集团成了大顺方面开春首等大事。
自正旦起,便有大量顺军的情报人员潜入明军控制区。而顺军方面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只要和明朝官员有一丁点关系的都是书信如雪片般飞往南方。
正月初九,原明朝秦王、晋王两个宗藩竟然由扬州抵达镇江。南都方面很多人以为这两个亲王是逃回来的,不想两亲王却坦诚自被俘后大顺方面从未禁他们自由,且对他们这些宗室亲藩甚是礼遇。
二王此来也并非是受大顺皇帝差使前来南都劝降,而是以大顺治下自由之人身份前来南京祭拜太祖皇帝。
接下来果如二王所言,他们除往孝陵祭拜,并不曾去谒见弘光皇帝,也不曾与南京的任何宗室有来往,更未与官员密谈。
在南京呆了数日,二王又去了苏州,之后又双双去了杭州,说是春暖花要开,从前因为封藩原因无法离开封地,如今为自由之身,当在死前多看看国家的大好山河。
未多久,又有消息传来说福王世子尚在人世,只不过如今是徐州城内一平民。这个消息让很多官员感叹顺军对大明宗室果然优待,却让宫中的弘光皇帝眉头连着跳了几天。
对明军淮西集团,大顺方面文武皆认为若能劝降马士英,则明淮西集团不攻自破,陆四深以为然。
早在去年,陆四就已经着手对马士英的劝降,首先就是下令刘文秀进军贵阳时不得侵扰马士英祖宅,对贵阳马士英亲族也要极尽照顾。
此事很快就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了凤阳方面,马士英本人对大顺照顾其亲族并未在公开场合有过任何表示。
发布后,早已暗中降顺的凤阳监军太监卢九德曾委婉劝说马士英以国家完整为计,不可使南北分治之事重演,也不当使东南百姓受兵灾荼毒。又言当下局势比之甲申更为恶劣,倘是满洲胡虏兵下江南,则士绅官民奋勇抵抗,然今日却是大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此功非南都那位可比。
马士英听后依旧未有言语,但明显有松动之色。
时弘光朝廷已然大为恐慌,为防止顺军沿江东下,南都方面决定由兵部尚书高弘图会同黄得功、刘良佐及池口总兵方国安等淮西兵前往安庆堵截。
高弘图准备将黄得功的军队调到长江以南的太平府,刘良佐同方国安的兵马则部署于江北。
黄、刘、方等人的兵马皆由马士英节制,南京兵部绕过马士英直接调动归其节制的三总兵,显然不太合适,至少也当在事先将此情况通报马士英。
且黄得功、刘良佐、方国安三总兵的军队是淮西明军的主力,一旦尽数调往安庆,淮西必定被淮扬顺军所趁。
因此马士英极力反对,为此上书指出自九江东下的顺军固然是南都威胁,可淮扬近在咫尺的数万顺军难道就不是威胁了。
然而南京兵部还是力主调三总兵至安庆,东林党出身的兵部尚书高弘图、大学士张慎言、姜曰广等人更计划以召马士英入阁名义,使自湖广回返的史可法接替马士英掌管淮西兵权,如此说不定局面还有救。
这个消息被马士英的好友阮大铖探得,急忙派人密告之,马士英气得大骂东林党人全部是一群蠢猪,指出国事有今日之坏始于可法,岂能再用可法督军。
几天后,阮大铖亲自来到凤阳,这一回他给好友带来了大顺隆武皇帝的亲笔信。谷郯
陆四给马士英的信并没有太多废话,只是要求其能领淮西军归降,不使国家人民再多生伤亡。
信末,一句“凤督实非救时之相,然却可为治国能臣。”
阮大铖实言相告,只要马士英愿意归降,大顺便委以江浙总督重任,他日更可入主中枢为一代贤相。
“瑶草当知,无论淮西兵是否去安庆,南都都有陷落之危险...”
阮大铖从实际局面及将来苦劝马士英降顺,如此卖力原因是大顺那边许了他一个侍郎官衔。
马士英知道阮大铖说的没错,不管明军现在集中兵力对付哪一边,都不可能挡住顺军渡江的步伐。
而他马士英到底是选择做明朝的死忠,还是选择做大顺的治国良相?
一夜难眠之后,马士英让其子马銮掌握住以贵州兵为主的督标,这支部队万万不能脱离他的控制。
原是想再等一等,看看南都那边是否真的想以史可法代替自己,未想内阁首辅王铎竟然认为马士英在淮西两年,不仅抵御左兵不力,也畏战不敢北伐,今逢国难更是只顾保全自身,故请求皇帝下旨让他“领兵视师上江以遏重敌”。
马士英哪里愿意放弃兵权。王铎急不可耐,又在十六日上疏说:“臣察得金山一带西至龙潭,兵不满七百,枢臣饰以为数十万,此何时尚以此固宠诳君欤?”
接着又说:“时不能持久,使顺贼大兵得乘胜顺流而下,吾无类矣。今皇上以本兵印纛授臣,臣勉竭死力西上,以当其势,以报朝廷。”
王铎拼命想从马士英手中抢夺兵权,看起来是对马士英督镇凤阳无为的不满,其实也是阻止史可法再次督师。
然而实际上,王铎上书是受康王孙武进指示的,而康王孙武进又是奉大顺御营之令行事。
目的是逼迫马士英归顺。
可怜王铎浑不知自己正在替大顺解决最头疼的一件大事。
到了二月中旬,马士英终是决定归顺。
早就同陈洪范密约归顺的刘良佐一听马士英都降了,赶紧让士兵换下城上的明军旗帜,扔身一变成了大顺军。
淮西其余兵将余大绥、朱纪等也在监军太监卢九德的带领下易帜,独黄得功耻于降贼,可其部下田雄、马得功等人却在顺军拉拢下决意投降,使诈将黄得功擒住却不敢杀黄,原因是大顺那边的使者说陛下曾赞黄闯子为忠臣。
淮西兵将的集体降顺让已经风雨飘摇的南明小朝廷彻底失去了最后一口气。
休整了三个月的顺军西线主力十余万人自九江东下进驻安庆,并在淮西兵的配合下直趋南京。
顺军东线两个军也终是得到渡江命令,于三月二十一日自扬州、通州同时渡江。
当天,镇江总兵张天禄、操江总兵郑鸿奎宣布易帜,长江天险荡然无存,南都告危。
三月初九日,康王孙武进举兵入南都,表示要与南都共存亡。
隆武二年正旦到三月,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对明朝占据绝对军事优势的大顺军,却突然集体停下了进军脚步。
一方面是因为顺军经过长达半年的征战也急需休整;另一方面则是大顺方面需要消化掉已经占领的湖南、湖北、江西三省。
此外,也是陆四给明朝方面时间,让他们认真审视,好好想一想是继续顽抗到底,还是选择向大顺臣服,使和平真正降临华夏大地。
当然,军事手段是停止了,但政治手段却以数倍于隆武元年的措施进行着。
瓦解明军淮西集团成了大顺方面开春首等大事。
自正旦起,便有大量顺军的情报人员潜入明军控制区。而顺军方面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只要和明朝官员有一丁点关系的都是书信如雪片般飞往南方。
正月初九,原明朝秦王、晋王两个宗藩竟然由扬州抵达镇江。南都方面很多人以为这两个亲王是逃回来的,不想两亲王却坦诚自被俘后大顺方面从未禁他们自由,且对他们这些宗室亲藩甚是礼遇。
二王此来也并非是受大顺皇帝差使前来南都劝降,而是以大顺治下自由之人身份前来南京祭拜太祖皇帝。
接下来果如二王所言,他们除往孝陵祭拜,并不曾去谒见弘光皇帝,也不曾与南京的任何宗室有来往,更未与官员密谈。
在南京呆了数日,二王又去了苏州,之后又双双去了杭州,说是春暖花要开,从前因为封藩原因无法离开封地,如今为自由之身,当在死前多看看国家的大好山河。
未多久,又有消息传来说福王世子尚在人世,只不过如今是徐州城内一平民。这个消息让很多官员感叹顺军对大明宗室果然优待,却让宫中的弘光皇帝眉头连着跳了几天。
对明军淮西集团,大顺方面文武皆认为若能劝降马士英,则明淮西集团不攻自破,陆四深以为然。
早在去年,陆四就已经着手对马士英的劝降,首先就是下令刘文秀进军贵阳时不得侵扰马士英祖宅,对贵阳马士英亲族也要极尽照顾。
此事很快就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了凤阳方面,马士英本人对大顺照顾其亲族并未在公开场合有过任何表示。
发布后,早已暗中降顺的凤阳监军太监卢九德曾委婉劝说马士英以国家完整为计,不可使南北分治之事重演,也不当使东南百姓受兵灾荼毒。又言当下局势比之甲申更为恶劣,倘是满洲胡虏兵下江南,则士绅官民奋勇抵抗,然今日却是大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此功非南都那位可比。
马士英听后依旧未有言语,但明显有松动之色。
时弘光朝廷已然大为恐慌,为防止顺军沿江东下,南都方面决定由兵部尚书高弘图会同黄得功、刘良佐及池口总兵方国安等淮西兵前往安庆堵截。
高弘图准备将黄得功的军队调到长江以南的太平府,刘良佐同方国安的兵马则部署于江北。
黄、刘、方等人的兵马皆由马士英节制,南京兵部绕过马士英直接调动归其节制的三总兵,显然不太合适,至少也当在事先将此情况通报马士英。
且黄得功、刘良佐、方国安三总兵的军队是淮西明军的主力,一旦尽数调往安庆,淮西必定被淮扬顺军所趁。
因此马士英极力反对,为此上书指出自九江东下的顺军固然是南都威胁,可淮扬近在咫尺的数万顺军难道就不是威胁了。
然而南京兵部还是力主调三总兵至安庆,东林党出身的兵部尚书高弘图、大学士张慎言、姜曰广等人更计划以召马士英入阁名义,使自湖广回返的史可法接替马士英掌管淮西兵权,如此说不定局面还有救。
这个消息被马士英的好友阮大铖探得,急忙派人密告之,马士英气得大骂东林党人全部是一群蠢猪,指出国事有今日之坏始于可法,岂能再用可法督军。
几天后,阮大铖亲自来到凤阳,这一回他给好友带来了大顺隆武皇帝的亲笔信。谷郯
陆四给马士英的信并没有太多废话,只是要求其能领淮西军归降,不使国家人民再多生伤亡。
信末,一句“凤督实非救时之相,然却可为治国能臣。”
阮大铖实言相告,只要马士英愿意归降,大顺便委以江浙总督重任,他日更可入主中枢为一代贤相。
“瑶草当知,无论淮西兵是否去安庆,南都都有陷落之危险...”
阮大铖从实际局面及将来苦劝马士英降顺,如此卖力原因是大顺那边许了他一个侍郎官衔。
马士英知道阮大铖说的没错,不管明军现在集中兵力对付哪一边,都不可能挡住顺军渡江的步伐。
而他马士英到底是选择做明朝的死忠,还是选择做大顺的治国良相?
一夜难眠之后,马士英让其子马銮掌握住以贵州兵为主的督标,这支部队万万不能脱离他的控制。
原是想再等一等,看看南都那边是否真的想以史可法代替自己,未想内阁首辅王铎竟然认为马士英在淮西两年,不仅抵御左兵不力,也畏战不敢北伐,今逢国难更是只顾保全自身,故请求皇帝下旨让他“领兵视师上江以遏重敌”。
马士英哪里愿意放弃兵权。王铎急不可耐,又在十六日上疏说:“臣察得金山一带西至龙潭,兵不满七百,枢臣饰以为数十万,此何时尚以此固宠诳君欤?”
接着又说:“时不能持久,使顺贼大兵得乘胜顺流而下,吾无类矣。今皇上以本兵印纛授臣,臣勉竭死力西上,以当其势,以报朝廷。”
王铎拼命想从马士英手中抢夺兵权,看起来是对马士英督镇凤阳无为的不满,其实也是阻止史可法再次督师。
然而实际上,王铎上书是受康王孙武进指示的,而康王孙武进又是奉大顺御营之令行事。
目的是逼迫马士英归顺。
可怜王铎浑不知自己正在替大顺解决最头疼的一件大事。
到了二月中旬,马士英终是决定归顺。
早就同陈洪范密约归顺的刘良佐一听马士英都降了,赶紧让士兵换下城上的明军旗帜,扔身一变成了大顺军。
淮西其余兵将余大绥、朱纪等也在监军太监卢九德的带领下易帜,独黄得功耻于降贼,可其部下田雄、马得功等人却在顺军拉拢下决意投降,使诈将黄得功擒住却不敢杀黄,原因是大顺那边的使者说陛下曾赞黄闯子为忠臣。
淮西兵将的集体降顺让已经风雨飘摇的南明小朝廷彻底失去了最后一口气。
休整了三个月的顺军西线主力十余万人自九江东下进驻安庆,并在淮西兵的配合下直趋南京。
顺军东线两个军也终是得到渡江命令,于三月二十一日自扬州、通州同时渡江。
当天,镇江总兵张天禄、操江总兵郑鸿奎宣布易帜,长江天险荡然无存,南都告危。
三月初九日,康王孙武进举兵入南都,表示要与南都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