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先祖血性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落秋中文网 www.luoqiu.me,最快更新元初风流最新章节!
……….又是一段时间流逝。
也不知过了多久,反正站在台上扮酷的卓飞,已经开始感觉到自己的两腿僵硬,脖子开始发麻,再也没了最初震慑全场之后的臭屁心情,只是暗中骂着派去搬救兵的李刚,为啥到了现在还迟迟没有回来。
虽然卓飞不怕拖延时间,但是老摆着一个姿势也让人累得很,他实在挺不住了,于是便轻咳一声,说道:“知州大人,不知以为卓某说的可有些道理?知州大人…知州大人…喂…喂……”
张知州明显出神了,他貌似正在消化着卓飞的一番怪论,但其实他的心思并不在此处,他只是在留神卓飞的手中的那把长剑罢了。不得不说,张知州虽然是个文官,但是却对收藏兵器很有兴趣,家中收藏的宝刀宝剑也不知凡几。所以卓飞的剑一出鞘登时就把他给吸引住了,同时也让他惊异莫名,以他的眼光看来,卓飞手中的这把长剑,外表看上去朴实无华,没想到抽出来之后却是如此的寒气逼人,即使自己离着很远的距离,却仿佛也能感受到此剑散出的一股子凌厉之气。如此好剑,别说自己的收藏品均不能及,恐怕就连诺大的梅州城里也不会有比这把剑更锋利的兵器了吧!想想看,这大宋朝的有钱人还是很多很多的,但是能拥有一把神兵的人却绝对是寥寥无几的。衣着华丽,谈吐不凡,才情盖天,手中还持着宝刃……………. 是谁?台上这少年到底是谁呢!
可怜的张知州现在满脑子都在猜测着卓飞的身份来历,可是他想来想去,也猜不出个头绪来,不过有一点他可以肯定,那就是眼前的这位神秘卓公子,绝对是非富即贵,背景恐怕是大大地不简单啊!
于是,张知州听到卓飞的发问,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就陪着笑,颇有点献媚地回答道:“卓公子所言闻所未闻,发人深省,张某一时想的入神,倒是让公子见笑了。嗯,公子所言成理,人活一世,确是欲望颇多,人性本争之说,当真是一点儿不假也。”
“张郎所言不错,卓公子的这番“人性论”颇耐人寻味,老夫也有同感,人性本争,嗯,有意思,有点意思。”韩姓老者果然是位博学的长者,度量也大,并不计较卓飞刚才对自己的无礼,赞同地点头说道。
就连台下的本痴和尚亦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也跟着附和到:“善哉,善哉,器本无罪,罪在持器之人;持器之人亦无罪,罪在旁人之心。卓施主深明佛心,言合佛旨,今诲诫苍生,实是功德无量也!”
而赵清凝那一双露在面纱之外的美目,更是紧紧地盯着卓飞,都几乎快滴出水来了,只见她一边思索着,一边小心翼翼地问道:“卓公子的这番高论,恐怕会引得全梅州的俊贤们夜不能寐、食不知味了,清凝对公子的才学甚感钦佩,然清凝与知州大人一样,并不明白公子此番言论与时事有何联系,还望公子有以教我。”
哈哈哈哈………..
卓飞等的这就是有人问这句话,暗赞了一声赵清凝配合默契之后,便仰天一阵狂笑,意气风发地朗声道:“蒙元鞑虏,先灭西夏,后灭金,如今又犯我天朝,致使神州狼烟遍地,饥殍盈野,所为何来,欲也!
蒙人起于额尔古纳河,游牧草原,大小部落无数,初时受金统,实与金人奴隶无异,而金对蒙古诸部实行分而治之的策略,并辅以屠杀掠夺与“减丁”之策。(注:所谓减丁法,是一种惨无人道的灭绝人口方法,多为历代统治者消灭所统治下的具有威胁的外族、附庸所使用。在减丁法之下,百户之族,第二代即减为五十户,两代再半,依次类推。由此一来,不出五代,家无余子,虽未有斧钺加身,却胜过斧钺,此即减丁法之内涵。而至于超生出来的多余人口,要么处死,要么派上战场当前锋送死。)
然,百年前,斡难河流域的乞颜部酋长也速该得一子,是为孛儿只斤.铁木真。后因也速该被杀,所以乞颜部便四分五裂,铁木真与其母更是被撵下了首领的宝座,沦为部众。而此子长成之后,联合札答剌部酋长札木合与其父的安答一起重整乞颜部…唔,安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结义兄弟。
随着力量的慢慢强大,铁木真在打败了蔑儿乞人之后,被部众推举为可汗,但也正因如此,引得同样雄心勃勃,想要一统蒙古诸部的札木合忌恨,于是札木合纠集塔塔尔、泰赤兀等十三个蒙古部落,向铁木真发动了“十三翼之战”。由于实力悬殊,此战也是铁木真戎马征伐一生大小六十余战中唯一的败绩,但没想到的是,战后札木合残杀俘虏,招致部下不满,纷纷转而投奔了铁木真,反而让铁木真的实力更胜于从前。
自此,铁木真兵强马壮,先灭主儿乞部,后灭塔塔尔、泰赤乌,兵锋所致,无人能挡,蒙古诸部纷纷投降,最终完成草原一统。
呼~~~孛儿只斤铁木真实现了蒙古诸部的统一,于是便建立蒙古汗国,号成吉思汗,意思是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
蒙古汗国实行千户制,建立护卫军,就此开始向外扩张。蒙古经过了二十多年与西夏的战争,屡创对方主力,最终迫西夏王乞降。又转而伐金,二十四年后,蒙古灭金,然伐金第二十二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病猝于征途之上,年六十五岁,临终遗嘱:蒙古汗国当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
其子窝阔台和拖雷遵此遗策,最终于窝阔台汗六年灭金。想成吉思汗虽死,但却为子孙留下了灭夏、灭金的方略,可谓一代人杰矣!而其建立汗国之初便开始着手创立文字和律法,使蒙古初具国形,更是高瞻远瞩之举。
成吉思汗卒后,其嫡四子拖雷监国,一直到拖雷嫡长子蒙哥汗继位之后,其与其弟忽必烈,以及大将兀良合台兵分三路,侵我天朝,然,西路大军在攻打合州之时,蒙哥汗却伤重而死,于是,鞑虏暂退。
蒙古人有兄终弟及的习俗,而蒙哥汗死后,留下了忽必烈、旭列兀、阿里不哥这三个亲弟弟。其中旭列兀由于远离蒙古高原,鞭长莫及,或者无意相争,所以他并未要求继承大汗位。
对了,蒙古人并不像我们这般由嫡长子继承家业,他们其实更喜欢以嫡幼子承袭,蒙哥汗当年继承大汗位是因形势使然,而如今蒙哥汗已死,阿里不哥作为蒙哥汗最小的弟弟,按蒙人习俗应当是继承人的首选,实际上他此时也已经成为了蒙古本土上的统治者。
阿里不哥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决定在蒙古召开“库里勒台”,也就是登基仪式,正式登上大汗之位。而忽必烈却抢在他之前,率军北返,并在多伦努尔附近建立大本营,并被部曲匆匆拥立为大汗,年四十四岁。
可是按成吉思汗的法律,忽必烈这次仓卒的登位是非正式的。按照传统,库里勒台应该在蒙古本土召开,而且会前应召集成吉思汗的四个兀鲁思的代表们共同出席。
如此一来,阿里不哥自然不服,于是他在蒙哥汗的丞相、克烈部的聂思托里安、教徒学鲁合的支持下,也毫不踌躇地在和林悟取得了大汗称号。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蒙古人名义上的大汗只能有一个,于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带着各自的支持者开始了内战,最后自然是忽必烈胜利了,而阿里不哥则被囚禁至死。
然,趁着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内战之际,蒙古汗国西北地区也纷纷自立,忽必烈为了少树强敌,也默许了这种行为,转而向南发展。于是,蒙古汗国最后分裂成四大汗国与元朝。其中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均由汗统治,而元朝则视为蒙古正统,由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统治,算是蒙古人名义上共同的大汗。
值得一提的是,蒙古自成吉思汗建立汗国之后,一直便以族名为国名,称大蒙古国,而忽必烈称汗之后,只建年号为中统,也没有另立国名。但就在前几年,当忽必烈的统治地位已经逐渐巩固之后,便正式建国号为“大元”。并下诏说:“顷者耆宿(指子聪等)诣庭,奏章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
哼,想那忽必烈依据我族的《易经》,改建国号为“大元”,这足以说明其已不甘于仅仅统治一个蒙古族,而是已把自己当作中原王朝的延续了!”
卓飞对蒙古人的历史娓娓而谈,听的全场人是鸦雀无声,落针可闻,须知这古代不比如今,消息相对闭塞一些,而且人在局中迷,除了顶层的统治者有可能知道的比较详细之外,普通老百姓们又哪儿能听到这么多敌国的内情啊!
唔,别说是老百姓了,恐怕就是张知州,还有在座的堪称这个时代精英的文人士子们,对卓飞传出来的讯息那也是闻所未闻的,以至于一时之间,皆惊叹莫名也!
卓飞只要看看全场人的反应,就知道自己的丰富知识已经成功地镇住了他们。同时他也暗自庆幸到:好在前几日闭关之时,自己特别关注了一下手机里面有关蒙古人的各种信息,最后终于七拼八凑地总结出来个大概头绪,否则今天自己又怎么可能说出这么多东西来呢!
“卓公子的意思孙某听明白了,并深以为然,想那蒙古人立国称元,恐怕确实是想要占据我们中原的锦绣江山,绝非是仅仅想要掳掠一番那么简单啊!”孙通判第一个站出来附和卓飞,他算是看明白了,这位卓公子熟知蒙古人的历史,这就绝非一般人能做到的,莫说是自己或者张知州了,恐怕就连陈相也未必能把蒙元的种种内情了解的如此地透彻吧!太可怕了,实在是太可怕了,你说这位卓公子到底会是个什么人呢?
算了,无论如何,恐怕此人都是自己不能得罪的大人物,既然这样,那此时不站队,又更待何时呢?
张知州和孙通判的想法一致,而对于蒙古,张知州也有一些了解,他将自己所知的和卓飞的话一对照,就知道对方并非是在信口胡扯,这不免让他感到更加的震惊,更加猜不透对方的身份。
加上卓飞言语中对送米粮求和之策的鄙视,和对史姓狂徒的隐隐维护之意,使他心中更加地忐忑不安起来,首次生出了是否该放史狂徒一马的念头来。
韩姓老者显然也没想到卓飞会讲出这么一番话来,心中也是惊讶不已,什么库里勒台,什么兀鲁思,真是前所未闻呐!没想到天朝居然还有人会对鞑虏了解的如此之深刻,而且还是个少年郎,这岂不奇也怪哉!
赵清凝美目愈发朦胧,她望着台上身形略显单薄的卓飞,忽然觉得这个少年郎似乎有种让人说不出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到底是什么,想来想去,她却又说不清楚,哎,真是让人好不迷惑……而除了赵清凝之外,此刻台下却还有另一双美目也在闪烁着异彩,而与赵清凝的迷醉状所不同的是,这双美目透露出来的却是一丝极为兴奋地光芒……
此刻,全场人确实都被卓飞的话给吸引了,要说自从这位卓公子上台之后,满场宾客的思维就在不自觉的跟着他在转动。而今天临江楼内坐的都是读书人,都是这个时代自负精英的文人士子们,平日里这些人各个都是心高气傲之辈,那是轻易不肯服人的。然而,就在今天,即使是他们中间最自负、最自信的才子,也不得不承认卓飞对蒙古人的认识要比他们强上太多太多。
但是,也不可能仅凭着一番言语就让所有人都感到信服,而孙三公子就是那少数不服气之人中的一位,因为嫉恨已经蒙蔽了他的心智,令他丝毫没注意到自己老爹立场的微妙变化,而只是瞪着台上大出风头的卓飞越来越气愤,越来越嫉妒,终于忍不住用讥讽的语气说道:“卓公子还真是博学啊!然,先不论你所言是真是假,但今日探讨的是时策,却不知这些鞑虏的闲事又和时策有什么关系呢?”
卓飞心中冷笑,斜睨了一眼台下的孙三公子,不屑地望着他说道:“孙公子也是读过书的人,莫非不明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吗?卓某今日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让在座的诸位俊彦明白一点,那就是蒙元鞑虏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了,而吾大宋百姓若不想沦为亡国之奴的话,那便唯有万众一心,奋起抗争一途;而在生死存亡之际,吾朝各级官吏,也不应心存侥幸!须知求和若能苟活的话,又何至于帝都陷落,先皇纳降,是为国耻也!嗯,对了,张大人,孙大人,却不知二位觉得卓某所言有理乎?”
万丈豪情,睥睨天下,卓飞傲立于天地,声似寒冰,句句咄人……而张知州和孙通判俩人感受着台上那位神秘公子刺骨的目光,头皮发麻,一时间心中惶恐至极。
此人绝非善茬儿!
张知州和孙通判当了这么久的官,可谓阅人无数,而台上的这位卓公子分明就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口吻在对自己训话嘛!而对方那不凡的神秘的气质恐怕连陈相也难及也!
啧啧,这就怪了,若说此子是皇族之人……可眼下皇族里还会有这种非凡的人物存在么?然,对方又如此地熟悉蒙元,而很多秘闻更是人所不能知也,难道……难道此子竟是那边来的不成?唔,也不太像,若真如此的话,那他为何又要一力主战呢?
俩人猜不透卓飞的来历,但越是如此,他俩的心中就越发地敬畏起来,而俩人相视了一眼之后,只听孙通判率先回到:“卓公子言之成理,本官赞同,想来只有拼死抵抗,才有可能驱逐鞑……驱逐蒙古人了啊!”
张知州闻言,忍不住地皱了皱眉头,暗骂着孙通判无耻的背叛,同时又在心中盘算了一下,忽然间计上心来,于是他拱了拱手,对着卓飞笑言道:“呵呵,卓公子所言令人耳目一新,本官也觉得颇有些道理。然,今日梅城俊彦齐集一堂,为的便是百家争鸣,群策群力,好为今上分忧献策,而正所谓兼听则明,这见解略有不同,那也是寻常事……
嗯,吾观卓公子似乎对鞑虏习性颇为了解,却不知公子可有退敌良策或奇谋妙计什么的,不妨说出来,让本官也好为国举贤,请吾皇量才而用呀!”
卓飞心中冷笑,暗想:真是个老狐狸,只用了一句兼听则明就轻巧地为自己开脱了,而且还不死心,想要打探我的底细。可惜啊,本公子压根没有底细,今天就是特意来扮虎吃猪的。
“张大人所言不差,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唯有如此,才能选出佳策,为国分忧,为民解难,想必吾皇也定是赞同大人这一点的。”卓飞张口国家,闭口吾皇,果然深谙扮虎吃猪的要领,而且他也不愿意将张知州逼得狗急跳墙了,所以才在言语之中隐晦示意,暗暗地送上了一颗安心果。
果然,张知州在听明白了卓飞的心意之后,便认定卓飞即使非友,恐亦非敌。这令他不由得长吐了一口气,感觉上也轻松了不少。
卓飞将张知州的表情看在眼里,知道已经打消了对方心中的顾虑,于是不再理他,又扶剑朗声接着说道:“蒙古一族坚忍不拔,勇猛无敌,机智敏捷,而鞑虏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直将骑兵的军事天赋发挥到了极致。是以,虽然真正的蒙古人并不多,骑兵最多也不过二十万上下,然而就是靠着这点兵力,纵横东西,无人能敌,蒙古西路军甚至一直打到了黑海之畔,呵呵,想必诸位也不知道黑海在哪里吧,那花剌子模总该知道吧?其实这黑海就在花剌子模西面……”
说到此处,卓飞见全场人均是一副迷惑不解的样子,暗骂了一声,心想这些古代人真是没学问,居然连黑海都搞不清楚!
于是他也不耐烦地说道:“总之黑海就是极西之地,卓某只是想告诉诸位,百年前,鞑虏自小小的蒙古草原上起家,到了现在,元再加上四大汗国,其族所控制的疆域已经足足有本朝七、八倍之大!蒙古兵虽少,但其仆从军却多,俘获的奴隶更是无数。
而且百年来,蒙古人从未停下过征伐的脚步,百炼成钢,虎狼之师,兵锋所指,所向披靡,马刀扬起,江河血洗,灭国无数,屠城无数,凡是挡在蒙古铁骑面前的障碍,无一不化为了尘埃!
哼,卓某这并非是在长敌人的志气,吾不过是想问问诸位,像这样的一个民族,吾等还可以称其为蛮夷么?还可以奢望用王道来教化他们么?
呵呵,那蒙古人掠夺成性,就好像飞入稻田的蝗虫一般,不吃干净恐怕是不肯飞走的,而诸位可曾见过农人为驱赶蝗虫而施其以米粮的么?蝗虫性贪,恐怕尔施舍的越多,它们就越是不愿意飞走吧!”
临江阁的大堂内针落可闻,卓飞扫视了一圈,很满意自己的演讲,而他意犹未尽,又接着说道:“吾族富庶,难免引得饥狼窥伺,就本朝而言,先辽后金,现在又是蒙古,而诸位都是读书人,想必亦知史,那卓某且问一句,诸位听闻过哪个游牧民族占了中原江山之后还会主动地交回与我呢?
呜呼,本朝先是被辽占据了燕云十六州,后是与金划江而治,想吾堂堂天朝上国便是被大家口中这些不通王道教化的鞑虏蛮夷逼迫的步步后退,而时至今日,已是退无可退,然却总有人心存侥幸,想要资敌以求苟活,可笑乎?可悲乎!试问诸位,割肉饲狼,狼便不食汝余肉乎?而若欲狼饱,汝肉尽去,可裹其腹乎?”
义正言辞,卓飞怒斥全场,却无人敢还嘴,即使是孙三公子也摄于卓飞的气势而嗫嚅不能言,说实话,其实这道理谁都明白,只不过这年头儿的人们早已绝望了,于是便只想着苟且偷活,却不敢奋起反抗;只知自我麻醉,却不敢面对现实。到了最后,甚至连听实话的勇气都没有了……血性殆尽,国安能不亡也。
“鞑虏背信欺吾,吾自言恶,然鞑虏子民皆称其大善;而今蒙元势大,吾为少数,又孰善孰恶乎?
兵者,刀枪剑戟,械甲军需也。于吾手,则勤吾皇,救吾民,吾民颂吾行王道;然,落敌手,则屠吾民,迫吾皇,其民亦称其行王道。如此,善恶可辨乎?
想人生不过数十寒暑,死又何惜,吾唯惜死后之名哉!若狼子肆虐,尽屠吾之子孙,那千百年后何人能正吾之名哉?而成王败寇,恐怕到了那时,鞑虏的后人们定会在史书上写下这么一笔,道:吾朝灭金后,南有宋地,沃土千里,山河锦绣,然宋人空言悖论,奢靡迂腐,血性全无,尤如羔羊待宰……吾朝先祖英明神武,渡江击之,铁蹄南掠,势如破竹,可笑宋人先腆面求和,不知廉耻;后又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先祖不齿其行,令屠其族,拔其根,至此大业终成,宇内一统,无上武功,万民敬仰!
哼!卓某且问一句,尔等愿意史书上这么写吗!尔等愿意自己的子孙被屠尽吗!尔等愿意自己的妻女任人糟践吗!尔等愿意沦为笑柄,永世不得翻身吗!哈哈哈………”
卓飞面带悲怆,狂笑不止,眼角更是似有泪花泛滥之兆,说实话,这表情一半是装出来的,而另一半却是发自内心的为宋人感到悲哀,为大汉民族而感到不平。
台下仍然很安静,但却有些不同,安静的氛围中,忽然多了一些急促的喘息声.......咳咳,诸位看官可千万别胡思乱想,这可是那种激动的喘息,是憋屈的喘息,而当这种喘息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大到临江楼的大堂内再也容不下的时候,便终于爆发了!
“不愿意!”
“不愿意!不愿意!”
“宁死不做亡国奴!”
“资敌可耻,形同卖国!”
“兴兵勤王,打过江去,杀光蒙古人!”
“对!尽诛其族,一个不留!”
“战战战!”
卓飞笑了,民心可用,看来这民心不是没有,而只是没人挑起来罢了!华夏文明传承千年,据中原,抵御外侮无数,从不乏慷慨激昂、甘为族效死之士,而如此高贵的炎黄血脉之中,又岂会没有一丝先祖血性的残存呢?
虽然不得不承认,国人受儒家思想奴役过甚,而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奉行的都是愚民政策,并用封建礼教禁锢底层人民的抗争精神,而且枷锁过重,久而久之,自然就显得懦弱了。再说了,统治阶级生活糜烂,完全不顾子民死活,这样又如何能得到拥护呢?
而从信息时代穿越过来的卓飞很清楚国人的这种性格。他知道,若是国内内战的话,那自己的这番说词是绝对没有半点效果的,因为如果换个皇帝,说不定底层人民的日子还会更好过一点儿呢!可眼下却大为不同,因为这是外族入侵,是灭国之战,蒙元鞑虏的残暴不仁,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一旦打过来,汉人恐怕大都难逃一劫,而就算侥幸苟活,多半也是生不如死,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奋起反抗呢。
当然,卓飞能得到全场人的赞同,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华夏民族的尊严不容侵犯,烙印在炎黄子孙心中的那份骄傲仍在,即使统治阶级再无能,即使老百姓再穷困潦倒,但一遇外敌,便仍会唤醒胸中的那丝血性,或许这丝血性会来的有点慢热,或许会有点无力,或许难免要先沉沦许久许久……但是,最终仍会有个人站出来,来引导着华夏民族夺得最后的胜利!
而现在是大宋朝,在这之前,并没有任何一个异民族能成功的统治过这片神州大地,即使是规模浩大的五胡乱华那也不过是占据了中原北部,并没有形成一个大一统的异族王朝;而在这之前,也没有哪个异民族能清除掉汉人心中的那份骄傲;即使有一两个异民族占据过优势高位,但他们最后的、唯一的选择也只能是融合于华夏文明,放弃自己的生活习惯,从此在历史长河中湮灭消散。当然这其中的大多数都不是自愿的,但他们却不得不为之,因为在这片土地上,只能以我华夏一族为主宰,因为吾族的文明已经浸透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壤,融入了每一道江河,再也无分彼此………
卓飞知道历史,宋朝统治阶级的糜烂,那是不用说的,亡国也算是咎由自取。而卓飞也清楚,那些残暴的蒙古人占据了中原江山之后,也迅速地腐化堕落下去,几十年后,他们依然难逃被炎黄子孙赶回塞外喝风的命运。
但是,知道历史的走向,却并不代表着卓飞会坐看这段历史的发生,因为他不忍看见自己的祖辈们被人屠戮大半;不愿看着苟活下来的祖宗们成为第四等人;不愿看着他们日日颤栗地生活在异族的残暴统治之下;更不想看到一个始终遥遥领先世界的高贵民族自此停下他前进的步伐,被人超越,而沦为追赶者……
还有,既然哥好不容易地穿越了,那若是让异民族统治中原的历史在哥这里开了第一个头儿话,那哥还有脸去面对千千万万个穿越迷么!
……….又是一段时间流逝。
也不知过了多久,反正站在台上扮酷的卓飞,已经开始感觉到自己的两腿僵硬,脖子开始发麻,再也没了最初震慑全场之后的臭屁心情,只是暗中骂着派去搬救兵的李刚,为啥到了现在还迟迟没有回来。
虽然卓飞不怕拖延时间,但是老摆着一个姿势也让人累得很,他实在挺不住了,于是便轻咳一声,说道:“知州大人,不知以为卓某说的可有些道理?知州大人…知州大人…喂…喂……”
张知州明显出神了,他貌似正在消化着卓飞的一番怪论,但其实他的心思并不在此处,他只是在留神卓飞的手中的那把长剑罢了。不得不说,张知州虽然是个文官,但是却对收藏兵器很有兴趣,家中收藏的宝刀宝剑也不知凡几。所以卓飞的剑一出鞘登时就把他给吸引住了,同时也让他惊异莫名,以他的眼光看来,卓飞手中的这把长剑,外表看上去朴实无华,没想到抽出来之后却是如此的寒气逼人,即使自己离着很远的距离,却仿佛也能感受到此剑散出的一股子凌厉之气。如此好剑,别说自己的收藏品均不能及,恐怕就连诺大的梅州城里也不会有比这把剑更锋利的兵器了吧!想想看,这大宋朝的有钱人还是很多很多的,但是能拥有一把神兵的人却绝对是寥寥无几的。衣着华丽,谈吐不凡,才情盖天,手中还持着宝刃……………. 是谁?台上这少年到底是谁呢!
可怜的张知州现在满脑子都在猜测着卓飞的身份来历,可是他想来想去,也猜不出个头绪来,不过有一点他可以肯定,那就是眼前的这位神秘卓公子,绝对是非富即贵,背景恐怕是大大地不简单啊!
于是,张知州听到卓飞的发问,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就陪着笑,颇有点献媚地回答道:“卓公子所言闻所未闻,发人深省,张某一时想的入神,倒是让公子见笑了。嗯,公子所言成理,人活一世,确是欲望颇多,人性本争之说,当真是一点儿不假也。”
“张郎所言不错,卓公子的这番“人性论”颇耐人寻味,老夫也有同感,人性本争,嗯,有意思,有点意思。”韩姓老者果然是位博学的长者,度量也大,并不计较卓飞刚才对自己的无礼,赞同地点头说道。
就连台下的本痴和尚亦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也跟着附和到:“善哉,善哉,器本无罪,罪在持器之人;持器之人亦无罪,罪在旁人之心。卓施主深明佛心,言合佛旨,今诲诫苍生,实是功德无量也!”
而赵清凝那一双露在面纱之外的美目,更是紧紧地盯着卓飞,都几乎快滴出水来了,只见她一边思索着,一边小心翼翼地问道:“卓公子的这番高论,恐怕会引得全梅州的俊贤们夜不能寐、食不知味了,清凝对公子的才学甚感钦佩,然清凝与知州大人一样,并不明白公子此番言论与时事有何联系,还望公子有以教我。”
哈哈哈哈………..
卓飞等的这就是有人问这句话,暗赞了一声赵清凝配合默契之后,便仰天一阵狂笑,意气风发地朗声道:“蒙元鞑虏,先灭西夏,后灭金,如今又犯我天朝,致使神州狼烟遍地,饥殍盈野,所为何来,欲也!
蒙人起于额尔古纳河,游牧草原,大小部落无数,初时受金统,实与金人奴隶无异,而金对蒙古诸部实行分而治之的策略,并辅以屠杀掠夺与“减丁”之策。(注:所谓减丁法,是一种惨无人道的灭绝人口方法,多为历代统治者消灭所统治下的具有威胁的外族、附庸所使用。在减丁法之下,百户之族,第二代即减为五十户,两代再半,依次类推。由此一来,不出五代,家无余子,虽未有斧钺加身,却胜过斧钺,此即减丁法之内涵。而至于超生出来的多余人口,要么处死,要么派上战场当前锋送死。)
然,百年前,斡难河流域的乞颜部酋长也速该得一子,是为孛儿只斤.铁木真。后因也速该被杀,所以乞颜部便四分五裂,铁木真与其母更是被撵下了首领的宝座,沦为部众。而此子长成之后,联合札答剌部酋长札木合与其父的安答一起重整乞颜部…唔,安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结义兄弟。
随着力量的慢慢强大,铁木真在打败了蔑儿乞人之后,被部众推举为可汗,但也正因如此,引得同样雄心勃勃,想要一统蒙古诸部的札木合忌恨,于是札木合纠集塔塔尔、泰赤兀等十三个蒙古部落,向铁木真发动了“十三翼之战”。由于实力悬殊,此战也是铁木真戎马征伐一生大小六十余战中唯一的败绩,但没想到的是,战后札木合残杀俘虏,招致部下不满,纷纷转而投奔了铁木真,反而让铁木真的实力更胜于从前。
自此,铁木真兵强马壮,先灭主儿乞部,后灭塔塔尔、泰赤乌,兵锋所致,无人能挡,蒙古诸部纷纷投降,最终完成草原一统。
呼~~~孛儿只斤铁木真实现了蒙古诸部的统一,于是便建立蒙古汗国,号成吉思汗,意思是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
蒙古汗国实行千户制,建立护卫军,就此开始向外扩张。蒙古经过了二十多年与西夏的战争,屡创对方主力,最终迫西夏王乞降。又转而伐金,二十四年后,蒙古灭金,然伐金第二十二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病猝于征途之上,年六十五岁,临终遗嘱:蒙古汗国当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
其子窝阔台和拖雷遵此遗策,最终于窝阔台汗六年灭金。想成吉思汗虽死,但却为子孙留下了灭夏、灭金的方略,可谓一代人杰矣!而其建立汗国之初便开始着手创立文字和律法,使蒙古初具国形,更是高瞻远瞩之举。
成吉思汗卒后,其嫡四子拖雷监国,一直到拖雷嫡长子蒙哥汗继位之后,其与其弟忽必烈,以及大将兀良合台兵分三路,侵我天朝,然,西路大军在攻打合州之时,蒙哥汗却伤重而死,于是,鞑虏暂退。
蒙古人有兄终弟及的习俗,而蒙哥汗死后,留下了忽必烈、旭列兀、阿里不哥这三个亲弟弟。其中旭列兀由于远离蒙古高原,鞭长莫及,或者无意相争,所以他并未要求继承大汗位。
对了,蒙古人并不像我们这般由嫡长子继承家业,他们其实更喜欢以嫡幼子承袭,蒙哥汗当年继承大汗位是因形势使然,而如今蒙哥汗已死,阿里不哥作为蒙哥汗最小的弟弟,按蒙人习俗应当是继承人的首选,实际上他此时也已经成为了蒙古本土上的统治者。
阿里不哥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决定在蒙古召开“库里勒台”,也就是登基仪式,正式登上大汗之位。而忽必烈却抢在他之前,率军北返,并在多伦努尔附近建立大本营,并被部曲匆匆拥立为大汗,年四十四岁。
可是按成吉思汗的法律,忽必烈这次仓卒的登位是非正式的。按照传统,库里勒台应该在蒙古本土召开,而且会前应召集成吉思汗的四个兀鲁思的代表们共同出席。
如此一来,阿里不哥自然不服,于是他在蒙哥汗的丞相、克烈部的聂思托里安、教徒学鲁合的支持下,也毫不踌躇地在和林悟取得了大汗称号。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蒙古人名义上的大汗只能有一个,于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带着各自的支持者开始了内战,最后自然是忽必烈胜利了,而阿里不哥则被囚禁至死。
然,趁着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内战之际,蒙古汗国西北地区也纷纷自立,忽必烈为了少树强敌,也默许了这种行为,转而向南发展。于是,蒙古汗国最后分裂成四大汗国与元朝。其中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均由汗统治,而元朝则视为蒙古正统,由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统治,算是蒙古人名义上共同的大汗。
值得一提的是,蒙古自成吉思汗建立汗国之后,一直便以族名为国名,称大蒙古国,而忽必烈称汗之后,只建年号为中统,也没有另立国名。但就在前几年,当忽必烈的统治地位已经逐渐巩固之后,便正式建国号为“大元”。并下诏说:“顷者耆宿(指子聪等)诣庭,奏章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
哼,想那忽必烈依据我族的《易经》,改建国号为“大元”,这足以说明其已不甘于仅仅统治一个蒙古族,而是已把自己当作中原王朝的延续了!”
卓飞对蒙古人的历史娓娓而谈,听的全场人是鸦雀无声,落针可闻,须知这古代不比如今,消息相对闭塞一些,而且人在局中迷,除了顶层的统治者有可能知道的比较详细之外,普通老百姓们又哪儿能听到这么多敌国的内情啊!
唔,别说是老百姓了,恐怕就是张知州,还有在座的堪称这个时代精英的文人士子们,对卓飞传出来的讯息那也是闻所未闻的,以至于一时之间,皆惊叹莫名也!
卓飞只要看看全场人的反应,就知道自己的丰富知识已经成功地镇住了他们。同时他也暗自庆幸到:好在前几日闭关之时,自己特别关注了一下手机里面有关蒙古人的各种信息,最后终于七拼八凑地总结出来个大概头绪,否则今天自己又怎么可能说出这么多东西来呢!
“卓公子的意思孙某听明白了,并深以为然,想那蒙古人立国称元,恐怕确实是想要占据我们中原的锦绣江山,绝非是仅仅想要掳掠一番那么简单啊!”孙通判第一个站出来附和卓飞,他算是看明白了,这位卓公子熟知蒙古人的历史,这就绝非一般人能做到的,莫说是自己或者张知州了,恐怕就连陈相也未必能把蒙元的种种内情了解的如此地透彻吧!太可怕了,实在是太可怕了,你说这位卓公子到底会是个什么人呢?
算了,无论如何,恐怕此人都是自己不能得罪的大人物,既然这样,那此时不站队,又更待何时呢?
张知州和孙通判的想法一致,而对于蒙古,张知州也有一些了解,他将自己所知的和卓飞的话一对照,就知道对方并非是在信口胡扯,这不免让他感到更加的震惊,更加猜不透对方的身份。
加上卓飞言语中对送米粮求和之策的鄙视,和对史姓狂徒的隐隐维护之意,使他心中更加地忐忑不安起来,首次生出了是否该放史狂徒一马的念头来。
韩姓老者显然也没想到卓飞会讲出这么一番话来,心中也是惊讶不已,什么库里勒台,什么兀鲁思,真是前所未闻呐!没想到天朝居然还有人会对鞑虏了解的如此之深刻,而且还是个少年郎,这岂不奇也怪哉!
赵清凝美目愈发朦胧,她望着台上身形略显单薄的卓飞,忽然觉得这个少年郎似乎有种让人说不出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到底是什么,想来想去,她却又说不清楚,哎,真是让人好不迷惑……而除了赵清凝之外,此刻台下却还有另一双美目也在闪烁着异彩,而与赵清凝的迷醉状所不同的是,这双美目透露出来的却是一丝极为兴奋地光芒……
此刻,全场人确实都被卓飞的话给吸引了,要说自从这位卓公子上台之后,满场宾客的思维就在不自觉的跟着他在转动。而今天临江楼内坐的都是读书人,都是这个时代自负精英的文人士子们,平日里这些人各个都是心高气傲之辈,那是轻易不肯服人的。然而,就在今天,即使是他们中间最自负、最自信的才子,也不得不承认卓飞对蒙古人的认识要比他们强上太多太多。
但是,也不可能仅凭着一番言语就让所有人都感到信服,而孙三公子就是那少数不服气之人中的一位,因为嫉恨已经蒙蔽了他的心智,令他丝毫没注意到自己老爹立场的微妙变化,而只是瞪着台上大出风头的卓飞越来越气愤,越来越嫉妒,终于忍不住用讥讽的语气说道:“卓公子还真是博学啊!然,先不论你所言是真是假,但今日探讨的是时策,却不知这些鞑虏的闲事又和时策有什么关系呢?”
卓飞心中冷笑,斜睨了一眼台下的孙三公子,不屑地望着他说道:“孙公子也是读过书的人,莫非不明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吗?卓某今日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让在座的诸位俊彦明白一点,那就是蒙元鞑虏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了,而吾大宋百姓若不想沦为亡国之奴的话,那便唯有万众一心,奋起抗争一途;而在生死存亡之际,吾朝各级官吏,也不应心存侥幸!须知求和若能苟活的话,又何至于帝都陷落,先皇纳降,是为国耻也!嗯,对了,张大人,孙大人,却不知二位觉得卓某所言有理乎?”
万丈豪情,睥睨天下,卓飞傲立于天地,声似寒冰,句句咄人……而张知州和孙通判俩人感受着台上那位神秘公子刺骨的目光,头皮发麻,一时间心中惶恐至极。
此人绝非善茬儿!
张知州和孙通判当了这么久的官,可谓阅人无数,而台上的这位卓公子分明就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口吻在对自己训话嘛!而对方那不凡的神秘的气质恐怕连陈相也难及也!
啧啧,这就怪了,若说此子是皇族之人……可眼下皇族里还会有这种非凡的人物存在么?然,对方又如此地熟悉蒙元,而很多秘闻更是人所不能知也,难道……难道此子竟是那边来的不成?唔,也不太像,若真如此的话,那他为何又要一力主战呢?
俩人猜不透卓飞的来历,但越是如此,他俩的心中就越发地敬畏起来,而俩人相视了一眼之后,只听孙通判率先回到:“卓公子言之成理,本官赞同,想来只有拼死抵抗,才有可能驱逐鞑……驱逐蒙古人了啊!”
张知州闻言,忍不住地皱了皱眉头,暗骂着孙通判无耻的背叛,同时又在心中盘算了一下,忽然间计上心来,于是他拱了拱手,对着卓飞笑言道:“呵呵,卓公子所言令人耳目一新,本官也觉得颇有些道理。然,今日梅城俊彦齐集一堂,为的便是百家争鸣,群策群力,好为今上分忧献策,而正所谓兼听则明,这见解略有不同,那也是寻常事……
嗯,吾观卓公子似乎对鞑虏习性颇为了解,却不知公子可有退敌良策或奇谋妙计什么的,不妨说出来,让本官也好为国举贤,请吾皇量才而用呀!”
卓飞心中冷笑,暗想:真是个老狐狸,只用了一句兼听则明就轻巧地为自己开脱了,而且还不死心,想要打探我的底细。可惜啊,本公子压根没有底细,今天就是特意来扮虎吃猪的。
“张大人所言不差,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唯有如此,才能选出佳策,为国分忧,为民解难,想必吾皇也定是赞同大人这一点的。”卓飞张口国家,闭口吾皇,果然深谙扮虎吃猪的要领,而且他也不愿意将张知州逼得狗急跳墙了,所以才在言语之中隐晦示意,暗暗地送上了一颗安心果。
果然,张知州在听明白了卓飞的心意之后,便认定卓飞即使非友,恐亦非敌。这令他不由得长吐了一口气,感觉上也轻松了不少。
卓飞将张知州的表情看在眼里,知道已经打消了对方心中的顾虑,于是不再理他,又扶剑朗声接着说道:“蒙古一族坚忍不拔,勇猛无敌,机智敏捷,而鞑虏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直将骑兵的军事天赋发挥到了极致。是以,虽然真正的蒙古人并不多,骑兵最多也不过二十万上下,然而就是靠着这点兵力,纵横东西,无人能敌,蒙古西路军甚至一直打到了黑海之畔,呵呵,想必诸位也不知道黑海在哪里吧,那花剌子模总该知道吧?其实这黑海就在花剌子模西面……”
说到此处,卓飞见全场人均是一副迷惑不解的样子,暗骂了一声,心想这些古代人真是没学问,居然连黑海都搞不清楚!
于是他也不耐烦地说道:“总之黑海就是极西之地,卓某只是想告诉诸位,百年前,鞑虏自小小的蒙古草原上起家,到了现在,元再加上四大汗国,其族所控制的疆域已经足足有本朝七、八倍之大!蒙古兵虽少,但其仆从军却多,俘获的奴隶更是无数。
而且百年来,蒙古人从未停下过征伐的脚步,百炼成钢,虎狼之师,兵锋所指,所向披靡,马刀扬起,江河血洗,灭国无数,屠城无数,凡是挡在蒙古铁骑面前的障碍,无一不化为了尘埃!
哼,卓某这并非是在长敌人的志气,吾不过是想问问诸位,像这样的一个民族,吾等还可以称其为蛮夷么?还可以奢望用王道来教化他们么?
呵呵,那蒙古人掠夺成性,就好像飞入稻田的蝗虫一般,不吃干净恐怕是不肯飞走的,而诸位可曾见过农人为驱赶蝗虫而施其以米粮的么?蝗虫性贪,恐怕尔施舍的越多,它们就越是不愿意飞走吧!”
临江阁的大堂内针落可闻,卓飞扫视了一圈,很满意自己的演讲,而他意犹未尽,又接着说道:“吾族富庶,难免引得饥狼窥伺,就本朝而言,先辽后金,现在又是蒙古,而诸位都是读书人,想必亦知史,那卓某且问一句,诸位听闻过哪个游牧民族占了中原江山之后还会主动地交回与我呢?
呜呼,本朝先是被辽占据了燕云十六州,后是与金划江而治,想吾堂堂天朝上国便是被大家口中这些不通王道教化的鞑虏蛮夷逼迫的步步后退,而时至今日,已是退无可退,然却总有人心存侥幸,想要资敌以求苟活,可笑乎?可悲乎!试问诸位,割肉饲狼,狼便不食汝余肉乎?而若欲狼饱,汝肉尽去,可裹其腹乎?”
义正言辞,卓飞怒斥全场,却无人敢还嘴,即使是孙三公子也摄于卓飞的气势而嗫嚅不能言,说实话,其实这道理谁都明白,只不过这年头儿的人们早已绝望了,于是便只想着苟且偷活,却不敢奋起反抗;只知自我麻醉,却不敢面对现实。到了最后,甚至连听实话的勇气都没有了……血性殆尽,国安能不亡也。
“鞑虏背信欺吾,吾自言恶,然鞑虏子民皆称其大善;而今蒙元势大,吾为少数,又孰善孰恶乎?
兵者,刀枪剑戟,械甲军需也。于吾手,则勤吾皇,救吾民,吾民颂吾行王道;然,落敌手,则屠吾民,迫吾皇,其民亦称其行王道。如此,善恶可辨乎?
想人生不过数十寒暑,死又何惜,吾唯惜死后之名哉!若狼子肆虐,尽屠吾之子孙,那千百年后何人能正吾之名哉?而成王败寇,恐怕到了那时,鞑虏的后人们定会在史书上写下这么一笔,道:吾朝灭金后,南有宋地,沃土千里,山河锦绣,然宋人空言悖论,奢靡迂腐,血性全无,尤如羔羊待宰……吾朝先祖英明神武,渡江击之,铁蹄南掠,势如破竹,可笑宋人先腆面求和,不知廉耻;后又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先祖不齿其行,令屠其族,拔其根,至此大业终成,宇内一统,无上武功,万民敬仰!
哼!卓某且问一句,尔等愿意史书上这么写吗!尔等愿意自己的子孙被屠尽吗!尔等愿意自己的妻女任人糟践吗!尔等愿意沦为笑柄,永世不得翻身吗!哈哈哈………”
卓飞面带悲怆,狂笑不止,眼角更是似有泪花泛滥之兆,说实话,这表情一半是装出来的,而另一半却是发自内心的为宋人感到悲哀,为大汉民族而感到不平。
台下仍然很安静,但却有些不同,安静的氛围中,忽然多了一些急促的喘息声.......咳咳,诸位看官可千万别胡思乱想,这可是那种激动的喘息,是憋屈的喘息,而当这种喘息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大到临江楼的大堂内再也容不下的时候,便终于爆发了!
“不愿意!”
“不愿意!不愿意!”
“宁死不做亡国奴!”
“资敌可耻,形同卖国!”
“兴兵勤王,打过江去,杀光蒙古人!”
“对!尽诛其族,一个不留!”
“战战战!”
卓飞笑了,民心可用,看来这民心不是没有,而只是没人挑起来罢了!华夏文明传承千年,据中原,抵御外侮无数,从不乏慷慨激昂、甘为族效死之士,而如此高贵的炎黄血脉之中,又岂会没有一丝先祖血性的残存呢?
虽然不得不承认,国人受儒家思想奴役过甚,而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奉行的都是愚民政策,并用封建礼教禁锢底层人民的抗争精神,而且枷锁过重,久而久之,自然就显得懦弱了。再说了,统治阶级生活糜烂,完全不顾子民死活,这样又如何能得到拥护呢?
而从信息时代穿越过来的卓飞很清楚国人的这种性格。他知道,若是国内内战的话,那自己的这番说词是绝对没有半点效果的,因为如果换个皇帝,说不定底层人民的日子还会更好过一点儿呢!可眼下却大为不同,因为这是外族入侵,是灭国之战,蒙元鞑虏的残暴不仁,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一旦打过来,汉人恐怕大都难逃一劫,而就算侥幸苟活,多半也是生不如死,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奋起反抗呢。
当然,卓飞能得到全场人的赞同,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华夏民族的尊严不容侵犯,烙印在炎黄子孙心中的那份骄傲仍在,即使统治阶级再无能,即使老百姓再穷困潦倒,但一遇外敌,便仍会唤醒胸中的那丝血性,或许这丝血性会来的有点慢热,或许会有点无力,或许难免要先沉沦许久许久……但是,最终仍会有个人站出来,来引导着华夏民族夺得最后的胜利!
而现在是大宋朝,在这之前,并没有任何一个异民族能成功的统治过这片神州大地,即使是规模浩大的五胡乱华那也不过是占据了中原北部,并没有形成一个大一统的异族王朝;而在这之前,也没有哪个异民族能清除掉汉人心中的那份骄傲;即使有一两个异民族占据过优势高位,但他们最后的、唯一的选择也只能是融合于华夏文明,放弃自己的生活习惯,从此在历史长河中湮灭消散。当然这其中的大多数都不是自愿的,但他们却不得不为之,因为在这片土地上,只能以我华夏一族为主宰,因为吾族的文明已经浸透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壤,融入了每一道江河,再也无分彼此………
卓飞知道历史,宋朝统治阶级的糜烂,那是不用说的,亡国也算是咎由自取。而卓飞也清楚,那些残暴的蒙古人占据了中原江山之后,也迅速地腐化堕落下去,几十年后,他们依然难逃被炎黄子孙赶回塞外喝风的命运。
但是,知道历史的走向,却并不代表着卓飞会坐看这段历史的发生,因为他不忍看见自己的祖辈们被人屠戮大半;不愿看着苟活下来的祖宗们成为第四等人;不愿看着他们日日颤栗地生活在异族的残暴统治之下;更不想看到一个始终遥遥领先世界的高贵民族自此停下他前进的步伐,被人超越,而沦为追赶者……
还有,既然哥好不容易地穿越了,那若是让异民族统治中原的历史在哥这里开了第一个头儿话,那哥还有脸去面对千千万万个穿越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