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167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落秋中文网 www.luoqiu.me,最快更新旺夫命最新章节!
拿到同进士出身之后林同窗又去了卫家一趟, 是给卫成道谢去的,这时候他已经清楚认识到自己和卫成的差距,料想哪怕顶着三榜进士头衔回乡也得从小官做起, 以自个儿的资质, 不敢奢求三年一跳,说不好这辈子县令就到头。
当初很顺利就考上一等秀才并且得学官赏识进了宿州府学, 这使他自信爆棚, 觉得自己天生就是读书的材料。
这些年熬下来他有了新的认识, 自己比下有余比上远远不足,较普通人强,跟真正的本事人没法相提并论。
“此番回去也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再见面,这几个月受卫兄照拂颇多, 要不是你将我骂醒, 我搞不好还在钻牛角尖……”
“这些话,林兄请我吃酒时就说过了。”
林进士也知道, 他忍不住, 想到一直以来卫成对他的帮助就觉得自己欠了天大的人情。当初在宿州府学的时候他也不过是领卫成去认个路, 给他介绍了地方特色,带着去买了些果脯胭脂。这就是本地人顺手帮帮忙,都称不上人情, 考乡试那年姜蜜在林家借住过没错, 她给走了礼, 还提了米面之类的过来。卫成没亏欠他任何, 反倒是他, 三年前包括这次都太麻烦人家了……
他记下这些恩情,心想日后有机会得报答人家,便见卫成取出个锦盒来。
“林兄说得那般笃定,讲一定不中,我怕你遇挫折受打击一蹶不振提笔写了幅字,想赠与你,盼你莫要放弃,学问好生做官好好当。现在林兄中了进士,这幅字我还是想送给你……”
林进士慎重接过,打开锦盒,从里面取出卷轴一幅。
他就着案桌展开,看清楚之后心里感动不已。
“都说贫贱之交不敢忘,这话说着容易,能做到的没有几人。我与卫兄认识十年了,相识之初你一穷二白,现如今你已经是当朝三品大员,待我一如往昔。卫兄无论哪方面都是我辈楷模,比起你来,我惭愧啊。”
林进士看过之后又把卷轴收起来,妥善放好,他准备拿回去挂在书房里头,天天看着好提醒自个儿认定了就要坚持,莫犹豫莫怀疑。
看林兄理解到他的用心,卫成心里也通泰不少,回头劝起茶来。
互相之间都知道,这一分别就很多年见不着,他俩唠了个痛快,说到一半的时候林进士还想起一件事:“那个书。”
卫成:……?
“我寄给你那个,头年上京的时候宿州都出了四册,又过去半年,如今得有五六册了。”之前忙科举来着,没顾得上问,这会儿他想起来,说当初送出那本书来还以为卫成会在知情以后抹平这事,没想到他浑不在意。写那种东西,不是编排朝廷命官吗?
看林进士好奇,卫成也没瞒着,说那个是他侄子写的。
稍微知点根底的都看得出后山居士同卫成认识,若不是认识,他不会知道那么多琐事。林进士有过许多猜测,却没料到笔者是他亲侄子。
他回忆了一下卫家的亲属关系,问他是亲侄子?
卫成颔首:“大哥的长子,年十六,说是得兄嫂授意写的。”
林进士心里一个疑惑解了。难怪卫成没拦着不让写,人家爹妈都不介意,他作为书里受追捧的主人公介意什么?
而同时他又有了新的疑惑,不明白卫大郎在闹什么……
林进士没冲卫成刨根究底,他想了想,说:“来赶科举的仿佛把那书带到京城,前阵子就有不少考生在议论,也就是你才能丝毫也不在意。”
林进士想着像卫成这么稳重才是成大事的人,他没想到卫成压根不清楚这事。
这会儿听说卫成感觉不妙,果不其然,托部分考生的福事情也在京城这边小范围传开,之后就有同僚拿着书到他跟前晃悠,问他看没看过?还有人说这书写得很精彩,有戏班子照着排了一出卫三郎中举,练好之后就能搬上台唱去,同僚说到那时候也请他去听一听,让卫成务必赏脸。
卫成:……
可算看出毛蛋有多成功了。
大侄儿是个能耐人啊,哪怕故事全是现成的,他写出来别人肯花钱买,乐意看,这也是本事。
卫成和那部《卫大人传奇》一道走红的时候,林进士已经收拾行囊启程返乡了,此前已经道别过两回,酒吃了,茶也吃了,他就没整什么依依惜别,只是在离开之前把钥匙还到卫家,将宅院退回去,人没再见。
姜蜜听说林进士来还钥匙,问他人呢?
就听说人走了,已经走了,他是怀着感恩和憧憬离开的。
林进士五月份走的,这时候翰林院进行了新一期的馆选,选出又一批年轻并且才华横溢的庶吉士。之前一批留的留,外放的外放,去处早已经安排妥了。三年前一度被煤城宋家小姐抢去的书生唐谦现如今已经是七品编修,他之前一直借住在亲戚府上,最近置了宅,乔迁的日子定下之后还给卫成递了帖,帖子是由本人亲自送到的。
因煤城案,唐谦同卫成有了渊源,他获救之后第一时间就登门来道了谢,后来为避免旁人说闲话没过多往来,偶遇的时候还是会闲聊几句。
现在唐谦被提拔当上编修,自然会想听前辈指点一二。
卫成就是从庶吉士熬上来的,他曾经也当过编修,也就是唐谦想要取经的对象。
对于唐谦,卫成的评价一直还行,他曾经同夫人姜蜜提过不止一回,说这个年轻人身上有他当初的影子。唐谦在庶常馆这三年挺踏实的,经史子集学得都不错,馆内考核排名一直考前,交上去的文章也很有看头。
光文章写得好还不够,皇上一直想看他办事的能耐,他都不用着急,会有机会,就看能不能把握得住。
皇上希望他是第二个卫成。
朝廷上大大小小的事情太多,得用人自然越多越好,光一个卫成劈两半都不够使的。
唐谦还不清楚他是重点考察以及栽培对象,他心里想着要向榜样学习。不骄不躁不贪,本分为官,踏实办事。他因为十分景仰卫成,听说有人编写了一部《卫大人传奇》就想办法弄了几册来,读过之后崇敬更甚。真难怪卫大人心性如此坚定,他经受的考验太多了。
男人们佩服卫成,白手起家混成今天这般模样。
也有些女人羡慕死了姜蜜。她早年丧母,养在后娘手里,在卫成最落魄的时候嫁给她,成亲之后时来运转。
她男人秀才、举人、进士一路考上来,然后是庶吉士、编修、侍读、侍读学士、右通政到现在正三品通政使。姜蜜从秀才娘子到三品淑人用了多少年?
也就十一二年。
她最厉害不是受封三品诰命,而是让男人死心塌地待她,府上连房妾室也无。
就这么个乡下出身的太太还生了个绝顶聪明的儿子,她大儿子卫彦早几年就在皇上跟前挂了名,瞧着笃定有大出息。
托生在富贵之家不算本事,那纯粹是命好会投胎。像姜蜜这样乡下出身活到这份上,才称得上是顶顶的能耐人。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她三品诰命还不是头。卫成前几年升得太快,现如今在通政司熬资历,过几年还有得升。
恐怕就连毛蛋本人都没想到,卫家这些故事流传开之后,别人最羡慕的不是凭本事升官发财的卫成,而是卫成他夫人姜蜜。
有人受追捧肯定就有人挨唾骂。
读书人要脸,你让他们跟长舌妇一样当众论卫大卫二的不是很多人干不出。背地里不断有人拿这当反面教材,反正学谁都好,别学这两兄弟。
姜蜜跟别家太太闲聚时也被问起,问那书上写的真是实情?天底下果真有如此刻薄的兄嫂?
她能怎么说?
又不能直接点头,只能装傻。
但凡有人提起,姜蜜就问她们:“什么书?”
跟着就有人将书册送来,姜蜜看看封皮,没翻开便笑道:“我哪里读得懂这个?我只不过在卫彦开蒙的时候跟着学了几个字,会看账本罢了,要读书太为难我。”
她扬起书册,问这写什么的?
“你不知道?真不知道吗?”
“我是真不看书,看不懂这些个。别卖关子了,有话直说吧。”
她这样别人反倒不好意思,体面人家说话讲究,谁都不好当面把故事复述给她,只能含含糊糊说是卫通政的故事。姜蜜把书册放下,靠着椅子扶手说好像是有这么回事,“九年前,我们老爷馆选进翰林院之后,地方上就有人参照他写话本,这有什么稀奇?”
其他太太你看我我看你,说这个特别相似,主角儿姓卫,是家中三郎。
姜蜜:“那我就不清楚了……我没这些雅兴,不看书也不爱听说书,有那精神头不若过问一下几个小的,多管管人老实些,你不闻不问他跟着就能闯出祸事。”
“哦?你是想说你们卫彦就是天天给你训着成了这么出色的模样?”
“那可不?他小时候淘得很,还能自己乖吗?”
话题自然而然的从毛蛋那个书转到家中子女身上,都是当娘的人,在管教儿子的话题上她们尤其有共鸣,大家非常爱听姜蜜的成功经验,都想知道要怎么教才能让儿子变成那么讨人喜欢的模样。
姜蜜说她很爱同儿子讲道理,从卫彦两岁能听得懂大人说什么起,到现在,八年之间没间断过,但凡他哪里做得不对都会挨说。
“两岁就教训他?他跟你亲吗?”
“不亲也不会由我来做这个事……再说称不上教训,还是好言好语说得多。卫彦他天生就比较聪明,不费劲就能明白我的意思,这些年陆陆续续教了不少,从规矩到人生道理差不多都齐活了。因为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从小就没放纵过他,他没什么叛逆心。”
“没请过家法?没打骂过?一次都没?”
姜蜜努力回想:“应该没有。那孩子眼神好嘴又甜,只要看我恼了立刻认错,他那样哪还下得去手收拾?”
太太们你说你儿子,我说我的,停下来各家都有自己的烦恼。
有的是打小惯的,不听话。
还有生来爱玩,不读书。
有的气性大听不得一句教训,做儿子的比爹娘还能耐,惹着就要去老爷子老太太那头搬救兵。
读书不开窍的自然也有。
……
听得多了,姜蜜就在心里庆幸,庆幸自己教得早,真等毛病全养成了再要他改很难的。那岁数的孩子自律性本来就比大人差很多,经常管不住自己。
在外头跟人聊了半天育儿经,回去之后歇了不多会儿,几个小的就请安来了。
福妞才两岁半,还是个臭美的胖姑娘,她每天吃吃喝喝日子过得非常快乐。这年纪是没有任何忧愁的,距离学仪态规矩都还早,眼下就是幸福的童年。相较于她,上头两个哥哥就繁忙多了,宣宝实实在在的满六岁了,如今跟着游先生读书。至于砚台,也还是让游先生带着,听先生的意思他现在都不会掰碎了嚼烂了喂给砚台,经常是让他自己去琢磨,琢磨不通在提点一二。
这么做也是怕,游先生觉得自己哪怕是三榜进士出身,学问称不上一等一的好,自身也有许多弊病,生怕他教得太细反而桎梏了学生。
卫彦的天资比他高太多了。
自我学习这种事,别人办不到,他可以试试看的。
家里只得一个先生,要带两兄弟,他们进度还不同,时间安排上就比较麻烦。
砚台早先跟他爹读了几年,又让游先生教了几年,心里很有底气,他让出更多时间来给弟弟,也就是冥思苦想都不明白才会向先生求教,平常靠自己居多。宣宝也争气,他原先在尚书房有收敛,到游先生手里才显露出真正的潜力来。他不敢再装傻充愣是不愿意占用太多时间,先生不只教他一个,哥哥也要读书。
不像某些子弟是为了逃避学习而谦让,他们两个都是喜欢读书的人,这个谦让就十分感人。
家里人将他俩这些动作看在眼里,姜蜜就说再等两年,等砚台满十二进了国子监就好,游先生能轻松一些。
“国子监现在要进都可以,他如今的程度差不多了,只是卫彦太小,那边少有这样低龄的,这就过去可能会被排挤,岁数差太多实在不便往来。”
姜蜜是觉得他既然能去国子监了,还让游先生带着是不是太麻烦人家?
卫成说他前些时候就同游先生谈过了:“游先生他不觉得辛苦,很喜欢带悟性好的学生……他也希望再教导砚台两年,盼他满十二再去国子监,说还有些看家本事没来得及传。”
姜蜜本来是怕累着游先生,既然他心甘情愿,就不必纠结了。姜蜜只是抽空将卫彦卫煊喊来,提醒他俩,让自觉自律一些,别让人教你学问的同时还要提醒你该读书该写字了。
砚台还不高兴,委屈巴巴喊娘:“娘不信我吗?我几时让先生操过那些心?”
“信你也得把话说明白……砚台你跟游先生学了那么多年,平常多帮你弟弟。你能讲得明白的就别留给先生说,先生也要看书也要练字也要做学问的,没得让你俩把时间占完了。宝你也是,有不懂先问哥哥,让哥哥给你讲知道吗?”
宣宝闷不吭声吃了半天,这事停下动作点点头,又想起娘经常说不能光点头,要正眼看别人要应声。
他跟着又哦了一下。
两兄弟有商有量的读起书来,真别说,他俩相差四岁,配合起来竟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根源在于两人个性和想法上的不同,针对同一个问题,他俩总能有不同的说法。
砚台表现得更高调张扬激进一些,他像锋利的矛,宣宝要更稳妥,哪怕不成功至少别把自己搭上,做什么之前先想好怎样才能全身而退……不能说谁对谁错,他们各有长处,照卫成的说法,两兄弟要是齐心协力就很好,他们能拿自身长处为对方弥补不足。
现在两人还没走到默契配合的阶段,讨论的时候坚持自己的更多。
经常能撞见砚台不住的说说说,他说完宣宝摇头,讲你不对。砚台补充一段,宣宝继续摇头,还是有看法。每到这时候游先生就在不远处听,听着卫彦说得对,卫煊也有道理,两套说辞全讲得通,这两兄弟很有意思。
这个情况游先生也同卫成分享过,卫成乐得看她们为做学问争辩。
他觉得这没什么不好。
当你能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让别人理解并且认同,这个过程中你就提升了。很多东西要想明白不难,要说明白不易,表达能力非常重要,要不怎么卫成总能实现对皇上的洗脑,让九五之尊觉得他说的都对?
说到九五之尊……自从皇后怀孕,宫里也挺热闹。
皇后当然无论如何都想安安稳稳将这胎生下来,并且希望能一举得男。妃嫔们就是另一个想法,继皇后所出也是嫡子,她们不希望看到嫡子,看到就会想起兴庆毁容破相之前,那真是谁也盖不过的风光。
不光是早些年兴庆带来的阴影,还有自古以来的规矩,储君从来都是先嫡后长,哪怕皇上说不再明立,到选择皇子继承大统的时候也会依据这个,不可能说抛开嫡子先考虑庶出的。
后宫里头,除了帝后,没人希望皇后这胎生出儿子,甚至说妃嫔都没盼着这胎能平安生下。
继皇后到底仔细,加之有皇上维护,几次有惊无险。现如今她肚子挺得老大,瞧着再有两三个月就该怀满,要生了。皇后也让太医把过脉,问能否摸出男女来,太医摇头,说这个生下来才知道。
皇后说她爱吃酸的,是不是生皇子的机会更大?老话不是说酸儿辣女?
太医还是那话,说不好的。
皇后有些紧绷,幸而她还知道好坏,听得进皇上说的。让她暂时把权力放出去她肯,让她多吃口好好休息她也照办……她时刻记着先皇后的教训。无论如何不能同皇上对着干,皇上是夫也是她的天,至少在儿子长大成年能独当一面之前,她能依靠的都是皇上。
皇上对他第二任皇后也是满意的,哪怕两人之间永远不可能像卫成与他夫人姜氏那样,皇上也知足了。至少他们能坐下好好说话,没有争吵,没有两看生厌。
想来像卫家那样忠诚和睦相互信任的才是少数,这世间多数夫妻也就是面上过得去罢了。
这年中秋,皇上迎来他第二个嫡子,这个名叫兴盛,算上前头活下来的,他在皇子之中行七。
七皇子也是中宫所出,严格说来身份上比元后嫡子略矮一点,但考虑到兴庆那个情况,七皇子可说拉稳了整个后宫的仇恨,成了新一任眼中钉。自他出生,皇后那心没放下来过,吃的穿的用的她样样都要亲自过问,她仔细照看着这个得来不易的儿子。
被她小心呵护的兴盛经历了最初的茫然与崩溃之后,艰难的接受了重生这个设定。
是的没错,兴盛是重生的。
他也是个天资聪颖的,甭管出身或者才学,兄弟之中无人能同他一较高下,自然而然的,在皇上驾崩之后他就继承了大统。本来他爹虽然驾崩了,给他留下不少得用的人。那时候卫成已经告老,同他夫人闲云野鹤过舒坦日子去了。立起来的是他两个儿子,这两人也太能耐了一点,用着是舒服,你又怕他生出二心,因为心有猜忌他当时就在考虑要不要卸掉两人一部分权力,结果没等他开口,人主动提起自请去清闲衙门,他假意挽留而后欣然准许。
做皇帝的不信任大权在握的臣子是常事,没啥稀奇。他当时觉得卫家兄弟还识趣,卸了他们大权之后对两兄弟挺不错的,俸禄照给,赏赐照发。
两兄弟本来的职位就交到他信任的臣子手里,结果他瞎眼看错人,后来朝上有人反了,计划弄死他扶他儿子登基。出事之前卫彦还进宫求见过,说了些话,他没听进去,当时心里十分不屑,那之后没十天人就挂了……
一闭眼又一睁眼他就回到刚出生那会儿,成了个看东西都不太清楚还只会喝奶的娃娃。
兴盛时醒时睡断断续续的反省了几天,觉得自己看人的眼光果然不行。
他忌惮卫家兄弟,结果人是顶顶的忠良。
他信任的……不提也罢。
兴盛这么想着觉得自己挺对不起人的,他渣成这样,卫彦还进宫给他提醒儿,他不听不听就是不听,就这么轻描淡写的把自己作死了。
拿到同进士出身之后林同窗又去了卫家一趟, 是给卫成道谢去的,这时候他已经清楚认识到自己和卫成的差距,料想哪怕顶着三榜进士头衔回乡也得从小官做起, 以自个儿的资质, 不敢奢求三年一跳,说不好这辈子县令就到头。
当初很顺利就考上一等秀才并且得学官赏识进了宿州府学, 这使他自信爆棚, 觉得自己天生就是读书的材料。
这些年熬下来他有了新的认识, 自己比下有余比上远远不足,较普通人强,跟真正的本事人没法相提并论。
“此番回去也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再见面,这几个月受卫兄照拂颇多, 要不是你将我骂醒, 我搞不好还在钻牛角尖……”
“这些话,林兄请我吃酒时就说过了。”
林进士也知道, 他忍不住, 想到一直以来卫成对他的帮助就觉得自己欠了天大的人情。当初在宿州府学的时候他也不过是领卫成去认个路, 给他介绍了地方特色,带着去买了些果脯胭脂。这就是本地人顺手帮帮忙,都称不上人情, 考乡试那年姜蜜在林家借住过没错, 她给走了礼, 还提了米面之类的过来。卫成没亏欠他任何, 反倒是他, 三年前包括这次都太麻烦人家了……
他记下这些恩情,心想日后有机会得报答人家,便见卫成取出个锦盒来。
“林兄说得那般笃定,讲一定不中,我怕你遇挫折受打击一蹶不振提笔写了幅字,想赠与你,盼你莫要放弃,学问好生做官好好当。现在林兄中了进士,这幅字我还是想送给你……”
林进士慎重接过,打开锦盒,从里面取出卷轴一幅。
他就着案桌展开,看清楚之后心里感动不已。
“都说贫贱之交不敢忘,这话说着容易,能做到的没有几人。我与卫兄认识十年了,相识之初你一穷二白,现如今你已经是当朝三品大员,待我一如往昔。卫兄无论哪方面都是我辈楷模,比起你来,我惭愧啊。”
林进士看过之后又把卷轴收起来,妥善放好,他准备拿回去挂在书房里头,天天看着好提醒自个儿认定了就要坚持,莫犹豫莫怀疑。
看林兄理解到他的用心,卫成心里也通泰不少,回头劝起茶来。
互相之间都知道,这一分别就很多年见不着,他俩唠了个痛快,说到一半的时候林进士还想起一件事:“那个书。”
卫成:……?
“我寄给你那个,头年上京的时候宿州都出了四册,又过去半年,如今得有五六册了。”之前忙科举来着,没顾得上问,这会儿他想起来,说当初送出那本书来还以为卫成会在知情以后抹平这事,没想到他浑不在意。写那种东西,不是编排朝廷命官吗?
看林进士好奇,卫成也没瞒着,说那个是他侄子写的。
稍微知点根底的都看得出后山居士同卫成认识,若不是认识,他不会知道那么多琐事。林进士有过许多猜测,却没料到笔者是他亲侄子。
他回忆了一下卫家的亲属关系,问他是亲侄子?
卫成颔首:“大哥的长子,年十六,说是得兄嫂授意写的。”
林进士心里一个疑惑解了。难怪卫成没拦着不让写,人家爹妈都不介意,他作为书里受追捧的主人公介意什么?
而同时他又有了新的疑惑,不明白卫大郎在闹什么……
林进士没冲卫成刨根究底,他想了想,说:“来赶科举的仿佛把那书带到京城,前阵子就有不少考生在议论,也就是你才能丝毫也不在意。”
林进士想着像卫成这么稳重才是成大事的人,他没想到卫成压根不清楚这事。
这会儿听说卫成感觉不妙,果不其然,托部分考生的福事情也在京城这边小范围传开,之后就有同僚拿着书到他跟前晃悠,问他看没看过?还有人说这书写得很精彩,有戏班子照着排了一出卫三郎中举,练好之后就能搬上台唱去,同僚说到那时候也请他去听一听,让卫成务必赏脸。
卫成:……
可算看出毛蛋有多成功了。
大侄儿是个能耐人啊,哪怕故事全是现成的,他写出来别人肯花钱买,乐意看,这也是本事。
卫成和那部《卫大人传奇》一道走红的时候,林进士已经收拾行囊启程返乡了,此前已经道别过两回,酒吃了,茶也吃了,他就没整什么依依惜别,只是在离开之前把钥匙还到卫家,将宅院退回去,人没再见。
姜蜜听说林进士来还钥匙,问他人呢?
就听说人走了,已经走了,他是怀着感恩和憧憬离开的。
林进士五月份走的,这时候翰林院进行了新一期的馆选,选出又一批年轻并且才华横溢的庶吉士。之前一批留的留,外放的外放,去处早已经安排妥了。三年前一度被煤城宋家小姐抢去的书生唐谦现如今已经是七品编修,他之前一直借住在亲戚府上,最近置了宅,乔迁的日子定下之后还给卫成递了帖,帖子是由本人亲自送到的。
因煤城案,唐谦同卫成有了渊源,他获救之后第一时间就登门来道了谢,后来为避免旁人说闲话没过多往来,偶遇的时候还是会闲聊几句。
现在唐谦被提拔当上编修,自然会想听前辈指点一二。
卫成就是从庶吉士熬上来的,他曾经也当过编修,也就是唐谦想要取经的对象。
对于唐谦,卫成的评价一直还行,他曾经同夫人姜蜜提过不止一回,说这个年轻人身上有他当初的影子。唐谦在庶常馆这三年挺踏实的,经史子集学得都不错,馆内考核排名一直考前,交上去的文章也很有看头。
光文章写得好还不够,皇上一直想看他办事的能耐,他都不用着急,会有机会,就看能不能把握得住。
皇上希望他是第二个卫成。
朝廷上大大小小的事情太多,得用人自然越多越好,光一个卫成劈两半都不够使的。
唐谦还不清楚他是重点考察以及栽培对象,他心里想着要向榜样学习。不骄不躁不贪,本分为官,踏实办事。他因为十分景仰卫成,听说有人编写了一部《卫大人传奇》就想办法弄了几册来,读过之后崇敬更甚。真难怪卫大人心性如此坚定,他经受的考验太多了。
男人们佩服卫成,白手起家混成今天这般模样。
也有些女人羡慕死了姜蜜。她早年丧母,养在后娘手里,在卫成最落魄的时候嫁给她,成亲之后时来运转。
她男人秀才、举人、进士一路考上来,然后是庶吉士、编修、侍读、侍读学士、右通政到现在正三品通政使。姜蜜从秀才娘子到三品淑人用了多少年?
也就十一二年。
她最厉害不是受封三品诰命,而是让男人死心塌地待她,府上连房妾室也无。
就这么个乡下出身的太太还生了个绝顶聪明的儿子,她大儿子卫彦早几年就在皇上跟前挂了名,瞧着笃定有大出息。
托生在富贵之家不算本事,那纯粹是命好会投胎。像姜蜜这样乡下出身活到这份上,才称得上是顶顶的能耐人。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她三品诰命还不是头。卫成前几年升得太快,现如今在通政司熬资历,过几年还有得升。
恐怕就连毛蛋本人都没想到,卫家这些故事流传开之后,别人最羡慕的不是凭本事升官发财的卫成,而是卫成他夫人姜蜜。
有人受追捧肯定就有人挨唾骂。
读书人要脸,你让他们跟长舌妇一样当众论卫大卫二的不是很多人干不出。背地里不断有人拿这当反面教材,反正学谁都好,别学这两兄弟。
姜蜜跟别家太太闲聚时也被问起,问那书上写的真是实情?天底下果真有如此刻薄的兄嫂?
她能怎么说?
又不能直接点头,只能装傻。
但凡有人提起,姜蜜就问她们:“什么书?”
跟着就有人将书册送来,姜蜜看看封皮,没翻开便笑道:“我哪里读得懂这个?我只不过在卫彦开蒙的时候跟着学了几个字,会看账本罢了,要读书太为难我。”
她扬起书册,问这写什么的?
“你不知道?真不知道吗?”
“我是真不看书,看不懂这些个。别卖关子了,有话直说吧。”
她这样别人反倒不好意思,体面人家说话讲究,谁都不好当面把故事复述给她,只能含含糊糊说是卫通政的故事。姜蜜把书册放下,靠着椅子扶手说好像是有这么回事,“九年前,我们老爷馆选进翰林院之后,地方上就有人参照他写话本,这有什么稀奇?”
其他太太你看我我看你,说这个特别相似,主角儿姓卫,是家中三郎。
姜蜜:“那我就不清楚了……我没这些雅兴,不看书也不爱听说书,有那精神头不若过问一下几个小的,多管管人老实些,你不闻不问他跟着就能闯出祸事。”
“哦?你是想说你们卫彦就是天天给你训着成了这么出色的模样?”
“那可不?他小时候淘得很,还能自己乖吗?”
话题自然而然的从毛蛋那个书转到家中子女身上,都是当娘的人,在管教儿子的话题上她们尤其有共鸣,大家非常爱听姜蜜的成功经验,都想知道要怎么教才能让儿子变成那么讨人喜欢的模样。
姜蜜说她很爱同儿子讲道理,从卫彦两岁能听得懂大人说什么起,到现在,八年之间没间断过,但凡他哪里做得不对都会挨说。
“两岁就教训他?他跟你亲吗?”
“不亲也不会由我来做这个事……再说称不上教训,还是好言好语说得多。卫彦他天生就比较聪明,不费劲就能明白我的意思,这些年陆陆续续教了不少,从规矩到人生道理差不多都齐活了。因为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从小就没放纵过他,他没什么叛逆心。”
“没请过家法?没打骂过?一次都没?”
姜蜜努力回想:“应该没有。那孩子眼神好嘴又甜,只要看我恼了立刻认错,他那样哪还下得去手收拾?”
太太们你说你儿子,我说我的,停下来各家都有自己的烦恼。
有的是打小惯的,不听话。
还有生来爱玩,不读书。
有的气性大听不得一句教训,做儿子的比爹娘还能耐,惹着就要去老爷子老太太那头搬救兵。
读书不开窍的自然也有。
……
听得多了,姜蜜就在心里庆幸,庆幸自己教得早,真等毛病全养成了再要他改很难的。那岁数的孩子自律性本来就比大人差很多,经常管不住自己。
在外头跟人聊了半天育儿经,回去之后歇了不多会儿,几个小的就请安来了。
福妞才两岁半,还是个臭美的胖姑娘,她每天吃吃喝喝日子过得非常快乐。这年纪是没有任何忧愁的,距离学仪态规矩都还早,眼下就是幸福的童年。相较于她,上头两个哥哥就繁忙多了,宣宝实实在在的满六岁了,如今跟着游先生读书。至于砚台,也还是让游先生带着,听先生的意思他现在都不会掰碎了嚼烂了喂给砚台,经常是让他自己去琢磨,琢磨不通在提点一二。
这么做也是怕,游先生觉得自己哪怕是三榜进士出身,学问称不上一等一的好,自身也有许多弊病,生怕他教得太细反而桎梏了学生。
卫彦的天资比他高太多了。
自我学习这种事,别人办不到,他可以试试看的。
家里只得一个先生,要带两兄弟,他们进度还不同,时间安排上就比较麻烦。
砚台早先跟他爹读了几年,又让游先生教了几年,心里很有底气,他让出更多时间来给弟弟,也就是冥思苦想都不明白才会向先生求教,平常靠自己居多。宣宝也争气,他原先在尚书房有收敛,到游先生手里才显露出真正的潜力来。他不敢再装傻充愣是不愿意占用太多时间,先生不只教他一个,哥哥也要读书。
不像某些子弟是为了逃避学习而谦让,他们两个都是喜欢读书的人,这个谦让就十分感人。
家里人将他俩这些动作看在眼里,姜蜜就说再等两年,等砚台满十二进了国子监就好,游先生能轻松一些。
“国子监现在要进都可以,他如今的程度差不多了,只是卫彦太小,那边少有这样低龄的,这就过去可能会被排挤,岁数差太多实在不便往来。”
姜蜜是觉得他既然能去国子监了,还让游先生带着是不是太麻烦人家?
卫成说他前些时候就同游先生谈过了:“游先生他不觉得辛苦,很喜欢带悟性好的学生……他也希望再教导砚台两年,盼他满十二再去国子监,说还有些看家本事没来得及传。”
姜蜜本来是怕累着游先生,既然他心甘情愿,就不必纠结了。姜蜜只是抽空将卫彦卫煊喊来,提醒他俩,让自觉自律一些,别让人教你学问的同时还要提醒你该读书该写字了。
砚台还不高兴,委屈巴巴喊娘:“娘不信我吗?我几时让先生操过那些心?”
“信你也得把话说明白……砚台你跟游先生学了那么多年,平常多帮你弟弟。你能讲得明白的就别留给先生说,先生也要看书也要练字也要做学问的,没得让你俩把时间占完了。宝你也是,有不懂先问哥哥,让哥哥给你讲知道吗?”
宣宝闷不吭声吃了半天,这事停下动作点点头,又想起娘经常说不能光点头,要正眼看别人要应声。
他跟着又哦了一下。
两兄弟有商有量的读起书来,真别说,他俩相差四岁,配合起来竟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根源在于两人个性和想法上的不同,针对同一个问题,他俩总能有不同的说法。
砚台表现得更高调张扬激进一些,他像锋利的矛,宣宝要更稳妥,哪怕不成功至少别把自己搭上,做什么之前先想好怎样才能全身而退……不能说谁对谁错,他们各有长处,照卫成的说法,两兄弟要是齐心协力就很好,他们能拿自身长处为对方弥补不足。
现在两人还没走到默契配合的阶段,讨论的时候坚持自己的更多。
经常能撞见砚台不住的说说说,他说完宣宝摇头,讲你不对。砚台补充一段,宣宝继续摇头,还是有看法。每到这时候游先生就在不远处听,听着卫彦说得对,卫煊也有道理,两套说辞全讲得通,这两兄弟很有意思。
这个情况游先生也同卫成分享过,卫成乐得看她们为做学问争辩。
他觉得这没什么不好。
当你能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让别人理解并且认同,这个过程中你就提升了。很多东西要想明白不难,要说明白不易,表达能力非常重要,要不怎么卫成总能实现对皇上的洗脑,让九五之尊觉得他说的都对?
说到九五之尊……自从皇后怀孕,宫里也挺热闹。
皇后当然无论如何都想安安稳稳将这胎生下来,并且希望能一举得男。妃嫔们就是另一个想法,继皇后所出也是嫡子,她们不希望看到嫡子,看到就会想起兴庆毁容破相之前,那真是谁也盖不过的风光。
不光是早些年兴庆带来的阴影,还有自古以来的规矩,储君从来都是先嫡后长,哪怕皇上说不再明立,到选择皇子继承大统的时候也会依据这个,不可能说抛开嫡子先考虑庶出的。
后宫里头,除了帝后,没人希望皇后这胎生出儿子,甚至说妃嫔都没盼着这胎能平安生下。
继皇后到底仔细,加之有皇上维护,几次有惊无险。现如今她肚子挺得老大,瞧着再有两三个月就该怀满,要生了。皇后也让太医把过脉,问能否摸出男女来,太医摇头,说这个生下来才知道。
皇后说她爱吃酸的,是不是生皇子的机会更大?老话不是说酸儿辣女?
太医还是那话,说不好的。
皇后有些紧绷,幸而她还知道好坏,听得进皇上说的。让她暂时把权力放出去她肯,让她多吃口好好休息她也照办……她时刻记着先皇后的教训。无论如何不能同皇上对着干,皇上是夫也是她的天,至少在儿子长大成年能独当一面之前,她能依靠的都是皇上。
皇上对他第二任皇后也是满意的,哪怕两人之间永远不可能像卫成与他夫人姜氏那样,皇上也知足了。至少他们能坐下好好说话,没有争吵,没有两看生厌。
想来像卫家那样忠诚和睦相互信任的才是少数,这世间多数夫妻也就是面上过得去罢了。
这年中秋,皇上迎来他第二个嫡子,这个名叫兴盛,算上前头活下来的,他在皇子之中行七。
七皇子也是中宫所出,严格说来身份上比元后嫡子略矮一点,但考虑到兴庆那个情况,七皇子可说拉稳了整个后宫的仇恨,成了新一任眼中钉。自他出生,皇后那心没放下来过,吃的穿的用的她样样都要亲自过问,她仔细照看着这个得来不易的儿子。
被她小心呵护的兴盛经历了最初的茫然与崩溃之后,艰难的接受了重生这个设定。
是的没错,兴盛是重生的。
他也是个天资聪颖的,甭管出身或者才学,兄弟之中无人能同他一较高下,自然而然的,在皇上驾崩之后他就继承了大统。本来他爹虽然驾崩了,给他留下不少得用的人。那时候卫成已经告老,同他夫人闲云野鹤过舒坦日子去了。立起来的是他两个儿子,这两人也太能耐了一点,用着是舒服,你又怕他生出二心,因为心有猜忌他当时就在考虑要不要卸掉两人一部分权力,结果没等他开口,人主动提起自请去清闲衙门,他假意挽留而后欣然准许。
做皇帝的不信任大权在握的臣子是常事,没啥稀奇。他当时觉得卫家兄弟还识趣,卸了他们大权之后对两兄弟挺不错的,俸禄照给,赏赐照发。
两兄弟本来的职位就交到他信任的臣子手里,结果他瞎眼看错人,后来朝上有人反了,计划弄死他扶他儿子登基。出事之前卫彦还进宫求见过,说了些话,他没听进去,当时心里十分不屑,那之后没十天人就挂了……
一闭眼又一睁眼他就回到刚出生那会儿,成了个看东西都不太清楚还只会喝奶的娃娃。
兴盛时醒时睡断断续续的反省了几天,觉得自己看人的眼光果然不行。
他忌惮卫家兄弟,结果人是顶顶的忠良。
他信任的……不提也罢。
兴盛这么想着觉得自己挺对不起人的,他渣成这样,卫彦还进宫给他提醒儿,他不听不听就是不听,就这么轻描淡写的把自己作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