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油田之战(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落秋中文网 www.luoqiu.me,最快更新抗战之中国远征军最新章节!
双方坦克部队的主力是在十几分钟后相遇的,这场仗可以说敌我双方都没有准备也没有经验。
工兵团没准备没经验那就不用说了,他们原以为日军装甲部队已经开到了宾河,没想到在这里还会碰到这么多坦克。
而日军,则根本就没想到英军会反戈一击,于是同样也是匆忙上阵。
又由于日军之前的对手都没有多少装甲部队,所以训练有素的日军也同样没有这样大规模坦克作战的经验。
应该说这时日军装甲部队还是有机会的,他们可以抓住工兵团手里的谢尔曼数量不多这个弱点……工兵团手里的谢尔曼只有九辆,这九辆谢尔曼只够在正面承担起冲锋的作用,其余的位置比如侧翼就只能安排3轻型坦克了。
至于英军手里的谢尔曼坦克为什么会这么少,那还是因为美国的原因……
谢尔曼坦克本身并不在租借法案里,也就是美国没有义务也不舍得为盟友提供谢尔曼坦克,再加上美国也认为在亚太地区的敌人主要是日本,而日本的装甲部队又不堪一击,于是一般只提供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
这也就是历史上的中国驻印军初期装备的是清一色的3轻型坦克的原因,后来发现3轻型坦克在对付日军九七式坦克时略显不足……日军九七式坦克虽然装甲不厚,但火炮穿甲能力却比3强得多。而3坦克装甲虽然比九七式厚,但又没厚到能抵挡住九七坦克炮的程度,同时3坦克的小炮要击穿日军九七式的正面装甲又有困难,于是两者虽说总体性能相当但却十分巧合的处处受制于日军九七式。最后不得已之下,到中后期才为中国驻印军配备少量谢尔曼。
(注:中国驻印军,指的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作战失败后,以撤往印度的新38师为基础,再由中国方面通过舵峰航线空运新兵至印度组建起的中国部队,这是一支由英军提供生活物资美军提供武器装备的武装到牙齿的部队,其训练基地位于印度比哈尔省的一个名为蓝姆伽的小镇。)
同样的原因,美国提供给英军的坦克绝大多数是3轻型坦克。之所以会提供给英军谢尔曼,那还是由于英国是美国的铁杆盟友甚至还可以说是同一民族这层关系。
可以想像,九辆装甲厚、火力猛的谢尔曼坦克摆在正面那不会有问题,但侧翼与后方就略显空虚了,尤其是中英联军的后方,那可是沿着公路一条长长的汽车队,就算有掩护也只是火力较弱的3坦克,再加上此时的英军又毫无士气可言,这要是有几辆九七式坦克闯进去那就是名副其实的虎入羊群非搅得天下大乱不可。
所以,此时日军装甲部队正确的打法应该是用田忌赛马的方式,用轻型坦克在正面与强悍的谢尔曼周旋,再用中型坦克从两翼突破然后穿插到中英联军的侧后。
话说这也是日军步兵常用的战术,只可惜这种战术却没有被上田信夫用在坦克部队上,当时他的脑袋里只想着挡住,挡住,绝不能让英军坦克突破,否则油田就完了!
这也不怪他,正所谓当局者迷,以局外人的眼光看这场战斗当然会看得很清楚,因为对前因后果敌我形势等都一清二楚,要做出最佳的判断自然比较容易。但当时的上田信夫却是两眼一抹黑什么情况都不知道,甚至就连防线都是匆匆忙忙的组织起来的,哪里还会考虑得这么明白。
于是这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大屠杀,工兵团对日军装甲部队的大屠杀。
日军手里的九七式坦克也不多,一共只有一个中队九辆,而这九辆又有两辆在之前的战斗中就被击毁了,剩下的七辆就在油田腹地的空地上一字排开做好迎战准备……当然,上田信夫手里还有两个小队六辆九七式,只不过那是做为预备队不能轻易动用的。
对于工兵团来说,日军的这个举动无异于找死,九七式上57的短管火炮根本就无法对谢尔曼76厚的装甲构成威胁,而且谢尔曼可以在行进中瞄准射击,而日军九七式却只能停车瞄准。
于是在轰鸣的马达声中,随着一声声炮响……日军火炮打到谢尔曼上,谢尔曼安然无恙,而谢尔曼坦克每次开火击中日军坦克甚至都能将其整个炮塔都掀翻了。
这其中日军的装甲部队甚至还有顾忌,这个顾忌就是担心误炸油罐再次引起大火……日军炮手得到的命令是必须瞄准了打,务必保证命中目标!
可以想像,日军炮手在这个命令下差不多就是被绑住手脚作战……原本坦克就不如人家,又被命令给绑住了手脚,那这场仗不输才怪了。
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日军排在一线的七辆九七式就全都成了一堆火球。之所以要十几分钟这么长的时间,那就是由于工兵团的战士训练不足,毕竟他们只是在同古训练几天,这时又是在夜里,所以往往需要打上几炮才能命中目标。
七辆九七式坦克一解决掉之后,其后的十几辆3就加足了马车往前冲,又是机枪又是火炮的如入无人之境的在日军及坦克群中横冲直撞。
应该说此时这仗已经打乱了,说不好听点就是工兵团也是在乱打……原本这时的3应该在步兵的掩护下朝前推进,但驾驶坦克的战士们却异常兴奋也异常激动,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猛踩油门就冲进敌人防线一阵敌打。
这不怪战士们会这么激动,要知道他们可是长期受着装备不如鬼子的气,在国内战场都是让鬼子的飞机大炮坦克压着打,眼看着自己的亲人、战友一个个倒下自己却毫无办法,这口气憋在心里四、五年之久,如今却是反过来看到鬼子的装备不如自己反被压着打,那种畅快和激动是无法用言语和文字来表达的。
于是这下哪里还会按捺得住,油门一踩就全速冲进了鬼子的防线……
事后张弛知道,有许多战士在打这一仗的时候都是一边打一边流着泪,他们嘴里说的最多的话,不是下命令也不是互相协同,而是:
“弟兄们,我今天替你们报仇了!”
“娘,你看到了吗?看到儿子在杀鬼子替你报仇了吗?!”
“爹,你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你放心,俺不会放过鬼子的!”
……
双方坦克部队的主力是在十几分钟后相遇的,这场仗可以说敌我双方都没有准备也没有经验。
工兵团没准备没经验那就不用说了,他们原以为日军装甲部队已经开到了宾河,没想到在这里还会碰到这么多坦克。
而日军,则根本就没想到英军会反戈一击,于是同样也是匆忙上阵。
又由于日军之前的对手都没有多少装甲部队,所以训练有素的日军也同样没有这样大规模坦克作战的经验。
应该说这时日军装甲部队还是有机会的,他们可以抓住工兵团手里的谢尔曼数量不多这个弱点……工兵团手里的谢尔曼只有九辆,这九辆谢尔曼只够在正面承担起冲锋的作用,其余的位置比如侧翼就只能安排3轻型坦克了。
至于英军手里的谢尔曼坦克为什么会这么少,那还是因为美国的原因……
谢尔曼坦克本身并不在租借法案里,也就是美国没有义务也不舍得为盟友提供谢尔曼坦克,再加上美国也认为在亚太地区的敌人主要是日本,而日本的装甲部队又不堪一击,于是一般只提供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
这也就是历史上的中国驻印军初期装备的是清一色的3轻型坦克的原因,后来发现3轻型坦克在对付日军九七式坦克时略显不足……日军九七式坦克虽然装甲不厚,但火炮穿甲能力却比3强得多。而3坦克装甲虽然比九七式厚,但又没厚到能抵挡住九七坦克炮的程度,同时3坦克的小炮要击穿日军九七式的正面装甲又有困难,于是两者虽说总体性能相当但却十分巧合的处处受制于日军九七式。最后不得已之下,到中后期才为中国驻印军配备少量谢尔曼。
(注:中国驻印军,指的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作战失败后,以撤往印度的新38师为基础,再由中国方面通过舵峰航线空运新兵至印度组建起的中国部队,这是一支由英军提供生活物资美军提供武器装备的武装到牙齿的部队,其训练基地位于印度比哈尔省的一个名为蓝姆伽的小镇。)
同样的原因,美国提供给英军的坦克绝大多数是3轻型坦克。之所以会提供给英军谢尔曼,那还是由于英国是美国的铁杆盟友甚至还可以说是同一民族这层关系。
可以想像,九辆装甲厚、火力猛的谢尔曼坦克摆在正面那不会有问题,但侧翼与后方就略显空虚了,尤其是中英联军的后方,那可是沿着公路一条长长的汽车队,就算有掩护也只是火力较弱的3坦克,再加上此时的英军又毫无士气可言,这要是有几辆九七式坦克闯进去那就是名副其实的虎入羊群非搅得天下大乱不可。
所以,此时日军装甲部队正确的打法应该是用田忌赛马的方式,用轻型坦克在正面与强悍的谢尔曼周旋,再用中型坦克从两翼突破然后穿插到中英联军的侧后。
话说这也是日军步兵常用的战术,只可惜这种战术却没有被上田信夫用在坦克部队上,当时他的脑袋里只想着挡住,挡住,绝不能让英军坦克突破,否则油田就完了!
这也不怪他,正所谓当局者迷,以局外人的眼光看这场战斗当然会看得很清楚,因为对前因后果敌我形势等都一清二楚,要做出最佳的判断自然比较容易。但当时的上田信夫却是两眼一抹黑什么情况都不知道,甚至就连防线都是匆匆忙忙的组织起来的,哪里还会考虑得这么明白。
于是这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大屠杀,工兵团对日军装甲部队的大屠杀。
日军手里的九七式坦克也不多,一共只有一个中队九辆,而这九辆又有两辆在之前的战斗中就被击毁了,剩下的七辆就在油田腹地的空地上一字排开做好迎战准备……当然,上田信夫手里还有两个小队六辆九七式,只不过那是做为预备队不能轻易动用的。
对于工兵团来说,日军的这个举动无异于找死,九七式上57的短管火炮根本就无法对谢尔曼76厚的装甲构成威胁,而且谢尔曼可以在行进中瞄准射击,而日军九七式却只能停车瞄准。
于是在轰鸣的马达声中,随着一声声炮响……日军火炮打到谢尔曼上,谢尔曼安然无恙,而谢尔曼坦克每次开火击中日军坦克甚至都能将其整个炮塔都掀翻了。
这其中日军的装甲部队甚至还有顾忌,这个顾忌就是担心误炸油罐再次引起大火……日军炮手得到的命令是必须瞄准了打,务必保证命中目标!
可以想像,日军炮手在这个命令下差不多就是被绑住手脚作战……原本坦克就不如人家,又被命令给绑住了手脚,那这场仗不输才怪了。
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日军排在一线的七辆九七式就全都成了一堆火球。之所以要十几分钟这么长的时间,那就是由于工兵团的战士训练不足,毕竟他们只是在同古训练几天,这时又是在夜里,所以往往需要打上几炮才能命中目标。
七辆九七式坦克一解决掉之后,其后的十几辆3就加足了马车往前冲,又是机枪又是火炮的如入无人之境的在日军及坦克群中横冲直撞。
应该说此时这仗已经打乱了,说不好听点就是工兵团也是在乱打……原本这时的3应该在步兵的掩护下朝前推进,但驾驶坦克的战士们却异常兴奋也异常激动,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猛踩油门就冲进敌人防线一阵敌打。
这不怪战士们会这么激动,要知道他们可是长期受着装备不如鬼子的气,在国内战场都是让鬼子的飞机大炮坦克压着打,眼看着自己的亲人、战友一个个倒下自己却毫无办法,这口气憋在心里四、五年之久,如今却是反过来看到鬼子的装备不如自己反被压着打,那种畅快和激动是无法用言语和文字来表达的。
于是这下哪里还会按捺得住,油门一踩就全速冲进了鬼子的防线……
事后张弛知道,有许多战士在打这一仗的时候都是一边打一边流着泪,他们嘴里说的最多的话,不是下命令也不是互相协同,而是:
“弟兄们,我今天替你们报仇了!”
“娘,你看到了吗?看到儿子在杀鬼子替你报仇了吗?!”
“爹,你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你放心,俺不会放过鬼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