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156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落秋中文网 www.luoqiu.me,最快更新旺夫命最新章节!
卫成回家来就感觉他娘看他的眼神热辣辣的, 偏吴氏又没说什么,他也没追问,等用过晚食, 卫成领着宣宝去认字读书, 教完当天的功课才抽空同姜蜜闲聊了会儿。
看老爷太太有话要说,张嬷嬷主动抱走福妞, 出去还不忘交代闲杂人等退开些。
人出去的时候, 卫成还不疾不徐饮了几口茶, 估摸差不多了才问:“府上出什么事了?”
“不就是正常过日子,能出什么事?”
“娘今儿个神情不对。”
“……”姜蜜不好意思笑笑,略侧过身面对他说,“这赖我, 今儿不是收了郭大人的信?我跟娘和砚台闲聊了几句, 从郭大人还在南边任县令说到相公。”
“说我?我估摸要在通政司待个三五年,有什么好说?”
“说的是三五年后……”
卫成是不太会同姜蜜说朝上近来在闹什么, 皇上又想做什么事, 但要是同自己有关, 并且会直接影响府上,他会提。最近两年的几起事件让皇上对很多地方官员产生了怀疑,就琢磨着如何才能解决媚上欺下鱼肉地方的贪官污吏。不说解决, 不能让他们认为天高皇帝远谁也管不着就肆无忌惮。
如今京城这边要了解地方上的情况通常都得通过官员上京述职, 朝廷是设立了监督检举制度, 不过就算一地百姓真的苦, 苦不堪言, 要揭发官员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没有路引你无法远行,要把希望寄托在本地的其他一些官员身上,希望他们行义举拯救大家,这也是很为难的一件事。
只要答应做这事,就要承担很大风险,办成了都可能换来报复,没办成下场一定惨。有些官员他不做坏事,但他也不想管这闲事,很怕引火烧身给全家招来大祸。
就那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自问没那能耐,他就只想尽本分,我做好人,别人做不做我不管。本事得足够的大才能去影响天下人,让大家都行善举。
包括煤城宋家大案和治水工程偷工减料案,这两起让皇上意识到地方上官官相护齐心协力一起发财的现状,现实的情况甚至比他想的还严重,他眼下最关心的倒不是怎么才能把所有贪官都揪出来,而是在反思当朝制度。皇帝会认为,会酿成这个悲剧是不是制度上的不完善?
在任免官员这一块儿,朝廷给吏部的权力太大,吏部却有些不作为。
按说他们不仅负责任命,也要负责升降、调动、考课甚至罢免……要分辨出哪些是好官,哪些是坏官,提拔好的,贬斥坏的。贬斥之后还是死不悔改的就不应该再给机会,当直接罢免。
朝廷有制度,实施起来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皇帝同几位心腹大臣分别商议过,给他思路的还是卫成。卫成说他觉得是吏部权力太大,监察力度不够。京城这边要了解地方情况不能寄希望于官员述职,你让他自己说,他睁眼瞎说又怎么样?还是得有个特殊的职权部门上各地巡视,看地方官怎么办事,听听百姓说了什么。
同时还应该设下惩处方案,因为吏部不作为或者说看钱办事酿成悲剧的,朝廷同样要对吏部追责。全天下都知道有人着便衣奉命巡视地方,却不知道负责巡视的官员人到哪儿了,来没来本地。那地方上总该会收敛一些,无形之间也达到威慑的效果。
“朕不明白,爱卿说应该派官员监察地方,都察院不就在做这样的事?”
“都察院派去地方的监察官看到的永远不会是地方实情。”
“这话从何说起?”
看皇上眉心都皱起来了,卫成讲他不是信口开河,几年前他曾经在宿州府学读书,在那里见识过监察官巡视地方的阵仗。真的特别省事,他们穿着公服头戴乌纱帽坐轿子去,就是大张旗鼓的,进城的时候还有地方官去迎接。
地方官带着上面来巡视的走走看看,去的都是他们提前布置好的地方,看见的都是百姓富足生活十分幸福的景象,该看的看完,再稍微打点一下,吃一吃喝一喝,过两三天客客气气将人送走就什么事都不会有。
京城这边看到的是四海之内平安喜乐,脏的臭的根本到不了监察官跟前。
有时候会遇到百姓豁出去命冲到监察官跟前要道明实情,这种都会被提前安排好混在人群里以防万一的一把拽住堵了嘴,说他坏了脑子,是疯的,直接就把人拖走了。
告状不成,事后还会被打个半死,多几次谁还敢往前冲?
到这份上,监察官设了就跟没设一样。
白拿俸禄,不起作用。
卫成说关键还是在两个地方,一是不能让负责监察的官员受其他部门管辖,它得直接向皇上交代。二是不能身着公服头戴乌纱大喇喇出去,你每走一步都有人盯着,到什么地方看到的都是地方官员想让你看到的,那自然是一片祥和。你还在路上人家已经快马加鞭赶到下一地,提前打点好了,还察什么?
卫成真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番话,除了他,朝廷上没第二人敢说。
皇上听完沉思许久,点头认可了卫成这说法,说这个的确存在漏洞,也难怪朝廷下了大力气,地方上还是能只手遮天。
“文武百官唯独爱卿解朕心意,旁人畏首畏尾想到也不敢说,只爱卿敢说,不辜负朕对你一番倚重信任。照这么说,朕应该秘密指派几个官员,使他们着便衣低调出行,看看外面到底是个什么景象,问问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皇帝又很感慨,说可惜卫成在通政司,通政司也在整改,暂时调不出去。
卫成谢过皇上厚爱,他其实不觉得自己说了一番很了不起的话。监察机制自古就有,他只是在反复斟酌之后,将原有的制度做了一点完善,指出不足,提了些许建议。
卫成又道:“出去巡视的官员只是皇上一双眼,替您看着万里疆土,会看局势巧于伪装能言善辩即可,臣如今名气大,又第一能得罪人,反倒不适合做这个。”
皇帝提到迟早要放他出去历练一番,这事都盘算很久,只是还不到时候罢了。
卫成有些惊讶的样子,皇帝还笑了。
说你膝下两子一女,大的都八岁了,过个十年陆续就得给子女说亲,聘礼嫁妆不得准备着?要是别家倒不至于为这犯愁,你当朝大员出不起子女的聘礼嫁妆不招人笑话?又说做臣子的数年如一日为朝廷劳心劳力,立下许多功劳,做皇帝的能亏待他?
“爱卿今儿个又替朕分一回忧,朕该赏你点什么好?金银玉器绫罗绸缎古玩字画?还是赏你一座气派的大宅院?你双亲健在,又有爱妻爱子爱女外加西席奴仆,四进院住得开吗?”
“臣恳求皇上,这回可千万别行赏,让全天下官员知道臣又给您出了注意,怕是安生不了了。”卫成胆子很大,满是真诚的说像这种功劳就应该归属皇上,制度改下来天下百姓受益,该是皇上的功德,“哪怕地方上那些官员,敢记恨臣,还敢对皇上不满吗?”
“你不想要大宅院?”
“……想是想,臣估摸着过几年也得再搬一回,如今这院子还不算挤,以后两个小的要成亲就住不开了,但那也是以后的事。”
这几年天威很盛,几乎所有人到御前都是小心翼翼的,哪怕后宫之中的妃嫔都不敢放松。还把皇帝当伯乐有意见就敢提有想法就敢说的,已经很少很少了。
先前在梅芳斋行走的几个陆续都畏惧起来。
有这些人做衬托,卫成就显得格外出众。
皇帝需要底下人的恭敬,却不喜欢看所有人到跟前来都是一副鹌鹑样儿,瞧着窝囊。卫成的尺度就把握得很好,他既不在御前张狂放肆,也不显得拘谨,前两年是什么样,如今也没什么改变。皇帝同他说话才觉得舒心,经常能从国事说到家事,在皇帝心里,卫成就是不一样,他们君臣之间关系亲近,很有几分知己味道。
聊得痛快了,皇帝说今儿个不发赏赐了,大宅院欠着。
之后皇帝都在认真琢磨怎么完善监督机制,大方向已经有,抠细节就不是那么难。皇帝在琢磨这个的时候,卫成在回味御前那番谈话,他觉得皇上说可惜你在通政司是玩笑话,哪怕眼下方便调动,皇上也不会派他做这个事。
首先这个活还是有一定风险,很招人恨。
其次负责巡视的官员只需要忠心机敏就可以了,他途中发现问题也不需要立刻去解决,只需要记一笔送回京中。
卫成觉得自己能有更多用处,就算要外调,也是顺便看看地方风情,主要还是得管事去。不过三品以上的地方官其实很少,扳一扳手指头就知道,主要就是河道、漕运、盐政……这几个都是大肥缺,就因为肥,水也很深。
现在整顿通政司,跟着再动一动都察院,朝廷已经太忙了,其他衙门还得往后排一排,左右一口吃不成胖子。
皇上要整顿都察院,加大监察力度,这个事卫成没对姜蜜说。他甚至没说自己最近又立了小功一件,只是提到有次陪皇上闲谈,听那话,皇上仿佛准备将他外调出去。由此夫妻二人展开了一番对谈,然后才有今天那出。
卫成耐着性子听姜蜜说完,捏捏鼻梁:“还不肯定的事,说出去娘不惦记?你啊……”
姜蜜眼神佻起:“相公咱们成亲十年了,我还不知道你吗?每回考完你回来说还行,结果妥妥的能取上。你说大概会出个什么事,那就没跑了,或早或晚总是会来。”
“我也不是嘴大拿还没应验的事情出来显摆,我想着爹娘因为信上写那些事近来兴致不高。转移一下二老的注意也好,再有,咱家两子一女长大之后都要准备聘礼嫁妆也是事实,爹兴许没想那么多,娘嘴上不说,心里肯定要琢磨,给喂颗定心丸咱娘能少操点心。”
“本来我都没想到这些,是娘家那封信,说狗子在看媳妇儿,我这不还使人打了一副首饰跟着要送出去?娘才想到如今身份不同,以后甭管是嫁是娶都不像老家乡下那么随便,聘礼嫁妆都不能少,少了是给砚台他们丢人……咱们府上要是跟父老乡亲比,过的是神仙日子,平常周转很够,聘礼嫁妆还是不知当从哪里出。娘心里愁,听你说这事之前我其实也愁。我兄弟娶媳妇两匹红绸一副首饰就够了,砚台以后把这翻十倍都还远远不够。”
卫成听着脸在发热,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好,才让亲娘包括夫人忧虑至斯。
不用他开口,姜蜜就看出他要说什么,她紧挨着坐到卫成身边,将头靠在他肩上:“我不是怪你,相公你够忙了,你衙门有公务,还要额外为皇上分忧,又要教宣宝读书,哪有精力去想十年甚至十几年后的事情。是我跟娘日子过的清闲,闲着就爱琢磨,看见别人家这啊那的也会联想到自个儿身上,这才平添忧愁。刚想到他们三个需要的聘礼嫁妆台数的确愁了两天,跟着听你说过几年有机会外任,朝廷一年给很多养廉银,我就放心了。”
姜蜜真的不贪,从来都不贪,哪怕知道地方官油水多,京官很穷,她也没觉得有什么。
至少在想到嫁娶问题之前都没觉得有什么。还认为男人有本事,皇上也厚道,家里上慈下孝,生活很好。
原先穷的时候稍微抠点,宽裕之后她很舍得帮扶亲戚。置年货实在,给兄弟添喜也是尽了心的,上好的红绸,摸着柔滑似水,又取了银子送去请人融开打成京城这边时兴的花样……
自家生活无忧,就盼着亲戚们过得好,谁家都好这一姓人才算混出来了,一代代传下来就越来越兴旺。谁家都好也不会遇上丁点事就来找他们帮忙,能省很多心。
“相公你放心,我跟娘说这事的时候就只有砚台和福妞在旁边,我叮嘱过,不会漏出去。”
卫成叹口气:“我没想到,是我疏忽了。蜜娘你以后有什么烦心事就直接告诉我,别闷头自个儿瞎琢磨,你跟娘愁做一堆,还怕给我添乱瞒着不说,我也不是滋味儿。本来,我是他们三个的爹,聘礼嫁妆都该我来操心。”
姜蜜就着靠他身上的姿势点点头:“今儿个砚台还说呢,以后出息了要置大宅院,带花园那种,给咱们享福。”
“……那轮不到他了。”
姜蜜本来舒服靠着,听到这话,猛的坐直起来:“这话怎么说?”
卫成就在她耳朵边低声说:“前阵子立了小功一件,皇上就提到说赏我一座大宅院,我怕麻烦,让皇上欠着了。”
卫成犹豫了一下,转身翻出一本折子模样的东西,走回去递给姜蜜。
姜蜜接过去的时候面带疑惑,她拿着正反面看了看,看不出什么。卫成示意她展开,展开看里面的内容。
姜蜜展开一看——
真亏得她是坐着的,要是站着腿软就要行大礼了。
这这这、这是皇上给卫成打的欠条!说某年某月某日,皇上答应赏通政使卫成豪宅一座,写这个是怕自己日理万机忙忘了,让卫成有需要的时候拿着进宫去讨,金口玉言,一定兑现。就这么个东西,上面还盖了印。
姜蜜看得恍恍惚惚,瞧自家男人的眼神都流露出一言难尽的意味来,又忍不住去琢磨皇上到底咋回事?说好的是君臣,这待遇比亲兄弟也不差,卫大卫二卫三之间的感情还没这好呢。
她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卫成大概猜到夫人在想啥,申明说:“这不是我去求的,是皇上提到,皇上主动要给,又怕现在赏下会给我招来麻烦,主动说打个欠条让过几年有需要了进宫讨去。”
“你就真让皇上打欠条啊……?”
“皇上一定要打,说要是没这个过个把月他保准忘了,以我的性子他忘了我也不会主动提起,说一定要给个凭据,让我哪天住不开了就拿这个进宫去。”
姜蜜小心叠回去,递还给男人。
卫成没接:“蜜娘你收着就是。”
“我收着是可以,我就是不明白,皇上对咱家也太实在了……”
“兴许是想让我无后顾之忧踏踏实实为朝廷办事情。皇上本就是重情重义之人,只不过置身高位有许多选择身不由己。我实心实意为皇上办事,皇上不愿看我吃亏想鼓励我褒奖我。又想到我从来没去地方上任过职,家中恐怕拮据,有机会就想补贴我。”三品官在京城,一年真没多少搞头,在地方上养廉银得有一两万。皇上经常觉得卫成做的事多,拿的钱少,亏他亏得狠了。即便这样卫成也没什么怨气,还是踏踏实实的,皇上能不体恤他?
官员也不是只为朝廷着想,还有一家子人张嘴吃饭,生计问题很现实的。
皇上没想着让臣子饿着肚皮当清官,朝廷在这些方面有考量,也就是卫成这种破格升官的尴尬一点,正常的都会去地方上历练,不会非常缺钱。
姜蜜还是受宠若惊,怎么说呢?
她就感觉皇上把自家相公当自己人护着,相公遇上事也爱往宫里跑,没把自个儿当外人。他之前就问皇上讨过墨宝,后来又问皇上要过教养嬷嬷……
这回又轮到宅院了,看这个描述,估摸得是陆学士家那种规格。并两座或者三座的五进院,那真是怎么都住得开了。
“有时候亲人之间还没这么实在,很多人与你往来都是想从你这儿拿好处,只取不予,这么为咱着想的实在不多。朝野包括后宫里那么多事按说皇上该忙不过来,还在替你操心……”
卫成还以为媳妇儿要提醒他千万得报答这份厚重的情谊,结果姜蜜话锋一转:“相公你是不是又搞了大事情?立个小功能让皇上给你打条子?赏赐还不敢眼下发,眼下怎么了?”
“……”
卫成咽了口唾沫:“朝中大事不方便说。”
姜蜜想了想,问他:“你又帮着出了什么主意?”
卫成抬头瞅瞅顶上横梁,真大,真粗,真气派啊。
好了,看他这样就知道,大概是类似于挂田那种事情,沾着不讨好的。姜蜜起身将手上这字据收好,回来站在卫成跟前居高临下看他,说你跟砚台真不愧是父子,亲的,像极了。
砚台心虚的时候也喜欢看看天看看地看看花草,还会避重就轻变着法转移话题。
接连的收获让本来挂心的事情完全得到解决,姜蜜什么也不想了,拿着打好的银首饰看了看,样式和做工都挑不出任何问题,像银手镯拿着也是沉甸甸的,分量十足。
东西送来之后,姜蜜也拿去给婆婆吴氏看了,婆媳两个又是一番感慨。
“那年相公考中一等秀才,进了宿州府学,在府学里面因为表现好月月得赏。当时一次三五两银子,如今看来算不得什么,那会儿真是太稀罕了。相公拿着那钱给我和娘各添了一样首饰,那是我这辈子得的第一件首饰,是个梅花头银簪子,当时拿着都有些不敢收,觉得我们乡下婆娘戴木簪子就够了,哪使得上这么金贵的物件?”
吴氏也想得起来,她甚至想得起当初儿子、媳妇是什么表情,村里人见了是什么反映,怎么羡慕她:“我为了听人多夸几句,见天往外跑,给人显摆,现在想着挺笑人的。”
“当时没见过世面嘛。”
“是啊,媳妇儿你家信都写好了?跟着就托人送出去吧。这套不是多贵重,给你兄弟添喜很够了,一全套银首饰乡下妇人不敢想的。拿去下聘面上有光,当姑娘的谁不想体面出嫁?夫家脸面做得好,她心里更向着男人,过日子也少磕绊。”
卫成回家来就感觉他娘看他的眼神热辣辣的, 偏吴氏又没说什么,他也没追问,等用过晚食, 卫成领着宣宝去认字读书, 教完当天的功课才抽空同姜蜜闲聊了会儿。
看老爷太太有话要说,张嬷嬷主动抱走福妞, 出去还不忘交代闲杂人等退开些。
人出去的时候, 卫成还不疾不徐饮了几口茶, 估摸差不多了才问:“府上出什么事了?”
“不就是正常过日子,能出什么事?”
“娘今儿个神情不对。”
“……”姜蜜不好意思笑笑,略侧过身面对他说,“这赖我, 今儿不是收了郭大人的信?我跟娘和砚台闲聊了几句, 从郭大人还在南边任县令说到相公。”
“说我?我估摸要在通政司待个三五年,有什么好说?”
“说的是三五年后……”
卫成是不太会同姜蜜说朝上近来在闹什么, 皇上又想做什么事, 但要是同自己有关, 并且会直接影响府上,他会提。最近两年的几起事件让皇上对很多地方官员产生了怀疑,就琢磨着如何才能解决媚上欺下鱼肉地方的贪官污吏。不说解决, 不能让他们认为天高皇帝远谁也管不着就肆无忌惮。
如今京城这边要了解地方上的情况通常都得通过官员上京述职, 朝廷是设立了监督检举制度, 不过就算一地百姓真的苦, 苦不堪言, 要揭发官员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没有路引你无法远行,要把希望寄托在本地的其他一些官员身上,希望他们行义举拯救大家,这也是很为难的一件事。
只要答应做这事,就要承担很大风险,办成了都可能换来报复,没办成下场一定惨。有些官员他不做坏事,但他也不想管这闲事,很怕引火烧身给全家招来大祸。
就那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自问没那能耐,他就只想尽本分,我做好人,别人做不做我不管。本事得足够的大才能去影响天下人,让大家都行善举。
包括煤城宋家大案和治水工程偷工减料案,这两起让皇上意识到地方上官官相护齐心协力一起发财的现状,现实的情况甚至比他想的还严重,他眼下最关心的倒不是怎么才能把所有贪官都揪出来,而是在反思当朝制度。皇帝会认为,会酿成这个悲剧是不是制度上的不完善?
在任免官员这一块儿,朝廷给吏部的权力太大,吏部却有些不作为。
按说他们不仅负责任命,也要负责升降、调动、考课甚至罢免……要分辨出哪些是好官,哪些是坏官,提拔好的,贬斥坏的。贬斥之后还是死不悔改的就不应该再给机会,当直接罢免。
朝廷有制度,实施起来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皇帝同几位心腹大臣分别商议过,给他思路的还是卫成。卫成说他觉得是吏部权力太大,监察力度不够。京城这边要了解地方情况不能寄希望于官员述职,你让他自己说,他睁眼瞎说又怎么样?还是得有个特殊的职权部门上各地巡视,看地方官怎么办事,听听百姓说了什么。
同时还应该设下惩处方案,因为吏部不作为或者说看钱办事酿成悲剧的,朝廷同样要对吏部追责。全天下都知道有人着便衣奉命巡视地方,却不知道负责巡视的官员人到哪儿了,来没来本地。那地方上总该会收敛一些,无形之间也达到威慑的效果。
“朕不明白,爱卿说应该派官员监察地方,都察院不就在做这样的事?”
“都察院派去地方的监察官看到的永远不会是地方实情。”
“这话从何说起?”
看皇上眉心都皱起来了,卫成讲他不是信口开河,几年前他曾经在宿州府学读书,在那里见识过监察官巡视地方的阵仗。真的特别省事,他们穿着公服头戴乌纱帽坐轿子去,就是大张旗鼓的,进城的时候还有地方官去迎接。
地方官带着上面来巡视的走走看看,去的都是他们提前布置好的地方,看见的都是百姓富足生活十分幸福的景象,该看的看完,再稍微打点一下,吃一吃喝一喝,过两三天客客气气将人送走就什么事都不会有。
京城这边看到的是四海之内平安喜乐,脏的臭的根本到不了监察官跟前。
有时候会遇到百姓豁出去命冲到监察官跟前要道明实情,这种都会被提前安排好混在人群里以防万一的一把拽住堵了嘴,说他坏了脑子,是疯的,直接就把人拖走了。
告状不成,事后还会被打个半死,多几次谁还敢往前冲?
到这份上,监察官设了就跟没设一样。
白拿俸禄,不起作用。
卫成说关键还是在两个地方,一是不能让负责监察的官员受其他部门管辖,它得直接向皇上交代。二是不能身着公服头戴乌纱大喇喇出去,你每走一步都有人盯着,到什么地方看到的都是地方官员想让你看到的,那自然是一片祥和。你还在路上人家已经快马加鞭赶到下一地,提前打点好了,还察什么?
卫成真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番话,除了他,朝廷上没第二人敢说。
皇上听完沉思许久,点头认可了卫成这说法,说这个的确存在漏洞,也难怪朝廷下了大力气,地方上还是能只手遮天。
“文武百官唯独爱卿解朕心意,旁人畏首畏尾想到也不敢说,只爱卿敢说,不辜负朕对你一番倚重信任。照这么说,朕应该秘密指派几个官员,使他们着便衣低调出行,看看外面到底是个什么景象,问问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皇帝又很感慨,说可惜卫成在通政司,通政司也在整改,暂时调不出去。
卫成谢过皇上厚爱,他其实不觉得自己说了一番很了不起的话。监察机制自古就有,他只是在反复斟酌之后,将原有的制度做了一点完善,指出不足,提了些许建议。
卫成又道:“出去巡视的官员只是皇上一双眼,替您看着万里疆土,会看局势巧于伪装能言善辩即可,臣如今名气大,又第一能得罪人,反倒不适合做这个。”
皇帝提到迟早要放他出去历练一番,这事都盘算很久,只是还不到时候罢了。
卫成有些惊讶的样子,皇帝还笑了。
说你膝下两子一女,大的都八岁了,过个十年陆续就得给子女说亲,聘礼嫁妆不得准备着?要是别家倒不至于为这犯愁,你当朝大员出不起子女的聘礼嫁妆不招人笑话?又说做臣子的数年如一日为朝廷劳心劳力,立下许多功劳,做皇帝的能亏待他?
“爱卿今儿个又替朕分一回忧,朕该赏你点什么好?金银玉器绫罗绸缎古玩字画?还是赏你一座气派的大宅院?你双亲健在,又有爱妻爱子爱女外加西席奴仆,四进院住得开吗?”
“臣恳求皇上,这回可千万别行赏,让全天下官员知道臣又给您出了注意,怕是安生不了了。”卫成胆子很大,满是真诚的说像这种功劳就应该归属皇上,制度改下来天下百姓受益,该是皇上的功德,“哪怕地方上那些官员,敢记恨臣,还敢对皇上不满吗?”
“你不想要大宅院?”
“……想是想,臣估摸着过几年也得再搬一回,如今这院子还不算挤,以后两个小的要成亲就住不开了,但那也是以后的事。”
这几年天威很盛,几乎所有人到御前都是小心翼翼的,哪怕后宫之中的妃嫔都不敢放松。还把皇帝当伯乐有意见就敢提有想法就敢说的,已经很少很少了。
先前在梅芳斋行走的几个陆续都畏惧起来。
有这些人做衬托,卫成就显得格外出众。
皇帝需要底下人的恭敬,却不喜欢看所有人到跟前来都是一副鹌鹑样儿,瞧着窝囊。卫成的尺度就把握得很好,他既不在御前张狂放肆,也不显得拘谨,前两年是什么样,如今也没什么改变。皇帝同他说话才觉得舒心,经常能从国事说到家事,在皇帝心里,卫成就是不一样,他们君臣之间关系亲近,很有几分知己味道。
聊得痛快了,皇帝说今儿个不发赏赐了,大宅院欠着。
之后皇帝都在认真琢磨怎么完善监督机制,大方向已经有,抠细节就不是那么难。皇帝在琢磨这个的时候,卫成在回味御前那番谈话,他觉得皇上说可惜你在通政司是玩笑话,哪怕眼下方便调动,皇上也不会派他做这个事。
首先这个活还是有一定风险,很招人恨。
其次负责巡视的官员只需要忠心机敏就可以了,他途中发现问题也不需要立刻去解决,只需要记一笔送回京中。
卫成觉得自己能有更多用处,就算要外调,也是顺便看看地方风情,主要还是得管事去。不过三品以上的地方官其实很少,扳一扳手指头就知道,主要就是河道、漕运、盐政……这几个都是大肥缺,就因为肥,水也很深。
现在整顿通政司,跟着再动一动都察院,朝廷已经太忙了,其他衙门还得往后排一排,左右一口吃不成胖子。
皇上要整顿都察院,加大监察力度,这个事卫成没对姜蜜说。他甚至没说自己最近又立了小功一件,只是提到有次陪皇上闲谈,听那话,皇上仿佛准备将他外调出去。由此夫妻二人展开了一番对谈,然后才有今天那出。
卫成耐着性子听姜蜜说完,捏捏鼻梁:“还不肯定的事,说出去娘不惦记?你啊……”
姜蜜眼神佻起:“相公咱们成亲十年了,我还不知道你吗?每回考完你回来说还行,结果妥妥的能取上。你说大概会出个什么事,那就没跑了,或早或晚总是会来。”
“我也不是嘴大拿还没应验的事情出来显摆,我想着爹娘因为信上写那些事近来兴致不高。转移一下二老的注意也好,再有,咱家两子一女长大之后都要准备聘礼嫁妆也是事实,爹兴许没想那么多,娘嘴上不说,心里肯定要琢磨,给喂颗定心丸咱娘能少操点心。”
“本来我都没想到这些,是娘家那封信,说狗子在看媳妇儿,我这不还使人打了一副首饰跟着要送出去?娘才想到如今身份不同,以后甭管是嫁是娶都不像老家乡下那么随便,聘礼嫁妆都不能少,少了是给砚台他们丢人……咱们府上要是跟父老乡亲比,过的是神仙日子,平常周转很够,聘礼嫁妆还是不知当从哪里出。娘心里愁,听你说这事之前我其实也愁。我兄弟娶媳妇两匹红绸一副首饰就够了,砚台以后把这翻十倍都还远远不够。”
卫成听着脸在发热,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好,才让亲娘包括夫人忧虑至斯。
不用他开口,姜蜜就看出他要说什么,她紧挨着坐到卫成身边,将头靠在他肩上:“我不是怪你,相公你够忙了,你衙门有公务,还要额外为皇上分忧,又要教宣宝读书,哪有精力去想十年甚至十几年后的事情。是我跟娘日子过的清闲,闲着就爱琢磨,看见别人家这啊那的也会联想到自个儿身上,这才平添忧愁。刚想到他们三个需要的聘礼嫁妆台数的确愁了两天,跟着听你说过几年有机会外任,朝廷一年给很多养廉银,我就放心了。”
姜蜜真的不贪,从来都不贪,哪怕知道地方官油水多,京官很穷,她也没觉得有什么。
至少在想到嫁娶问题之前都没觉得有什么。还认为男人有本事,皇上也厚道,家里上慈下孝,生活很好。
原先穷的时候稍微抠点,宽裕之后她很舍得帮扶亲戚。置年货实在,给兄弟添喜也是尽了心的,上好的红绸,摸着柔滑似水,又取了银子送去请人融开打成京城这边时兴的花样……
自家生活无忧,就盼着亲戚们过得好,谁家都好这一姓人才算混出来了,一代代传下来就越来越兴旺。谁家都好也不会遇上丁点事就来找他们帮忙,能省很多心。
“相公你放心,我跟娘说这事的时候就只有砚台和福妞在旁边,我叮嘱过,不会漏出去。”
卫成叹口气:“我没想到,是我疏忽了。蜜娘你以后有什么烦心事就直接告诉我,别闷头自个儿瞎琢磨,你跟娘愁做一堆,还怕给我添乱瞒着不说,我也不是滋味儿。本来,我是他们三个的爹,聘礼嫁妆都该我来操心。”
姜蜜就着靠他身上的姿势点点头:“今儿个砚台还说呢,以后出息了要置大宅院,带花园那种,给咱们享福。”
“……那轮不到他了。”
姜蜜本来舒服靠着,听到这话,猛的坐直起来:“这话怎么说?”
卫成就在她耳朵边低声说:“前阵子立了小功一件,皇上就提到说赏我一座大宅院,我怕麻烦,让皇上欠着了。”
卫成犹豫了一下,转身翻出一本折子模样的东西,走回去递给姜蜜。
姜蜜接过去的时候面带疑惑,她拿着正反面看了看,看不出什么。卫成示意她展开,展开看里面的内容。
姜蜜展开一看——
真亏得她是坐着的,要是站着腿软就要行大礼了。
这这这、这是皇上给卫成打的欠条!说某年某月某日,皇上答应赏通政使卫成豪宅一座,写这个是怕自己日理万机忙忘了,让卫成有需要的时候拿着进宫去讨,金口玉言,一定兑现。就这么个东西,上面还盖了印。
姜蜜看得恍恍惚惚,瞧自家男人的眼神都流露出一言难尽的意味来,又忍不住去琢磨皇上到底咋回事?说好的是君臣,这待遇比亲兄弟也不差,卫大卫二卫三之间的感情还没这好呢。
她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卫成大概猜到夫人在想啥,申明说:“这不是我去求的,是皇上提到,皇上主动要给,又怕现在赏下会给我招来麻烦,主动说打个欠条让过几年有需要了进宫讨去。”
“你就真让皇上打欠条啊……?”
“皇上一定要打,说要是没这个过个把月他保准忘了,以我的性子他忘了我也不会主动提起,说一定要给个凭据,让我哪天住不开了就拿这个进宫去。”
姜蜜小心叠回去,递还给男人。
卫成没接:“蜜娘你收着就是。”
“我收着是可以,我就是不明白,皇上对咱家也太实在了……”
“兴许是想让我无后顾之忧踏踏实实为朝廷办事情。皇上本就是重情重义之人,只不过置身高位有许多选择身不由己。我实心实意为皇上办事,皇上不愿看我吃亏想鼓励我褒奖我。又想到我从来没去地方上任过职,家中恐怕拮据,有机会就想补贴我。”三品官在京城,一年真没多少搞头,在地方上养廉银得有一两万。皇上经常觉得卫成做的事多,拿的钱少,亏他亏得狠了。即便这样卫成也没什么怨气,还是踏踏实实的,皇上能不体恤他?
官员也不是只为朝廷着想,还有一家子人张嘴吃饭,生计问题很现实的。
皇上没想着让臣子饿着肚皮当清官,朝廷在这些方面有考量,也就是卫成这种破格升官的尴尬一点,正常的都会去地方上历练,不会非常缺钱。
姜蜜还是受宠若惊,怎么说呢?
她就感觉皇上把自家相公当自己人护着,相公遇上事也爱往宫里跑,没把自个儿当外人。他之前就问皇上讨过墨宝,后来又问皇上要过教养嬷嬷……
这回又轮到宅院了,看这个描述,估摸得是陆学士家那种规格。并两座或者三座的五进院,那真是怎么都住得开了。
“有时候亲人之间还没这么实在,很多人与你往来都是想从你这儿拿好处,只取不予,这么为咱着想的实在不多。朝野包括后宫里那么多事按说皇上该忙不过来,还在替你操心……”
卫成还以为媳妇儿要提醒他千万得报答这份厚重的情谊,结果姜蜜话锋一转:“相公你是不是又搞了大事情?立个小功能让皇上给你打条子?赏赐还不敢眼下发,眼下怎么了?”
“……”
卫成咽了口唾沫:“朝中大事不方便说。”
姜蜜想了想,问他:“你又帮着出了什么主意?”
卫成抬头瞅瞅顶上横梁,真大,真粗,真气派啊。
好了,看他这样就知道,大概是类似于挂田那种事情,沾着不讨好的。姜蜜起身将手上这字据收好,回来站在卫成跟前居高临下看他,说你跟砚台真不愧是父子,亲的,像极了。
砚台心虚的时候也喜欢看看天看看地看看花草,还会避重就轻变着法转移话题。
接连的收获让本来挂心的事情完全得到解决,姜蜜什么也不想了,拿着打好的银首饰看了看,样式和做工都挑不出任何问题,像银手镯拿着也是沉甸甸的,分量十足。
东西送来之后,姜蜜也拿去给婆婆吴氏看了,婆媳两个又是一番感慨。
“那年相公考中一等秀才,进了宿州府学,在府学里面因为表现好月月得赏。当时一次三五两银子,如今看来算不得什么,那会儿真是太稀罕了。相公拿着那钱给我和娘各添了一样首饰,那是我这辈子得的第一件首饰,是个梅花头银簪子,当时拿着都有些不敢收,觉得我们乡下婆娘戴木簪子就够了,哪使得上这么金贵的物件?”
吴氏也想得起来,她甚至想得起当初儿子、媳妇是什么表情,村里人见了是什么反映,怎么羡慕她:“我为了听人多夸几句,见天往外跑,给人显摆,现在想着挺笑人的。”
“当时没见过世面嘛。”
“是啊,媳妇儿你家信都写好了?跟着就托人送出去吧。这套不是多贵重,给你兄弟添喜很够了,一全套银首饰乡下妇人不敢想的。拿去下聘面上有光,当姑娘的谁不想体面出嫁?夫家脸面做得好,她心里更向着男人,过日子也少磕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