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鼻涕虫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落秋中文网 www.luoqiu.me,最快更新南疆记事:密林诡境最新章节!
穿林而行一阵后,领头的黄班长身姿一拐,带着队伍朝向右方的岩壁而行。抬头一看,岩壁仿若一个身躯无边的巨人,气势威严的矗立在眼前。它几乎呈着九十度与地面而接,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以上脚的地方。
除非我们长了翅膀,才飞得上去。
再顺着垂直的岩壁望过去,上面都是平整的一片,坑洼凹凸的灰石岩上,哪里找得到出路。一眼看过去,我的心就凉掉了一半。因为我能感觉到,要从天坑的边缘、要从这垂直而立的崖壁走出去,几乎是不可能。
可这天坑地貌的构造又决定了,出路,唯有在这些边缘才能找到。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好比你挖好一个大坑陷阱,等待猎物跳进去,猎物进洞之后,便只有攀着坑壁才能逃出来。
但这个天坑的“坑壁”对咱们五个来说实在是太大,如果这个天坑是人挖出来的,我们充其量只能算是误入陷阱的蝼蚁。
黄班长的意思很简单,出路只能在天坑的边缘找到,没其他办法或者捷径可以找。无奈之下,我们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沿着峭壁,踏实步子仔细而寻。毕竟,出路不可能会在天坑的中央。我祈祷着,这天坑最好不要是无人涉足过的处女地——如果善良的越南人民,在这些峭壁间开凿出栈道就好了!
天坑的边缘地段,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走。石壁与天坑地面相接的地方,陡峭异常。并且,由于这块儿是天坑的荫蔽处,边缘地段的水分好像很充沛,潮气很足。靠近地面的岩壁湿黏一片,水光烁闪,源源不断的水渍,由石缝挤浸而出,聚集在石面,或滴或留。
潮气充沛不是好事情,水分让脚下的陡峭泥石路面,生满了蕨类植物和苔藓。也还有蘑菇生在朽木上,夹在石缝间。苔藓成片成片的生长,像是长在天坑边缘的“边防线”。
让人滑脚的苔藓,走起来很是危险。我们只好偏移了路线,拐进边缘处的林子里。林子里是泥路,比起石头上的苔藓要好走许多。之前我就发现,这天坑里的树木要高大许多,而行了一段路之后,发现这些树木还有往上窜的趋势。
树冠冲至五六米高,也许更多,因为我看不到树冠,无法估量。但高树带来的明显区别是,树林里的空间大了许多。
而走在其中仔细看察了一阵后,我又发现,这里头的植物不仅高大,还长得非常奇怪。不论是脚边的草,还是头顶的树,都像是我没见过的新品种。脚边多生蕨类植物,大的高至臀部或是腰身,小的矮至腿弯儿或是脚踝。不过这究竟是不是平日所见的那种蕨草,我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它们大得有些不正常。反正在我的记忆里,我一直将它们认作为蕨草。
除了这些蕨类植物,更还有许许多多我叫不出名的异草奇花。
红花绿草,紫瓣黄蕊,白芯褐叶,这些奇异的花草倒是让五个人觉得新鲜稀罕,仿佛进入了自然博物馆。前有大洞,洞有嶙峋奇石,现有高林,林里怪花异草。这个奇特的天坑地貌,还真是让人长见识。
丛林里的鸟叫叽叽喳喳,分不清是天坑内响出的,还是由悬崖上边儿传下来的。五个人端着枪,抚叶而走,跨蕨而行。事实上,这比没进入天坑之前的跋涉要轻松多了,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天坑里头不会钻出越军士兵,所以就缓下了许多心神。大家将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了陡峭的崖壁上边儿,再用不着一边走,一边留察树林里的动静。
至于说刚才那个隐进岩缝的“蛇人”,除了邓鸿超以外,也没人再去念想它了。在摆脱困境面前,好奇心自然显得无关紧要。
队伍五人沿着天坑的边缘地带,走了十来分钟,还是没看到任何出路的迹象。
但在众人抬头寻望时,忽然听到队伍中间的旗娃伸出手,对我们说道:“等等,都停下!”
大家以为他是有了什么发现,立即停步回头,目光向他。摆过头,我看到旗娃正用手拨开一株挡碍视线的低矮植物。他的脑袋连同上身朝着天坑岩壁的方向倾了出去,两个细眼睛睁得老大。
“我操!”他脑袋歪了歪,惊呼了一声,“那是什么玩意儿!”
说着,夹在中间的他,就举起枪往外侧前方走了几步。五人行在林间,是呈着一个纵队在走。旗娃离开队列后,前边儿挡着邓鸿超的头,并且腰边有密集蕨草的遮挡,我根本看不清前头的情况。
“你们都来看!”旗娃停住身子,又骂了一句,“我操!”
呈纵队的我们,立即围了上去。踩着过膝的乱草,纵队变成了横队。旗娃所面对的方向,正是天坑边缘的石壁垂崖。我端着冲锋枪,双眼往那里一探,果然看到了什么不对劲儿的东西。
旗娃发现的,根本不是隐秘出口。两眼辨清的瞬间,心里猝不及防的涌出一阵恶心反胃。
如之前所写,天坑边缘处,是一堆陡峭的乱石。潮气充足的乱石板上,生满了苔藓和绿植。而这次看到的,不再是光秃秃的水光石板和成片苔藓。
在一块宽平的石板之上,附着十几条软黏黏的乳白色虫子。
软虫长椭一条,头上生着触角,乳白色的虫身晶莹剔透,表面覆着灰黑色的竖型条纹,条纹之间好像还能看到身体里的器官。它们伸晃着头顶的两根触角,在石板上缓慢的蠕动着。这玩意儿很常见,民间俗名“鼻涕虫”,学名蛞蝓。
但区区几只鼻涕虫,哪能让旗娃骂声连天呢!奇的是,这十几条扎眼的软体动物,个头实在太他娘的不寻常了。
平常我们见着的鼻涕虫,不过两指一小卡,再大也不过手指长短,很难再有大的突破。可是,眼前的、黏附在石板上面的这些软体动物,却他娘的有小臂那么长,胳膊那么粗。甚至可以说,一般的小猫小狗,还赶不上那软虫的大小!
所以黏乎乎的硕大身躯,让人猛抽头皮的同时,还犯出阵阵恶心。
“鼻涕虫?”一旁的邓鸿超皱起眉头,“天呐,这也太大只了吧!”
虽说那奇大的个头,和黏乎乎的身子让人犯恶心,但这鼻涕虫即便长得再大,也还不至于构成什么威胁。我放下枪,抬离视线,望前一探,结果发现前边儿的一片绿苔上,也都是密密麻麻的大软虫子,远不只十几条的数量。
石板与绿苔上现着一道道反光的粘液,这里恐怕是鼻涕虫们的老窝。
低头一看,脚下的绿草乱丛里,也隐现着几坨乳白色。几条个头较小的鼻涕虫,在脚边的草丛里悠闲蠕身。站在最边上的王军英,顺势一脚,踢走了一条。那张处变不惊的脸上,也露出了厌恶的表情。
而踢走的那条鼻涕虫,则在草丛中被翻了个身。它那恶心的肉脚暴露在视线里,翻蠕不停,恶心得让人腿脚发麻。
见状,我们赶紧退回了树林中。倒不是说怕这些玩意儿,只是那黏乎乎的身子、恶心的软体,让人犯呕,不想和它有任何接触。
野生的鼻涕虫,竟还能长这般大,真是长了见识。
“这几把大的虫子!”旗娃皱起眉头,厌恶的说,“真他妈恶心!”
旗娃向来就对各种虫类有惧意,如今见到这种大块头的,更是惧怕恶心到发了火。
“恶心就别看了,继续走。”黄班长对这些令人反胃的大虫子并不感兴趣,在大家楞目观察时,他下出了命令。
“这底下好怪呀,”邓鸿超扭头看了一眼身后,“刚才休息的时候,有条黑虫也大得离奇。”
“两只脚走路的蛇脑袋都遇到了,大虫子又怪得了哪里去。”我退回了步子,“野生的嘛,吃了睡,睡了吃,长肥点儿很正常。”
本身这些恶心的鼻涕虫也让人反胃,没人对它们感兴趣。只是说,大家围过来是看个新鲜。黄班长的命令一下,四个人就收队回林,继续行路。
盯着脚下,我们小心翼翼的拐回了树林里。恶心归恶心,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寻找天坑的出路。
抬手看表,表盘不知道在哪个地方被磕坏了外层玻璃。但幸好里头的表盘指针还看得清晰。这块“上海牌”手表作为战利品,已经在我手腕上缠了好几年。我早已不如当初那样将他视为珍宝,所以几年下来磨损得很严重。
但看到玻璃表盖上的裂缝,我还是心疼得皱起了眉头。
抚着表盘,上头的指针组合显示,时间已经快要接近下午三点。时间过得比我想象中的要慢。
告别成片的鼻涕虫,我们又沿着天坑的边缘,在树林里走了一阵。天坑的岩壁,仍还是陡峭垂直,一路顺延。绿树可以在上边儿探头,鸟儿可以在上边儿筑巢,可我们几个兵,面对那陡峭的岩石,无计可施。
脚步一村村在迈出,时间一分分流逝。我渐渐开始感觉到,情况不如我设想的那般乐观。这口天坑在我眼中不再是奇特的地貌景观,而是让五个人无法逃脱的巨大囚笼。
毛主席讲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但面对着天险,束手无策的焦灼,开始转换成一种无尽蔓延的绝望。因为,陡峭的绝壑垂崖,连攀登的机会都不肯给你。
并且,在告别个头奇大的鼻涕虫之后,我们还在这“天坑林区”的边缘,发现了其他蹊跷。接二连三的异常让我感觉到,邓鸿超说得不错,这个天坑里头,确实有点不对劲儿。
穿林而行一阵后,领头的黄班长身姿一拐,带着队伍朝向右方的岩壁而行。抬头一看,岩壁仿若一个身躯无边的巨人,气势威严的矗立在眼前。它几乎呈着九十度与地面而接,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以上脚的地方。
除非我们长了翅膀,才飞得上去。
再顺着垂直的岩壁望过去,上面都是平整的一片,坑洼凹凸的灰石岩上,哪里找得到出路。一眼看过去,我的心就凉掉了一半。因为我能感觉到,要从天坑的边缘、要从这垂直而立的崖壁走出去,几乎是不可能。
可这天坑地貌的构造又决定了,出路,唯有在这些边缘才能找到。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好比你挖好一个大坑陷阱,等待猎物跳进去,猎物进洞之后,便只有攀着坑壁才能逃出来。
但这个天坑的“坑壁”对咱们五个来说实在是太大,如果这个天坑是人挖出来的,我们充其量只能算是误入陷阱的蝼蚁。
黄班长的意思很简单,出路只能在天坑的边缘找到,没其他办法或者捷径可以找。无奈之下,我们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沿着峭壁,踏实步子仔细而寻。毕竟,出路不可能会在天坑的中央。我祈祷着,这天坑最好不要是无人涉足过的处女地——如果善良的越南人民,在这些峭壁间开凿出栈道就好了!
天坑的边缘地段,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走。石壁与天坑地面相接的地方,陡峭异常。并且,由于这块儿是天坑的荫蔽处,边缘地段的水分好像很充沛,潮气很足。靠近地面的岩壁湿黏一片,水光烁闪,源源不断的水渍,由石缝挤浸而出,聚集在石面,或滴或留。
潮气充沛不是好事情,水分让脚下的陡峭泥石路面,生满了蕨类植物和苔藓。也还有蘑菇生在朽木上,夹在石缝间。苔藓成片成片的生长,像是长在天坑边缘的“边防线”。
让人滑脚的苔藓,走起来很是危险。我们只好偏移了路线,拐进边缘处的林子里。林子里是泥路,比起石头上的苔藓要好走许多。之前我就发现,这天坑里的树木要高大许多,而行了一段路之后,发现这些树木还有往上窜的趋势。
树冠冲至五六米高,也许更多,因为我看不到树冠,无法估量。但高树带来的明显区别是,树林里的空间大了许多。
而走在其中仔细看察了一阵后,我又发现,这里头的植物不仅高大,还长得非常奇怪。不论是脚边的草,还是头顶的树,都像是我没见过的新品种。脚边多生蕨类植物,大的高至臀部或是腰身,小的矮至腿弯儿或是脚踝。不过这究竟是不是平日所见的那种蕨草,我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它们大得有些不正常。反正在我的记忆里,我一直将它们认作为蕨草。
除了这些蕨类植物,更还有许许多多我叫不出名的异草奇花。
红花绿草,紫瓣黄蕊,白芯褐叶,这些奇异的花草倒是让五个人觉得新鲜稀罕,仿佛进入了自然博物馆。前有大洞,洞有嶙峋奇石,现有高林,林里怪花异草。这个奇特的天坑地貌,还真是让人长见识。
丛林里的鸟叫叽叽喳喳,分不清是天坑内响出的,还是由悬崖上边儿传下来的。五个人端着枪,抚叶而走,跨蕨而行。事实上,这比没进入天坑之前的跋涉要轻松多了,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天坑里头不会钻出越军士兵,所以就缓下了许多心神。大家将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了陡峭的崖壁上边儿,再用不着一边走,一边留察树林里的动静。
至于说刚才那个隐进岩缝的“蛇人”,除了邓鸿超以外,也没人再去念想它了。在摆脱困境面前,好奇心自然显得无关紧要。
队伍五人沿着天坑的边缘地带,走了十来分钟,还是没看到任何出路的迹象。
但在众人抬头寻望时,忽然听到队伍中间的旗娃伸出手,对我们说道:“等等,都停下!”
大家以为他是有了什么发现,立即停步回头,目光向他。摆过头,我看到旗娃正用手拨开一株挡碍视线的低矮植物。他的脑袋连同上身朝着天坑岩壁的方向倾了出去,两个细眼睛睁得老大。
“我操!”他脑袋歪了歪,惊呼了一声,“那是什么玩意儿!”
说着,夹在中间的他,就举起枪往外侧前方走了几步。五人行在林间,是呈着一个纵队在走。旗娃离开队列后,前边儿挡着邓鸿超的头,并且腰边有密集蕨草的遮挡,我根本看不清前头的情况。
“你们都来看!”旗娃停住身子,又骂了一句,“我操!”
呈纵队的我们,立即围了上去。踩着过膝的乱草,纵队变成了横队。旗娃所面对的方向,正是天坑边缘的石壁垂崖。我端着冲锋枪,双眼往那里一探,果然看到了什么不对劲儿的东西。
旗娃发现的,根本不是隐秘出口。两眼辨清的瞬间,心里猝不及防的涌出一阵恶心反胃。
如之前所写,天坑边缘处,是一堆陡峭的乱石。潮气充足的乱石板上,生满了苔藓和绿植。而这次看到的,不再是光秃秃的水光石板和成片苔藓。
在一块宽平的石板之上,附着十几条软黏黏的乳白色虫子。
软虫长椭一条,头上生着触角,乳白色的虫身晶莹剔透,表面覆着灰黑色的竖型条纹,条纹之间好像还能看到身体里的器官。它们伸晃着头顶的两根触角,在石板上缓慢的蠕动着。这玩意儿很常见,民间俗名“鼻涕虫”,学名蛞蝓。
但区区几只鼻涕虫,哪能让旗娃骂声连天呢!奇的是,这十几条扎眼的软体动物,个头实在太他娘的不寻常了。
平常我们见着的鼻涕虫,不过两指一小卡,再大也不过手指长短,很难再有大的突破。可是,眼前的、黏附在石板上面的这些软体动物,却他娘的有小臂那么长,胳膊那么粗。甚至可以说,一般的小猫小狗,还赶不上那软虫的大小!
所以黏乎乎的硕大身躯,让人猛抽头皮的同时,还犯出阵阵恶心。
“鼻涕虫?”一旁的邓鸿超皱起眉头,“天呐,这也太大只了吧!”
虽说那奇大的个头,和黏乎乎的身子让人犯恶心,但这鼻涕虫即便长得再大,也还不至于构成什么威胁。我放下枪,抬离视线,望前一探,结果发现前边儿的一片绿苔上,也都是密密麻麻的大软虫子,远不只十几条的数量。
石板与绿苔上现着一道道反光的粘液,这里恐怕是鼻涕虫们的老窝。
低头一看,脚下的绿草乱丛里,也隐现着几坨乳白色。几条个头较小的鼻涕虫,在脚边的草丛里悠闲蠕身。站在最边上的王军英,顺势一脚,踢走了一条。那张处变不惊的脸上,也露出了厌恶的表情。
而踢走的那条鼻涕虫,则在草丛中被翻了个身。它那恶心的肉脚暴露在视线里,翻蠕不停,恶心得让人腿脚发麻。
见状,我们赶紧退回了树林中。倒不是说怕这些玩意儿,只是那黏乎乎的身子、恶心的软体,让人犯呕,不想和它有任何接触。
野生的鼻涕虫,竟还能长这般大,真是长了见识。
“这几把大的虫子!”旗娃皱起眉头,厌恶的说,“真他妈恶心!”
旗娃向来就对各种虫类有惧意,如今见到这种大块头的,更是惧怕恶心到发了火。
“恶心就别看了,继续走。”黄班长对这些令人反胃的大虫子并不感兴趣,在大家楞目观察时,他下出了命令。
“这底下好怪呀,”邓鸿超扭头看了一眼身后,“刚才休息的时候,有条黑虫也大得离奇。”
“两只脚走路的蛇脑袋都遇到了,大虫子又怪得了哪里去。”我退回了步子,“野生的嘛,吃了睡,睡了吃,长肥点儿很正常。”
本身这些恶心的鼻涕虫也让人反胃,没人对它们感兴趣。只是说,大家围过来是看个新鲜。黄班长的命令一下,四个人就收队回林,继续行路。
盯着脚下,我们小心翼翼的拐回了树林里。恶心归恶心,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寻找天坑的出路。
抬手看表,表盘不知道在哪个地方被磕坏了外层玻璃。但幸好里头的表盘指针还看得清晰。这块“上海牌”手表作为战利品,已经在我手腕上缠了好几年。我早已不如当初那样将他视为珍宝,所以几年下来磨损得很严重。
但看到玻璃表盖上的裂缝,我还是心疼得皱起了眉头。
抚着表盘,上头的指针组合显示,时间已经快要接近下午三点。时间过得比我想象中的要慢。
告别成片的鼻涕虫,我们又沿着天坑的边缘,在树林里走了一阵。天坑的岩壁,仍还是陡峭垂直,一路顺延。绿树可以在上边儿探头,鸟儿可以在上边儿筑巢,可我们几个兵,面对那陡峭的岩石,无计可施。
脚步一村村在迈出,时间一分分流逝。我渐渐开始感觉到,情况不如我设想的那般乐观。这口天坑在我眼中不再是奇特的地貌景观,而是让五个人无法逃脱的巨大囚笼。
毛主席讲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但面对着天险,束手无策的焦灼,开始转换成一种无尽蔓延的绝望。因为,陡峭的绝壑垂崖,连攀登的机会都不肯给你。
并且,在告别个头奇大的鼻涕虫之后,我们还在这“天坑林区”的边缘,发现了其他蹊跷。接二连三的异常让我感觉到,邓鸿超说得不错,这个天坑里头,确实有点不对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