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你有什么辩解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落秋中文网 www.luoqiu.me,最快更新兴宋最新章节!
第144章你有什么辩解
ps:特别感谢静湾、天使2005、yujianmoon等好友们真心感谢所有书友的支持
通判气的随手一掷那几张纸,纸张随风飘舞着,时穿快速瞥了一眼,才发觉刚才那几张纸上什么字都没有,其实也就是一叠白纸。
时穿不满的抱怨:“我算什么,不过是一个‘大将’,赏金猎人而已,没有俸禄没有品级,还需自己花钱购买装备,我算是官吗?需要判官出面吗?我每天大太阳底下满街乱走,帮着州衙县衙维持治安,还要自带干粮——这样的辛苦活,谁愿意干谁干。”
判官是监督官员的,平民百姓想让判官问话——还不够行政级别。时穿想要说的是:我的行政级别,到了需要判官出面的份了吗?
说完,时穿抱起膀子,斜着眼睛看着通判,受到挑衅的通判嗖的站起身来,但他的掌书记见状,连忙凑到他耳边低语几句,通判连续剧烈的喘了几口气,缓缓地坐回到椅子上,粗声问:“大将,对于修完所的投诉,你有什么辩解?”
时穿生态轻松的回答:“做买卖嘛,讲究货比三家。我徒弟学的是砖石建筑,擅长建筑砖石结构的房屋,整间房子构造下来,除了门窗,不需要一根木头。海州县经费上紧张,也许打算花三年的维修费,而后一劳永逸解决现属‘宅宿务’的修缮问题。
判官,不说别的,我徒弟在这方面的手艺,那是全海州城独一份,不找他们找谁?”
书记官低声跟通判交代了几句,通判显得不耐烦起来:“还有人告你拐卖良人,本官已经查了,你身边确实有昆仑奴存在,这,你怎么解释?”
时穿憨憨的解开衣襟,从里面掏出一大叠文件,这些文件当中有宋纸——现代称高丽纸——制作的文书,也有书写在羊皮上的文书。高丽纸上书写的文书是用墨写成的,羊皮卷上书写的文书也不是汉字,全是曲里拐弯的符号,不知道用什么材料书写的。
时穿脸上依旧是不以为然的笑容:“这几名昆仑奴……啊,其中有几名还算不上昆仑奴,他们是雅利安种,白人,印度高种姓人——哦,应该叫天竺人。
这些奴仆都是海公子赠送,我有海公子原先与他们签订的契约,以及海公子的转聘合同,至于这几份羊皮卷,那是用昆仑奴的语言,书写的劳务合同。海州是通商口岸,想必这里的通译很多,总有人认识蕃人的文字,判官大人不妨请这些通译鉴定一下。
另外,我的奴仆都在那里,他们虽然不懂皇宋的语言与文字,但他们个个都认识本民族的语言,请判官派遣通译过去询问一下,就知道这几份羊皮卷的真假了。”
判官展读着几份文书,书记官赶忙拿过来几份卷宗对比了一下,低声说:“是海公子的笔记,瞧着墨色,应该是几年前立的契约,如果翻一翻档子,也许会找见原来的文书。”
官场上讲究官官相护,如果确认这批奴隶是海公子最早雇用的,那么否定海公子的雇用关系,就是否认前任的工作,而前任通判必定是升官而去的,做官的人,怎肯得罪自己的官场前辈。
听到师爷认定这份文件确实是海公子的笔记,通判大人已经熄了追究的心思——但通判大人压根猜想不到,伪造文件是时穿的基本生存技能,如果通判大人需要的话,时穿能把联合国的文件给他拿过来,甚至奥巴马的签名,对时穿来说,不过是将一个时光碎片,印刻在一张纸上而已。
“奥巴马,你的昆仑奴怎能叫这个怪名字?”听完通译官译完羊皮卷的内容,通判大人不禁翻了个白眼。
通译官低声解释:“这几份羊皮卷,一部分写的是大食文字,一部分用的是天竺文字,文件的内容大约相仿,不过是几个称呼古怪的奴仆愿意接受事主——时穿时长卿的雇用,雇佣期为十年,合同上还书写着工作时间,工作假期,以及薪水标准。
哦,这几份羊皮卷上没有盖官府的印信,说明这些羊皮卷不是红契,似乎在我大宋境内无效,但那几份海公子订立的转聘契约却是有效的,都上了契约税,盖上官府印信,大人,需要查一查档子吗?。”
通判大人想了想,懒懒的摆了摆手——今年正是官员换届的关键时期,黄娥的父亲即将来海州县担任知县,而海州县上上下下的官员也基本准备转任他乡,唯有知州张叔夜获得原地连任。本已打算年底卸任的通判,不想过多的操心,如果不是这件事有可能牵扯下一任海州县、黄娥的父亲黄和尘,他时穿一名大将,眼屎大的官,身为一州通判,都懒得正眼瞧过去。
查档案是一种什么工作?宋代官府档案大多数用的是竹纸,这种纸特别脆,翻阅多了,纸张就成了一堆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宰相蔡京不久前才下令,改用更好的纸张记录官府档案,并规定官府档案一定用一种标准字体书写,这种字体就是现代称之为“仿宋体”的字体。
宋代没有文件分类学,档案归类并没有一定的秩序,在这种情况下,翻检一份档案需要大量的人手,一份份尽心检查,而记录档案的纸又是竹纸,一不小心就会毁去档案。海州通判没有几个月的任期了,如果他想求证时穿手中的档案是真是假,也许没等到查出官府存档的那份档案,他就必须离任了。
现在,有掌书记鉴定时穿手中的档案,笔记是真的,官印是真的,通判想了想,决定不要太劳累自己,他脸色一变,和蔼可亲的说:“好吧,我当初就知道不应该听信无头贴,现在真相大白了,时大将只管出去,本官不送了。”
时穿不满意了,他满脸不高兴的站起身来,嘟囔道:“连句安慰话都没有。”
案子审完了,既然决定不为难时穿,掌书记也语气轻松:“时大郎,你真是个傻子,判官大人从五品,你算什么,没有品级,判官大人找你来问几句话,事后需要安慰你吗?。”
“不需要啊?”
书记冷笑:“需要吗?。”
对面这几个人不懂幽默啊,时穿边向外面走,边嘟囔:“我只是跟你探讨一下,你一脸严肃干什么,不需要就不需要嘛,何必认真?”
通判在背后大笑:“真是个傻子”
出了州衙门,时穿发觉蒙县尉正在马车边,抄着手跟环娘聊天。啊,这厮无事献殷勤,准没好事。
果然,蒙县尉见到时穿出现,马上抛下环娘迎了上来:“娘也,你没事吧,没事就好……这个,其实我当初聘你为‘大将’是有私心的,原想着让你熟悉几天再给你派活,现在可等不及了。”
时穿打断蒙县尉的话:“县尉,海州城的大将似乎不止我一位。”
蒙县尉哈哈笑着,闪烁其词的回答:“大郎,本县尉也是没有法子——桃花观事件伤了五个兄弟,新补充的衙役还在甄选。然而,都知道海州县头顶上有几个衙门管着,油水少事情多……嘿嘿,大郎,海州城最繁华的十字街,其中大郎所住的豆腐巷在城西,巧了,县衙在城里唯一能管上事的就西大街。
大郎这次能把码头区平定了,县衙便多了几份收益,某可以雇用更多的大将,嘿嘿,大郎,事后我把西大街补偿给你,今后就由你承包西大街,如何?”
明白了,原来码头区比较混乱,州衙搞不定,干脆就把这片区域划给县衙,而县衙也一直搞不定这片区域,这也是可想而知的,码头区客流量很大,依县衙的人手以及行政能力,不可能理清这团乱麻。
但是,码头区的油水又摆在那里,真要把这片区域弄好了,附近几条县衙负责的街道就可以借助时穿这个东风承包出去,县衙小吏的灰色收入就能大大提高。为此,整个衙门对时穿接管码头区充满期待,毕竟这是位传说级的猛人啊,为了激励他,县衙不惜把手中仅剩的油水——西大街拿出来犒赏。
治安承包、国民警察,这似乎是西方概念。据说在现代,西方常干这事。比如政府为了节省行政费用,由通过司法考核的民间人士承包某个片区的治安维持,这些民间警察依靠收取治安费获取盈利,但必须保证雇用足够的警察执行司法任务——时穿只在电影中看过这种情况,没想到这项政策居然起源于宋代中国。
不过,想一想也可以理解,在宋代这个商品经济极端发达的社会,依靠一些赏金猎人来承包片区治安,既不用对他们发放薪水,也不用计算他们的编制,实在是一项便宜买卖——这种事,也只能发生在处处讲究效益的宋代朝廷。
与蒙县尉聊了几句,时穿安慰蒙县尉:“这么说,以后西大街的保护费由我收取,我就是传说中欺行霸市,收取保护费的头目,生活真是美好,阳光真是灿烂……蒙县尉,你等着,给我半个月时间,看我整理好码头区,哼哼,我就不信了,在这个斤斤计较的商业社会,有谁敢冒生命危险来惹我。”
这种态度是蒙县尉喜欢的,他竭力煽风点火:“娘也,大郎,这活多轻松啊,你只要确定一个标准,比如行商每天收一个铜板,坐商每天十个铜板,每月下来,单是一条街道,恐怕有一百贯的收益吧,以你时大郎的威名,街上的治安还用发愁吗?。”
时穿一咧嘴:“不过,有一个疑问:咱皇宋不比唐朝,夜里不宵禁的,那就是说我白天黑夜要派人在街道上巡视,那么……”
第144章你有什么辩解,
第144章你有什么辩解
ps:特别感谢静湾、天使2005、yujianmoon等好友们真心感谢所有书友的支持
通判气的随手一掷那几张纸,纸张随风飘舞着,时穿快速瞥了一眼,才发觉刚才那几张纸上什么字都没有,其实也就是一叠白纸。
时穿不满的抱怨:“我算什么,不过是一个‘大将’,赏金猎人而已,没有俸禄没有品级,还需自己花钱购买装备,我算是官吗?需要判官出面吗?我每天大太阳底下满街乱走,帮着州衙县衙维持治安,还要自带干粮——这样的辛苦活,谁愿意干谁干。”
判官是监督官员的,平民百姓想让判官问话——还不够行政级别。时穿想要说的是:我的行政级别,到了需要判官出面的份了吗?
说完,时穿抱起膀子,斜着眼睛看着通判,受到挑衅的通判嗖的站起身来,但他的掌书记见状,连忙凑到他耳边低语几句,通判连续剧烈的喘了几口气,缓缓地坐回到椅子上,粗声问:“大将,对于修完所的投诉,你有什么辩解?”
时穿生态轻松的回答:“做买卖嘛,讲究货比三家。我徒弟学的是砖石建筑,擅长建筑砖石结构的房屋,整间房子构造下来,除了门窗,不需要一根木头。海州县经费上紧张,也许打算花三年的维修费,而后一劳永逸解决现属‘宅宿务’的修缮问题。
判官,不说别的,我徒弟在这方面的手艺,那是全海州城独一份,不找他们找谁?”
书记官低声跟通判交代了几句,通判显得不耐烦起来:“还有人告你拐卖良人,本官已经查了,你身边确实有昆仑奴存在,这,你怎么解释?”
时穿憨憨的解开衣襟,从里面掏出一大叠文件,这些文件当中有宋纸——现代称高丽纸——制作的文书,也有书写在羊皮上的文书。高丽纸上书写的文书是用墨写成的,羊皮卷上书写的文书也不是汉字,全是曲里拐弯的符号,不知道用什么材料书写的。
时穿脸上依旧是不以为然的笑容:“这几名昆仑奴……啊,其中有几名还算不上昆仑奴,他们是雅利安种,白人,印度高种姓人——哦,应该叫天竺人。
这些奴仆都是海公子赠送,我有海公子原先与他们签订的契约,以及海公子的转聘合同,至于这几份羊皮卷,那是用昆仑奴的语言,书写的劳务合同。海州是通商口岸,想必这里的通译很多,总有人认识蕃人的文字,判官大人不妨请这些通译鉴定一下。
另外,我的奴仆都在那里,他们虽然不懂皇宋的语言与文字,但他们个个都认识本民族的语言,请判官派遣通译过去询问一下,就知道这几份羊皮卷的真假了。”
判官展读着几份文书,书记官赶忙拿过来几份卷宗对比了一下,低声说:“是海公子的笔记,瞧着墨色,应该是几年前立的契约,如果翻一翻档子,也许会找见原来的文书。”
官场上讲究官官相护,如果确认这批奴隶是海公子最早雇用的,那么否定海公子的雇用关系,就是否认前任的工作,而前任通判必定是升官而去的,做官的人,怎肯得罪自己的官场前辈。
听到师爷认定这份文件确实是海公子的笔记,通判大人已经熄了追究的心思——但通判大人压根猜想不到,伪造文件是时穿的基本生存技能,如果通判大人需要的话,时穿能把联合国的文件给他拿过来,甚至奥巴马的签名,对时穿来说,不过是将一个时光碎片,印刻在一张纸上而已。
“奥巴马,你的昆仑奴怎能叫这个怪名字?”听完通译官译完羊皮卷的内容,通判大人不禁翻了个白眼。
通译官低声解释:“这几份羊皮卷,一部分写的是大食文字,一部分用的是天竺文字,文件的内容大约相仿,不过是几个称呼古怪的奴仆愿意接受事主——时穿时长卿的雇用,雇佣期为十年,合同上还书写着工作时间,工作假期,以及薪水标准。
哦,这几份羊皮卷上没有盖官府的印信,说明这些羊皮卷不是红契,似乎在我大宋境内无效,但那几份海公子订立的转聘契约却是有效的,都上了契约税,盖上官府印信,大人,需要查一查档子吗?。”
通判大人想了想,懒懒的摆了摆手——今年正是官员换届的关键时期,黄娥的父亲即将来海州县担任知县,而海州县上上下下的官员也基本准备转任他乡,唯有知州张叔夜获得原地连任。本已打算年底卸任的通判,不想过多的操心,如果不是这件事有可能牵扯下一任海州县、黄娥的父亲黄和尘,他时穿一名大将,眼屎大的官,身为一州通判,都懒得正眼瞧过去。
查档案是一种什么工作?宋代官府档案大多数用的是竹纸,这种纸特别脆,翻阅多了,纸张就成了一堆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宰相蔡京不久前才下令,改用更好的纸张记录官府档案,并规定官府档案一定用一种标准字体书写,这种字体就是现代称之为“仿宋体”的字体。
宋代没有文件分类学,档案归类并没有一定的秩序,在这种情况下,翻检一份档案需要大量的人手,一份份尽心检查,而记录档案的纸又是竹纸,一不小心就会毁去档案。海州通判没有几个月的任期了,如果他想求证时穿手中的档案是真是假,也许没等到查出官府存档的那份档案,他就必须离任了。
现在,有掌书记鉴定时穿手中的档案,笔记是真的,官印是真的,通判想了想,决定不要太劳累自己,他脸色一变,和蔼可亲的说:“好吧,我当初就知道不应该听信无头贴,现在真相大白了,时大将只管出去,本官不送了。”
时穿不满意了,他满脸不高兴的站起身来,嘟囔道:“连句安慰话都没有。”
案子审完了,既然决定不为难时穿,掌书记也语气轻松:“时大郎,你真是个傻子,判官大人从五品,你算什么,没有品级,判官大人找你来问几句话,事后需要安慰你吗?。”
“不需要啊?”
书记冷笑:“需要吗?。”
对面这几个人不懂幽默啊,时穿边向外面走,边嘟囔:“我只是跟你探讨一下,你一脸严肃干什么,不需要就不需要嘛,何必认真?”
通判在背后大笑:“真是个傻子”
出了州衙门,时穿发觉蒙县尉正在马车边,抄着手跟环娘聊天。啊,这厮无事献殷勤,准没好事。
果然,蒙县尉见到时穿出现,马上抛下环娘迎了上来:“娘也,你没事吧,没事就好……这个,其实我当初聘你为‘大将’是有私心的,原想着让你熟悉几天再给你派活,现在可等不及了。”
时穿打断蒙县尉的话:“县尉,海州城的大将似乎不止我一位。”
蒙县尉哈哈笑着,闪烁其词的回答:“大郎,本县尉也是没有法子——桃花观事件伤了五个兄弟,新补充的衙役还在甄选。然而,都知道海州县头顶上有几个衙门管着,油水少事情多……嘿嘿,大郎,海州城最繁华的十字街,其中大郎所住的豆腐巷在城西,巧了,县衙在城里唯一能管上事的就西大街。
大郎这次能把码头区平定了,县衙便多了几份收益,某可以雇用更多的大将,嘿嘿,大郎,事后我把西大街补偿给你,今后就由你承包西大街,如何?”
明白了,原来码头区比较混乱,州衙搞不定,干脆就把这片区域划给县衙,而县衙也一直搞不定这片区域,这也是可想而知的,码头区客流量很大,依县衙的人手以及行政能力,不可能理清这团乱麻。
但是,码头区的油水又摆在那里,真要把这片区域弄好了,附近几条县衙负责的街道就可以借助时穿这个东风承包出去,县衙小吏的灰色收入就能大大提高。为此,整个衙门对时穿接管码头区充满期待,毕竟这是位传说级的猛人啊,为了激励他,县衙不惜把手中仅剩的油水——西大街拿出来犒赏。
治安承包、国民警察,这似乎是西方概念。据说在现代,西方常干这事。比如政府为了节省行政费用,由通过司法考核的民间人士承包某个片区的治安维持,这些民间警察依靠收取治安费获取盈利,但必须保证雇用足够的警察执行司法任务——时穿只在电影中看过这种情况,没想到这项政策居然起源于宋代中国。
不过,想一想也可以理解,在宋代这个商品经济极端发达的社会,依靠一些赏金猎人来承包片区治安,既不用对他们发放薪水,也不用计算他们的编制,实在是一项便宜买卖——这种事,也只能发生在处处讲究效益的宋代朝廷。
与蒙县尉聊了几句,时穿安慰蒙县尉:“这么说,以后西大街的保护费由我收取,我就是传说中欺行霸市,收取保护费的头目,生活真是美好,阳光真是灿烂……蒙县尉,你等着,给我半个月时间,看我整理好码头区,哼哼,我就不信了,在这个斤斤计较的商业社会,有谁敢冒生命危险来惹我。”
这种态度是蒙县尉喜欢的,他竭力煽风点火:“娘也,大郎,这活多轻松啊,你只要确定一个标准,比如行商每天收一个铜板,坐商每天十个铜板,每月下来,单是一条街道,恐怕有一百贯的收益吧,以你时大郎的威名,街上的治安还用发愁吗?。”
时穿一咧嘴:“不过,有一个疑问:咱皇宋不比唐朝,夜里不宵禁的,那就是说我白天黑夜要派人在街道上巡视,那么……”
第144章你有什么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