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牵你的手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落秋中文网 www.luoqiu.me,最快更新茶可清心文集最新章节!
去她家时,是“七一”前夕。
她叫红,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是我们开发区地税分局全体人员自发集资助学的一名特困女童。
六月的阳光,很亮,很白,像刚脱了皮的新麦仁的颜色。村路两边,尽是丰收过后的麦田,大片大片的麦茬被烧过了,令人触目惊心地黑着。只有风劲吹着,来收拾这个残局,试图带走所有的灰烬,还大地以本色。
车子行了近一个小时,才到濉溪县一个叫四铺的小镇上。镇政府在一片民房中鹤立鸡群。一个四十多岁的妇联主任接待了我们,陪同我们一同前往红的家里。
妇联主任长得有些粗糙,短发,肤色黑黄,怕是经年走街串户遭受风吹日晒的结果;嘴皮子却很伶俐,一路上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红的家境以及镇里的计划生育工作,很是尽职尽责的样子。从她口中,我们得知红的父亲于十年前去世了,母亲没再嫁,带着三个孩子在众乡亲的帮助下艰难度日。大的,是个儿子,上初三了,成绩很优秀;小的,是女儿红,在乡小学上四年级,成绩也很好。妈妈会一点剪裁技术,隔日赶集挣个十块八块的零花钱补贴家用。家里有好几亩地,是孤儿寡母四个人一年四季的粮仓,为了让孩子们安心读书,地里的活全落在妈妈一个人身上妇联主任声情并茂地讲着,我的心却在六月的阳光下一点点变凉,变酸,变疼。——我无法想像,一个弱女子,如何才能挑起这样一个家庭的重担?一个幼年丧父的小女孩,生活中会失去多少阳光、色彩和欢乐?
又行了近半个小时,才到达红所在的村子。村路坎坷,无序地挤满或高或低、或新或旧的房屋。房屋无言,却将村民们的贫富划分得清楚明了。很明显,在这片落后的皖北农村,没有脱贫的人还占有很大比例。
红的家,夹在一片高高的楼房之间。三间老房子,低矮,破敝,像一只在风雨中飘摇的老船,与近在一墙之隔的楼房成鲜明对比。院子不大,收拾得还算爽利。人都不在家,只有一个刚来串亲戚的妹妹在,得知我们的来意后,赶忙骑自行车去地里找姐姐。这时,已是正午,阳光烈烈如火。
院子里,没有一棵树,热得人汗流浃背。妇联主任见状,东一头西一头地找了几只高矮大小不一的凳子,热情地让我们进屋里坐下等。屋子低矮,潮湿,闷热,暗淡。屋子里的陈设简陋,敝旧,桌桌椅椅床床铺铺都布满了久远的岁月的刻痕,仿佛这里的时间仍停留在十年前。靠窗的地方,支一张大案子,堆满了零碎布头和未及完工的衣服活儿。一台缝纫机被磨得锃亮,不知道红的妈妈在上面辗碎过多少个昏昏长夜、多少行滚滚血泪?
没多久,就见一个妇人匆匆赶来。人未进门,爽朗的笑声已飘进小院。她看上比实际年龄要老一些,脸膛晒得通红,皱纹丛生;穿着淡黄色的汗衫,上面印着某农耕用品的广告词;整个人神采奕奕,显示出生活辗压不倒的坚韧来。她一边摘头上的草帽,一边大把地抹着汗,一见面就歉意地说:“叫城里来的领导等急了吧?真不好意思!”又解释道“俺去地里把麦茬烧一烧,明儿下雨就能种了。人家有男劳力的,早就干好啦!”
说着,红也来了。这孩子有点瘦,出落得很清秀,比同龄孩子要高一些,眼睛细细的,嘴唇薄薄的,短发黑亮;穿得也整齐,桔红色的t恤衫,果绿色的七分裤,衣衫不新却洗得很干净。见家里来这么多生人,红羞涩地躲到妈妈身后去了。妇联主任敏捷地把她拉出来,快言快语地说:“红啊,你看城里地税局的叔叔阿姨来看你了,他们给你买了新书包、学习用品,还准备资助你上学呢!还不快谢谢叔叔阿姨!”
红腼腆地笑笑,扯着妈妈的胳膊,咬着嘴唇不吭声。妈妈满脸激动,把她推到我们办公室陈主任面前。主任拉着红的手,家长里短,嘘寒问暖。红无比拘谨地坐在主任跟前,低眉顺眼地听着,透出农村女孩子的朴实无华。我们把新书包、写字本、文具盒、铅笔、钢笔一一拿给她,还有二百元钱。她的眼里立即涨满了惊喜,细长的十指在桔红色的新书包上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她的样子,使我无端地心酸起来。如今,城里的许多孩子,哪里还有这种懂得惜物的珍贵品行啊?
说着说着,我们发现红居然还有个双胞胎姐姐,十岁就辍学跟亲戚出去打工了。我们没见到她,听说姐妹俩长相酷似。红的妈妈无奈地说:“三个孩子都上学,一年好几百块钱,我一个女人哪里负担得了哇!她姐姐自己愿意退下来,让哥哥和妹妹上”——一母同胞的双生子,从小就这样有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命运。听者无不扼腕,动容。
好一会儿,屋子里的气氛似乎有些沉重了。每个人都默默地想着心事。同在蓝天下,那些生活在整洁优美的城市里、沉浸在锦衣玉食的日子里的人们(包括我们自己),谁承想过,农村的孩子念个书居然这么难?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无论如何他们也不应该被这个社会所抛弃啊!
“红,你喜欢上学吗?”我问她。
“可喜欢了!”她答。
“这孩子用功着呐!”妈妈不无骄傲地说“她哥哥念初三,准备考县一中,俩孩子上学都不用人操心!”又叹道“再苦再难,我也得让孩子们念书,能念多少就念多少,实在念不起,再说那一段吧!”
陈主任动情地拍着红的手:“那就好好上吧,孩子!地税局的叔叔阿姨会一直资助你的,上完小学咱上初中,上完初中咱念大学,好不好!”红认真地点了点头,小声地说:“谢谢阿姨、叔叔!”
“牵手就是缘。”陈主任紧紧握着红的手说“以后,只要你愿意上学,我们会一直帮助你的!”又嘱咐我“你的文章写得好,以后多辅导这个孩子吧!”听说我还出了一本书,红睁大眼睛,清澈的目光里充满了惊羡。
“喜欢写作文吗?”我问她。
“很喜欢。”红简明地答道。
我很高兴,要了纸和笔,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联络方式与电话。红伸出手,羞怯地接过纸条,满脸都是惊喜。握住她柔若无骨的小手,我的心里百感交集,真地很想多为她做些什么。
分局里,每个人都想用自己的力量多为这些贫困的孩子做些什么。
离别的时侯,红和妈妈送了我们很远,很远。
火热的阳光,静静地洒满了所有的村路。
去她家时,是“七一”前夕。
她叫红,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是我们开发区地税分局全体人员自发集资助学的一名特困女童。
六月的阳光,很亮,很白,像刚脱了皮的新麦仁的颜色。村路两边,尽是丰收过后的麦田,大片大片的麦茬被烧过了,令人触目惊心地黑着。只有风劲吹着,来收拾这个残局,试图带走所有的灰烬,还大地以本色。
车子行了近一个小时,才到濉溪县一个叫四铺的小镇上。镇政府在一片民房中鹤立鸡群。一个四十多岁的妇联主任接待了我们,陪同我们一同前往红的家里。
妇联主任长得有些粗糙,短发,肤色黑黄,怕是经年走街串户遭受风吹日晒的结果;嘴皮子却很伶俐,一路上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红的家境以及镇里的计划生育工作,很是尽职尽责的样子。从她口中,我们得知红的父亲于十年前去世了,母亲没再嫁,带着三个孩子在众乡亲的帮助下艰难度日。大的,是个儿子,上初三了,成绩很优秀;小的,是女儿红,在乡小学上四年级,成绩也很好。妈妈会一点剪裁技术,隔日赶集挣个十块八块的零花钱补贴家用。家里有好几亩地,是孤儿寡母四个人一年四季的粮仓,为了让孩子们安心读书,地里的活全落在妈妈一个人身上妇联主任声情并茂地讲着,我的心却在六月的阳光下一点点变凉,变酸,变疼。——我无法想像,一个弱女子,如何才能挑起这样一个家庭的重担?一个幼年丧父的小女孩,生活中会失去多少阳光、色彩和欢乐?
又行了近半个小时,才到达红所在的村子。村路坎坷,无序地挤满或高或低、或新或旧的房屋。房屋无言,却将村民们的贫富划分得清楚明了。很明显,在这片落后的皖北农村,没有脱贫的人还占有很大比例。
红的家,夹在一片高高的楼房之间。三间老房子,低矮,破敝,像一只在风雨中飘摇的老船,与近在一墙之隔的楼房成鲜明对比。院子不大,收拾得还算爽利。人都不在家,只有一个刚来串亲戚的妹妹在,得知我们的来意后,赶忙骑自行车去地里找姐姐。这时,已是正午,阳光烈烈如火。
院子里,没有一棵树,热得人汗流浃背。妇联主任见状,东一头西一头地找了几只高矮大小不一的凳子,热情地让我们进屋里坐下等。屋子低矮,潮湿,闷热,暗淡。屋子里的陈设简陋,敝旧,桌桌椅椅床床铺铺都布满了久远的岁月的刻痕,仿佛这里的时间仍停留在十年前。靠窗的地方,支一张大案子,堆满了零碎布头和未及完工的衣服活儿。一台缝纫机被磨得锃亮,不知道红的妈妈在上面辗碎过多少个昏昏长夜、多少行滚滚血泪?
没多久,就见一个妇人匆匆赶来。人未进门,爽朗的笑声已飘进小院。她看上比实际年龄要老一些,脸膛晒得通红,皱纹丛生;穿着淡黄色的汗衫,上面印着某农耕用品的广告词;整个人神采奕奕,显示出生活辗压不倒的坚韧来。她一边摘头上的草帽,一边大把地抹着汗,一见面就歉意地说:“叫城里来的领导等急了吧?真不好意思!”又解释道“俺去地里把麦茬烧一烧,明儿下雨就能种了。人家有男劳力的,早就干好啦!”
说着,红也来了。这孩子有点瘦,出落得很清秀,比同龄孩子要高一些,眼睛细细的,嘴唇薄薄的,短发黑亮;穿得也整齐,桔红色的t恤衫,果绿色的七分裤,衣衫不新却洗得很干净。见家里来这么多生人,红羞涩地躲到妈妈身后去了。妇联主任敏捷地把她拉出来,快言快语地说:“红啊,你看城里地税局的叔叔阿姨来看你了,他们给你买了新书包、学习用品,还准备资助你上学呢!还不快谢谢叔叔阿姨!”
红腼腆地笑笑,扯着妈妈的胳膊,咬着嘴唇不吭声。妈妈满脸激动,把她推到我们办公室陈主任面前。主任拉着红的手,家长里短,嘘寒问暖。红无比拘谨地坐在主任跟前,低眉顺眼地听着,透出农村女孩子的朴实无华。我们把新书包、写字本、文具盒、铅笔、钢笔一一拿给她,还有二百元钱。她的眼里立即涨满了惊喜,细长的十指在桔红色的新书包上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她的样子,使我无端地心酸起来。如今,城里的许多孩子,哪里还有这种懂得惜物的珍贵品行啊?
说着说着,我们发现红居然还有个双胞胎姐姐,十岁就辍学跟亲戚出去打工了。我们没见到她,听说姐妹俩长相酷似。红的妈妈无奈地说:“三个孩子都上学,一年好几百块钱,我一个女人哪里负担得了哇!她姐姐自己愿意退下来,让哥哥和妹妹上”——一母同胞的双生子,从小就这样有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命运。听者无不扼腕,动容。
好一会儿,屋子里的气氛似乎有些沉重了。每个人都默默地想着心事。同在蓝天下,那些生活在整洁优美的城市里、沉浸在锦衣玉食的日子里的人们(包括我们自己),谁承想过,农村的孩子念个书居然这么难?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无论如何他们也不应该被这个社会所抛弃啊!
“红,你喜欢上学吗?”我问她。
“可喜欢了!”她答。
“这孩子用功着呐!”妈妈不无骄傲地说“她哥哥念初三,准备考县一中,俩孩子上学都不用人操心!”又叹道“再苦再难,我也得让孩子们念书,能念多少就念多少,实在念不起,再说那一段吧!”
陈主任动情地拍着红的手:“那就好好上吧,孩子!地税局的叔叔阿姨会一直资助你的,上完小学咱上初中,上完初中咱念大学,好不好!”红认真地点了点头,小声地说:“谢谢阿姨、叔叔!”
“牵手就是缘。”陈主任紧紧握着红的手说“以后,只要你愿意上学,我们会一直帮助你的!”又嘱咐我“你的文章写得好,以后多辅导这个孩子吧!”听说我还出了一本书,红睁大眼睛,清澈的目光里充满了惊羡。
“喜欢写作文吗?”我问她。
“很喜欢。”红简明地答道。
我很高兴,要了纸和笔,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联络方式与电话。红伸出手,羞怯地接过纸条,满脸都是惊喜。握住她柔若无骨的小手,我的心里百感交集,真地很想多为她做些什么。
分局里,每个人都想用自己的力量多为这些贫困的孩子做些什么。
离别的时侯,红和妈妈送了我们很远,很远。
火热的阳光,静静地洒满了所有的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