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秋中文网 > 冰儿蓝文集 > 最是伤怀清明雨

最是伤怀清明雨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落秋中文网 www.luoqiu.me,最快更新冰儿蓝文集最新章节!

    柳叶儿绿了,迎春花黄了,又是一个春天,清明节到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古人早就定格了的祭祖情境,如今已难以看到,乡村小路上,没有凄凉断魂,只有三三两两的祭祖人,并肩走着,提篮,执幡,踏青,寻春,说说笑笑,春意盎然。今年清明,我家的春意却明显变淡了许多,和父母并肩走在祭祖的小路上,天空阴霾,我们的脚步更是格外沉重,原因是:爸爸和爸爸的爸爸——我的祖父。

    父母的艰难经历

    爸爸身世可怜,三岁丧母,祖父在北京工作,又娶后母,生有一儿一女,都在北京,唯爸爸一人在山西老家,跟着自己的祖父母,靠七姑八姨邻里乡亲的接济艰难度日,勉强长大。

    好在爸爸从小聪明刻苦勤劳善良,十几岁就考取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在城里当了教师。后来先后做过财务、基建、审计等工作,爸爸在任何一个岗位都是业务尖子,他的工作能力和做人品格人人都竖大拇指。

    1966年,爸爸与妈妈结婚。妈妈原本是教师,后来因为和爸爸结婚后婆家祖父母年龄大,无人照顾,在任教十几年后被迫辞教回村务农,那年,我刚三岁。

    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心性高傲的妈妈凡事都不愿落在别人后面,各种农活都尝试着努力去做,没多久,就成了生产队里的一把好手,背语录、参观吴吉昌的双杆棉现场会、拉平车、锄地、摘棉花,她一样也不会落下,挣的工分是全队的一类。下工后,妈妈还要养猪养鸡,洗碗做饭,上养育老人,下哺育子女,那情景,怎一个“累”字了得!

    妈妈拼死拼活地一年到头在地里劳作,白皙的脸蛋磨砺成了铁锈红,瘦弱的身躯里不知包裹着多大的能量,她总是不知疲倦,就像一台永动机,在我的记忆里,她从来不会停下手中的活,她有一句名言:“我这辈子从来没有浪费过一分钟,一分钱。”家里有两个老人,四个孩子,加上妈妈,全家有农村户口的是七个人,仅靠妈妈一个人挣工分,那是远远不够的。记得很清楚的是,每年腊月,生产队的队长会计会敲着锣,在村口大照壁前高声喊:“分红了!分红啰!”劳力多的家庭总是喜滋滋地接过他们的“红”鼻子不笑眼睛笑。我小学同学家,有两个哥哥不上学,加上爸爸妈妈爷爷,全家五个劳力,每年分红都上千元,真真羡煞人!我家,是从来没有此殊荣的,别人欢天喜地往家领钱,我家还要给队里交钱,一年总要交七八百块,而爸爸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十几元,唉!还要借饥荒才能够。每年春节,妈妈总要唠叨,总要叹气,咱们家的光景,怎么就这么难过呢!

    同学家常常吃油饼喝拌汤,我家多年也不吃一次油饼,每天饭桌上都是窝窝头,从我记事起到12岁,我没有吃过一个鸡蛋。妈妈要节省,要从牙缝里节省下我们姊妹几个上学的钱,总得买书买作业本吧!我们姊妹几个的节假日,总要打猪草,做饭洗衣收拾家,妈妈从来不叫我们闲着。可是,这么艰苦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儿啊!远在北京的祖父却从来不过问我们的生活,似乎家里的老人孩子与他无关,只是在过年时象征性地稍两包糖块。

    家中光景渐渐好转

    农村的大锅饭终不长久,没多长时间,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了,包产到户后,我家分到了九亩责任田。

    这下好了,粮食有的吃了,起码不用再一天三顿吃窝窝头了,但我觉得妈妈却更累更辛苦了。

    起早贪黑,浇水施肥,她用尽心力侍弄着九亩责任田,春种秋收,小麦玉米黄豆,一茬茬收了种种了收,她几乎没有一点闲暇时光,舍不得浪费一点点劳动的时间。别人家劳力多,能及早收拾完地里的活,晚上就可以去大队部看电影,在我的记忆里,妈妈从来没有去过一次,她觉得那会牺牲掉她洗衣服喂猪扫院子的时间,她宁肯一个人忙里忙外,操劳再操劳。

    农忙时节,爸爸就要请假回家,龙口夺食,我们的学习也不再是最重要的了。在阳光火烧一样的炙烤下,爸爸妈妈弯腰割麦,衣衫贴背,汗如雨下;麦场上抢收,人如土人,脸上泥水混合,分不清五官,只能凭眼睛认出谁是谁,我,姐姐,也总是其中的忙禄者,不管是凌晨还是傍晚,只要轮到我家打麦,我们就必须去,因为人手不够,打三个小时麦子,我们就要弯腰三小时,看着忙碌的父母,我们怎能再叫苦叫累?

    最难忘的是我上初中后,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妈妈让成绩优异的姐姐早早考上了师范,离开家到外地求学去了,爸爸一般一周回家一次,我便成了妈妈在责任田里干活的最主要帮手。记得一个夏天的下午,我正在学校上课,忽然窗外雷声隆隆,阴云密布,好像要下雨了!急不可耐的我不停地往外看,希望能赶紧刮几阵风,把天上的云吹散,让太阳赶紧出来,我家九亩地的麦子在马路上晒着呢,妈妈一个人怎收的过来?“你怎么听课这么不专心?怎么,没有见过下雨?好学生还这样,真不知道你那第一名是怎么考下的?站起来!”那个严厉的中年女老师毫不留情地训斥我,站在座位上,泪水迅速溢出了眼眶,我无法辩解,也不知道该如何辩解,只盼着下课铃声能赶紧响起来。终于下课了,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跟我到办公室来!”

    平生,我第一次没有听老师的话,下课铃一响,我就迅速推着自行车,擦掉眼泪,直奔离家三里地的马路而去,妈妈一定已经心急如焚了!果然,我紧蹬慢蹬,以最快速度赶到那里的时候,妈妈已经开始攒麦子了,看到我过来,她狠狠地瞪着我,脸拉得很长“怎么也不知道早点回来?看不见要下雨了?这么多麦子,如果收不回去,咱们全家一年喝西北风啊?”我没有说话,只能低着头干活,憋住泪,迅速往一起攒,扫,撮,装,像上了战场一样紧张。腰累得快直不起来了,汗水湿了额头发梢衣服,还没有干完,幸亏老天爷开眼,让我们把满满一平车若干麻袋麦子刚拉进大门,雨点才“噼里啪啦”打下来,我哭了,钻进那间不常进人的小厨房,任由泪水肆无忌惮。

    晚上自习后有一节班会,班主任老师站在讲台上,恶狠狠地点着我的名,大声咆哮道:“你这个学生,智力好,不踏实,上课还分心,你以为你是谁啊!这不但是不遵守课堂纪律,更是思想意识问题,”后面她还说了些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清,只是把脸深深地埋在书包后面,任由泪水潸然。那一刻,我甚至有了辍学的念头,我想逃离这样的求学气氛。多年以后,我也当了老师,从走上讲台的一刹那,我就告诉自己:绝不伤害学生的自尊,要千方百计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成长期的孩子是受不住狂风暴雨式的教育的。如今,我虽然不是桃李满园,但学生璀璨的笑脸总带给我最大的幸福。

    委屈也罢,艰苦也罢,毕竟家里的光景渐渐好转,过年的饭桌上有了鸡鸭鱼肉,爸爸妈妈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三年后,姐姐毕业分配当了教师,挣了工资可以补贴家用,爸爸在单位因业绩突出被重用,我也考上了临汾一中。我在想,祖父如果知道老家日子好了,也许会回来看一眼的,毕竟,他的父母儿子孙女都在这里啊。但没有,我那可爱的祖父,自我出生时回来过一次,此后就再也没有踏上过家乡的土地,我印象中也没有任何关于他的记忆。

    曾祖父母老迈去世

    我上高中时,家中两位老人,我的曾祖父母都已经是八十高龄了,身体渐渐不同往日。先是曾祖父病倒,后市曾祖母生病,妈妈每天除了侍弄九亩责任田,还要照顾病床前的老人和两个上学的妹妹。我在城里上学,爸爸和姐姐在城里上班,什么忙也帮不上,妈妈一个人累得实在够呛。

    那会农村没有医疗保险,所有看病吃药的花销都要爸爸一个人顶着,曾祖母的血管病,整日疼得大呼小叫,爸爸把城里医院最好的专家请来,把医疗仪器拉来,为她会诊,村里人都说这么孝顺的孙子少见。但花销太大,眼看着家里盖房子的钱都要花完了,不得已,爸爸妈妈只好拍电报跟北京的祖父求救。

    没想到,电报拍过去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祖父不但没有寄钱回来,而且连封回信都没有,更别说见他的人影了。气愤之下,爸爸再打电报过去,祖父他老人家终于回电话了,内容却更让爸爸气愤,他说让爸爸别管两位老人了,他们是如何如何自私,他上次离家时就是和他们吵翻才走的,而且发誓永不会再回来。

    说心里话,曾祖母是有点自私,据说我们姊妹小时候,妈妈去上工,曾祖母总是打扮得整整齐齐出去串门,从来不管我们一下,我们都在在土炕上被绳子拉住长大的。农忙时节,妈妈下地回来,连口开水都喝不上。小时候,曾祖父母和爸爸妈妈分开吃饭,有一次,曾祖母不在家,回来后她竟然怀疑妈妈偷了她的白面,不明就里的曾祖父听信了她的话,就在家里最醒目的墙上写了遗失声明,而且措辞很是激烈,矛头直指妈妈,意思是说你这有知识的人,怎么还做这样的事情!妈妈感觉受到了奇耻大辱,她马上就找到曾祖母,她们理论争吵,嗓子都沙哑了,还没个是非,气得妈妈非要回娘家。最后曾祖父把爸爸和舅舅找来说和,事情才算平息。

    但曾祖父对我们很好,每次考完试,只要成绩好,他就会奖励我们,平日,只要是正常需要,买本买书,他总是很慷慨,从来不吝啬一分钱。据说我小时候,刚过百天,就被曾祖父用小车推着去拾柴禾,把小脸蛋晒得又黑又红,我也怀疑我是小时候晒出了根儿,否则为什么姊妹几个就我的脸不经晒,一见阳光就变色呢?呵呵,当然我还是很感激曾祖父的,他为人善良,喜欢学习,爱憎分明,记得他生病时家里钱不够花,他拿出了几个大帐本,上面清清楚楚地记着某年某月某日谁谁谁借了多少块大洋,整整几大本,那是当年我家开铺子时辛辛苦苦挣下的钱。他让爸爸用自行车带着他去要账,但许多人都赖账不还了,他们都是曾祖父帮过的人,多少年过去了,他们几乎都忘记了,曾祖父气得发抖,连声说:“这是什么世道啊!当初说我不需要的时候就不要了,需要的时候就要还,他们也都答应了,可如今,怎么都翻脸不认人了呢?”他气得扔掉了账本,病情更是加重,很快便一病不起了。

    一年之后,曾祖父在他生日的第二天去世,也许这位善良慈祥的老人感动了上天,在他去世那天,天降大雪,那是我生命历程中见过的最大的雪了,而且是在春天,那年,我正上高二。爸爸又给北京发去电报,北京方面既没有回音,更没有表示,爸爸妈妈只好依照农村的习俗,用当时农村最好的标准,厚葬了曾祖父。爸爸妈妈都是朴实善良之人,他们说不能让别人戳脊梁骨,而祖父的小时候玩伴、同学,都在爸爸妈妈面前谴责祖父的无情无义。

    又一年,曾祖母去世,同样养老送终的事情爸爸妈妈承担了,祖父依然没有露面,家里的光景也快耗光了。他们都去世之后,没有了后顾之忧,妈妈随爸爸进了城,给一些企业做加工活,姐姐也上班,没几年家里就买了楼房,现在,爸爸妈妈住着一套很宽敞很舒适的房子,辛苦了一辈子的他们正在安享晚年。

    祖父母的北京生活

    十几岁起,祖父就随襄汾姥姥家亲戚在北京纸行当学徒,一同去的,我们村还有十几个与他年龄相仿的少年。

    后来,其他人都不堪学徒生活的艰苦,先后离开了北京,回到山西老家,唯祖父一人吃尽苦头,坚挺了过来,扎根在北京。解放后,公私合营,他成了文化用品公司的职员。每每谈起这些,祖父总是很骄傲。

    几年后,他回到老家,曾祖父为他操办了婚礼,祖母(爸爸的妈妈)美丽贤惠,知书达理,在家侍奉公婆,无怨无悔。生了爸爸之后,祖母染上一种可怕的脚病,据说无药可治,她硬是疼得在地上打滚,去世时,烂了的脚跟上都生了蛆,20多岁就撇下年幼的爸爸离开了人世。

    后来,祖父回到老家,又娶了五里外一个农村的女子,尽管不识字,但继祖母也是漂亮大方,贤淑懂理。婚后,祖父母一起去了北京,三岁的爸爸跟着曾祖父母在老家长大,吃的苦头自不待言。

    祖父母又生了一个女孩一个男孩,即我的姑姑和叔叔。姑姑善良本分,聪明好学,但不幸赶上了文革期间“上山下乡”在黑龙江一耽误就是好多年,返城时已经是30岁的大龄青年了,工作安排到一家企业。我看过姑姑在黑龙江时写给爸爸妈妈的厚厚一叠信,字体娟秀,文笔顺畅,是一个很有才的女子。叔叔没有下乡,一直呆在祖父母身边,娇宠有加,后来学法律,当了一个中职学校的法律教师。姑姑和叔叔各自结婚时,爸爸妈妈都带着妹妹亲自去北京参加婚宴,表示庆贺。婚后,他们分别生有一女一子。

    爸爸妈妈在老家的生活尽管很拮据,但他们一直牵挂着北京二老的生活,每逢过节过年,他们总要寄钱寄物,以尽孝心。双方北京山西,尽管我们和姑姑叔叔几乎不往来,但表面还是一家人,互相平和客气,没有什么矛盾和摩擦。爸爸在老家艰苦创业,他们在北京平静生活。祖父母自我出生时回过老家一次,从此就再没有回来过。

    祖父在崇文区有一套两居室,姑姑在前门外住一套一居室,彼此离得很近,叔叔在首钢,所以照顾祖父母的事情大多时候就落到了姑姑身上。

    祖父母住三楼,自祖父退休以后,他们就买不动面菜油了,所有家务都是姑姑一人操心。姑姑三十多岁企业破产,她就没有再就业,而是开始全心伺候祖父母,祖父母身体不好,需要人全天候照顾。随着老人年龄渐增,祖父母先后患了膀胱癌,脑溢血等病,几进几出医院,姑姑作为女儿一直服侍在身边,吃喝拉撒全部负责,尽了所有力量,赢得了护士医生的交口称赞。

    家庭纠纷的缘由

    转眼间20年过去了,姑姑在祖父母的病榻前忠诚守候了20年,辛苦了20年,她将近60岁了。

    那年冬天,祖父又突发疾病,生命垂危,爸爸妈妈连夜赶到北京,但终没有挽留住他的生命,80多岁的祖父与世长辞。随后就是一系列后事的处理,爸爸和叔叔商量着把祖父的骨灰盒放到了八宝山公墓。

    两年后,北京的祖母去世,后事处理完毕,矛盾来了。

    姑姑家的一居室三十多平米,早已赶不上三口人居住,二十多岁的女儿还和父母住在一起。

    爸爸不要北京祖父的房产,但他想把祖父的房产分割一半给姑姑,毕竟20年了,她为老人做的牺牲最多,尽的义务最多,按情按理都应该得到。但叔叔极力反对,而且还恶语相讥,丝毫不讲弟兄情姊妹意。

    老家的叔伯弟兄们都认为叔叔太绝情,纷纷谴责他,说无论如何也应该对姑姑有所补偿。况且在姑姑侍奉祖父母期间,叔叔借口住得远,几乎很少到祖父家去。连门房得师傅都说,这么多年了,还以为祖父就山西老家一个儿子,北京一个女儿呢,叔叔身在北京,去看望老人的次数竟不及山西的爸爸!盛怒之下,叔叔拿出了祖父经过公证的遗嘱,他名下的房产要给他的孙子,即叔叔的儿子,其他人不得过问。祖父是典型的重男轻女,但也太不成体统了!于是,爸爸和姑姑拒绝在那份自动放弃遗产得声明上签字,气愤之下,爸爸和叔伯弟兄们回了老家。

    没几天,北京东城区人民法院打来电话,叔叔把爸爸和姑姑告上了法庭,要求他们依法在声明上签字,因为他无法办理房子过户手续。

    无奈之下,爸爸又一次进京,经过法院调解,善良的爸爸和姑姑退了一步,叔叔付给姑姑和爸爸各三千元的补偿,他们二人在声明上签字,双方和解。

    去年清明前夕,爸爸多次和叔叔电话联系,说老人生前有要求,想入土为安。既然老人已经去世,那不如把祖父母的骨灰盒运回老家,跟老家的祖母合葬在一起,老家有这样的习俗,也了却爸爸多年来的心愿。但叔叔要么借口不接电话,要么就岔开话题,丝毫没有诚意,已近70岁的爸爸被气得胸口疼,怎么有这样的弟弟!

    今年清明前,叔叔来电话了,称他在北京已买好墓地,日子也订好了,通知爸爸过去参加葬礼。爸爸便试着与他商量回老家合葬的事宜,叔叔态度强硬,说如果非要回老家,他不会回来,爸爸需要付给他北京的墓地费用两万五,骨灰盒安置费用若干,还要爸爸亲自去京拿回骨灰盒,而且要求用盛大的仪式厚葬祖父母,要立碑拍照录像,还要写下保证书爸爸被迫答应了之后就头晕眼花,胸口发闷,一生善良勤苦的他没有与任何人结过仇,老了竟然被他的弟弟气得病倒了,老泪纵横

    后记:清明节到了,在我们姊妹几个的劝导下,爸爸的心绪渐渐平和,他没有去北京,计划依老家的规矩,请风水先生筹划,下一个合适的节气给老家的祖母料理后事;姑姑依然一家三口挤在一小间房子里,可喜的是,女儿考取了首都师大的研究生,受姑姑姑父的影响,美丽大方,明理善良;继承了一百多万遗产的叔叔依然如故,与他的哥哥姐姐几乎反目

本站推荐:天价小娇妻:总裁的33日索情我村子里的后宫佣兵的战争重生之财源滚滚美食供应商重生八零之极品军妻炮灰修真指南腹黑双胞胎:抢个总裁做爹地林家女善终

冰儿蓝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落秋中文网只为原作者冰儿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冰儿蓝并收藏冰儿蓝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