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投稿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落秋中文网 www.luoqiu.me,最快更新国家制造最新章节!
季椽当初帮农场的爷爷们订报纸时,就发现一份报纸,名为《青年科学报》。这份报纸的水准很不错,记载着各种科技新闻,还有各种科研成果的论文。
科学类的报纸似乎不太普及,季椽只看到过这一份科学报,所以他估计,部队的那家研究所应该会订有这份报纸。
而他便打算从科学报上做文章。
本来只打算针对数控机床进行改造研究,因为何校长的极力反对,没办法,还得先做出点成绩来才行。
在没有数控机床的情况下,那台电子改造器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季椽保守估计至少要一两个月,如果当初老研究员没说错的话,或许可以再快一点。
但前提是,校长得愿意给他们这个机会。不然光靠周末是不够用的。
至少要加上所有晚自习时间。
为了迅速说服校长,以及打算逃跑并多次被宋冀宁武力镇压的小伙伴们,季椽几乎没考虑,就选择了制造机器人的技术。
真是多亏宋冀宁的实验室卧虎藏龙,季椽有一个关系很不错的同事,是个机器人狂,擅长研制各种机器人,越精密越奇葩他越喜欢。季椽跟他学了几手,不敢说厉害,但在这时代来说,绝对水平杠杠的。
要知道就是扶桑国,机器人的研究也才开始不久,目前尚处于摸索状态。
当然,条件限制,季椽没有制造太难的机器人,只是利用收音机里的信号接收器,加上单片机,led灯,钮扣电池,采用螺旋轴的原理,制作了一个蜘蛛型机器人。
它的启动原理很简单,就是小朋友们流行的发条玩具,拧动发条后,蜘蛛就能活动。唯一特别的是,机器人蜘蛛装有信号接收器和led灯,能感应到前方1厘米左右的距离。即将撞上障碍物时,它会转身。
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粗糙的机器人,放在十几年后,也只能算小学生的练习之作。但在这时代则完全不同。
季勇等早已过了玩具年龄的少年追着那小小的蜘蛛走,不时故意伸脚去拦它,看着蜘蛛型机器人转向前进,笑得一脸开心。好像成功做了什么恶作剧似的。
季椽制作完成后就开始写论文。
他非常擅长写论文,有几篇发表在外国杂志上的论文还被编辑评价过“虽然技术水准不是很高但因为论文写得太棒所以还是采纳了”,季椽可以自信的说他闭着眼睛都能写。
然而他现在只是名11岁的中学生,和同学们组成的学习小组刚刚玩成了一件在他们看来非常了不起的研究——他必须以这样的心态和语气写一篇符合中学生的科学论文。
所以这令他有些犯难。
过于工整的论文绝对不行,但太过幼稚又可能上不了报,季椽看向一旁的宋冀宁:“小宋哥,帮我写一篇论文。”
宋冀宁:“嗯?”
在季椽的指导下,宋冀宁写出了一篇马马虎虎,看得出属于中学生水平的论文。季椽又稍微改了改,画上线路图,寄给《青年科学报》。
数天后,《青年科学报》编辑部。
虽然被称为编辑部,但因为报纸的严肃性,所以《青年科学报》的编辑们其实都是一群很有知识水平的专业人才。但正因为很专业,导致他们当编辑当得很痛苦。
自从恢复高考后,民众们暴发了激烈的学习热情,很多知识份子迫不及待的想要挽回自己损失的时光。
于是可怕的事情来了。
《青年科学报》每日收到的投稿信件成百上千,好的论文多来自各大学教授,也有一些民间科学家的论文让人惊艳。但更多的,则是胡编乱造的伪科学。
比如有人声称研究出了诸葛亮的木牛流马,还有人声称自己在研究永动机。更夸张的连气功大师都来投稿,声称自己的气功治好了精神病人。
偶尔出现一两个还可以当笑话看看,问题是这些稿件出现频率才是最多的,光研究永动机的论文,每个月至少都能收到三五份。气功大师的更多,基本每月不少于十份。
所以《青年科学报》每期刊载稿件时,都可谓大浪淘沙,编辑们都觉得自己快淹死在这片浪里了。
“又是一封乡下投稿。”一名编辑拿起一封投稿信,看到上边滨江镇红星中学的地址,本能的产生厌恶心理。
不是他瞧不起乡下人,实在是来自乡下的稿件,一半以上属于各乡村的气功大师。
不过地址写着红星中学,看来似乎是中学老师,论文应该会写得比较靠谱点吧?
编辑撕开了信封。
稿件不够工整,写稿的人字不太好看,也不像成年人的笔触。
标题:《机器人的简单智能》
署名:红星中学科学学习小组
内容:是否能让机器人拥有简单智能,我们进行了多种尝试……
编辑的身体不由自主往前倾:“这是什么?”
信寄出后,季椽便不再管,他对自己的水平还是有信心的。
那台粗糙的蜘蛛机器人除了会自己转向以外,没有任何其他方面的用处,连发条玩具都比不上。但它带来的好处迅速而有效,季勇等人瞬间就被收服了,表示如果是这方面的学习小组,他们非常乐意参加。
连宋冀宁都说:“缘缘,我觉得我们可以研究这个,做成玩具专门卖给季勇这类型的傻瓜,怎么看都比研究数控机床快速容易多了。”
季椽摊手:“我的水平很低,让我拿这种程度的技术制造商品,我是绝对不同意的,太丢脸。”
“不能做得再好了吗?”
“可以再好一点,但也不够资格贩售成商品。”
宋冀宁失望:“好吧,反正也达成一个目的了。”
季勇这群傻瓜因为觉得研究机器人很酷很好玩答应了,何校长这边却仍旧不肯放松。
幸好季椽很快收到了《青年科学报》的来信。
来信送到学校,信封上还盖了《青年科学报》的章,非常引人注目。因为信是寄给季椽的,李书兰便代拆了。
信中是一份工整的稿件录用通知函:
致:
红星中学科学学习小组:
您好!非常高兴地通知您,您撰写的文章《机器人的简单智能》本报已同意采用,拟于1981年10月期刊裁。特此通知。
另附:您对机器人的研究令人惊叹,就我所知扶桑不久前刚提出机器人的实用性与智能性,可以肯定的说,在智能性上,您对机器人的研究已超越扶桑,但不得不遗憾您的机器人不具备实用性。
为此,本报编辑部强烈向您推荐《新工业革命核心——机器人产业》,《最优控制理论》。
期待与你的交流。
盖章:《青年科学报》
李书兰拿着信件发愣:“红星中学科学学习小组是什么?”
虽然论文还没有刊载,然而这封录用通知函的作用是巨大的。何校长在得知他们组成的学习小组研究出机器人,还得到《青年科学报》的青睐以后,自然不再阻拦。只是多少有些不甘心,想让季椽把其他好学生也加进去。
季椽坚定拒绝,他本来又没打算研究机器人,要不是何校长阻拦,他何必绕这一圈。
编辑部热情的来信都让他觉得吃不消。
然而更让他吃不消的事紧接而来。
季椽当初帮农场的爷爷们订报纸时,就发现一份报纸,名为《青年科学报》。这份报纸的水准很不错,记载着各种科技新闻,还有各种科研成果的论文。
科学类的报纸似乎不太普及,季椽只看到过这一份科学报,所以他估计,部队的那家研究所应该会订有这份报纸。
而他便打算从科学报上做文章。
本来只打算针对数控机床进行改造研究,因为何校长的极力反对,没办法,还得先做出点成绩来才行。
在没有数控机床的情况下,那台电子改造器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季椽保守估计至少要一两个月,如果当初老研究员没说错的话,或许可以再快一点。
但前提是,校长得愿意给他们这个机会。不然光靠周末是不够用的。
至少要加上所有晚自习时间。
为了迅速说服校长,以及打算逃跑并多次被宋冀宁武力镇压的小伙伴们,季椽几乎没考虑,就选择了制造机器人的技术。
真是多亏宋冀宁的实验室卧虎藏龙,季椽有一个关系很不错的同事,是个机器人狂,擅长研制各种机器人,越精密越奇葩他越喜欢。季椽跟他学了几手,不敢说厉害,但在这时代来说,绝对水平杠杠的。
要知道就是扶桑国,机器人的研究也才开始不久,目前尚处于摸索状态。
当然,条件限制,季椽没有制造太难的机器人,只是利用收音机里的信号接收器,加上单片机,led灯,钮扣电池,采用螺旋轴的原理,制作了一个蜘蛛型机器人。
它的启动原理很简单,就是小朋友们流行的发条玩具,拧动发条后,蜘蛛就能活动。唯一特别的是,机器人蜘蛛装有信号接收器和led灯,能感应到前方1厘米左右的距离。即将撞上障碍物时,它会转身。
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粗糙的机器人,放在十几年后,也只能算小学生的练习之作。但在这时代则完全不同。
季勇等早已过了玩具年龄的少年追着那小小的蜘蛛走,不时故意伸脚去拦它,看着蜘蛛型机器人转向前进,笑得一脸开心。好像成功做了什么恶作剧似的。
季椽制作完成后就开始写论文。
他非常擅长写论文,有几篇发表在外国杂志上的论文还被编辑评价过“虽然技术水准不是很高但因为论文写得太棒所以还是采纳了”,季椽可以自信的说他闭着眼睛都能写。
然而他现在只是名11岁的中学生,和同学们组成的学习小组刚刚玩成了一件在他们看来非常了不起的研究——他必须以这样的心态和语气写一篇符合中学生的科学论文。
所以这令他有些犯难。
过于工整的论文绝对不行,但太过幼稚又可能上不了报,季椽看向一旁的宋冀宁:“小宋哥,帮我写一篇论文。”
宋冀宁:“嗯?”
在季椽的指导下,宋冀宁写出了一篇马马虎虎,看得出属于中学生水平的论文。季椽又稍微改了改,画上线路图,寄给《青年科学报》。
数天后,《青年科学报》编辑部。
虽然被称为编辑部,但因为报纸的严肃性,所以《青年科学报》的编辑们其实都是一群很有知识水平的专业人才。但正因为很专业,导致他们当编辑当得很痛苦。
自从恢复高考后,民众们暴发了激烈的学习热情,很多知识份子迫不及待的想要挽回自己损失的时光。
于是可怕的事情来了。
《青年科学报》每日收到的投稿信件成百上千,好的论文多来自各大学教授,也有一些民间科学家的论文让人惊艳。但更多的,则是胡编乱造的伪科学。
比如有人声称研究出了诸葛亮的木牛流马,还有人声称自己在研究永动机。更夸张的连气功大师都来投稿,声称自己的气功治好了精神病人。
偶尔出现一两个还可以当笑话看看,问题是这些稿件出现频率才是最多的,光研究永动机的论文,每个月至少都能收到三五份。气功大师的更多,基本每月不少于十份。
所以《青年科学报》每期刊载稿件时,都可谓大浪淘沙,编辑们都觉得自己快淹死在这片浪里了。
“又是一封乡下投稿。”一名编辑拿起一封投稿信,看到上边滨江镇红星中学的地址,本能的产生厌恶心理。
不是他瞧不起乡下人,实在是来自乡下的稿件,一半以上属于各乡村的气功大师。
不过地址写着红星中学,看来似乎是中学老师,论文应该会写得比较靠谱点吧?
编辑撕开了信封。
稿件不够工整,写稿的人字不太好看,也不像成年人的笔触。
标题:《机器人的简单智能》
署名:红星中学科学学习小组
内容:是否能让机器人拥有简单智能,我们进行了多种尝试……
编辑的身体不由自主往前倾:“这是什么?”
信寄出后,季椽便不再管,他对自己的水平还是有信心的。
那台粗糙的蜘蛛机器人除了会自己转向以外,没有任何其他方面的用处,连发条玩具都比不上。但它带来的好处迅速而有效,季勇等人瞬间就被收服了,表示如果是这方面的学习小组,他们非常乐意参加。
连宋冀宁都说:“缘缘,我觉得我们可以研究这个,做成玩具专门卖给季勇这类型的傻瓜,怎么看都比研究数控机床快速容易多了。”
季椽摊手:“我的水平很低,让我拿这种程度的技术制造商品,我是绝对不同意的,太丢脸。”
“不能做得再好了吗?”
“可以再好一点,但也不够资格贩售成商品。”
宋冀宁失望:“好吧,反正也达成一个目的了。”
季勇这群傻瓜因为觉得研究机器人很酷很好玩答应了,何校长这边却仍旧不肯放松。
幸好季椽很快收到了《青年科学报》的来信。
来信送到学校,信封上还盖了《青年科学报》的章,非常引人注目。因为信是寄给季椽的,李书兰便代拆了。
信中是一份工整的稿件录用通知函:
致:
红星中学科学学习小组:
您好!非常高兴地通知您,您撰写的文章《机器人的简单智能》本报已同意采用,拟于1981年10月期刊裁。特此通知。
另附:您对机器人的研究令人惊叹,就我所知扶桑不久前刚提出机器人的实用性与智能性,可以肯定的说,在智能性上,您对机器人的研究已超越扶桑,但不得不遗憾您的机器人不具备实用性。
为此,本报编辑部强烈向您推荐《新工业革命核心——机器人产业》,《最优控制理论》。
期待与你的交流。
盖章:《青年科学报》
李书兰拿着信件发愣:“红星中学科学学习小组是什么?”
虽然论文还没有刊载,然而这封录用通知函的作用是巨大的。何校长在得知他们组成的学习小组研究出机器人,还得到《青年科学报》的青睐以后,自然不再阻拦。只是多少有些不甘心,想让季椽把其他好学生也加进去。
季椽坚定拒绝,他本来又没打算研究机器人,要不是何校长阻拦,他何必绕这一圈。
编辑部热情的来信都让他觉得吃不消。
然而更让他吃不消的事紧接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