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秋中文网 > cgy661021文集 > 彭水县加强基层公共文化
彭水县加强基层公共文化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落秋中文网 www.luoqiu.me,最快更新cgy661021文集最新章节!
2012年2月,按照领导的安排,我们对彭水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基层文化活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究。
一、彭水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彭水县位于重庆直辖市东南部,地处武陵山区,位居乌江下游。北接湖北,南连贵州。全县辖3个街道14镇22乡,共300个村(社区)、67万人。面积3905。22平方公里。彭水历史文化悠久,古黔中文化在我国古文化领域独树一帜,曾一度在该领域产生了“黔中文化现象”因此,彭水县也被冠以“黔中文化之乡”的美誉。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彭水县已建成县级文化馆1个,占地3000平方米;县级图书馆1个,藏书1万多册;县级文化活动中心1个,有9个展厅,展品约1000余件;县新华书店1个。
1、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初具规模。我县农家书屋建设工程自2009年启动以来,截止目前,已建成55个农家书屋,总投资107万多元,分布于29个街道乡镇,已建农家书屋占总任务的38%,受益群众达25。16万人。
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取得了可喜成绩。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全县已建成县、乡(街道、镇)、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已建成1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汉葭镇、高谷镇、保家镇等8个乡镇共享工程服务点、汉葭镇镇南村、高谷镇庞家坝村、保家镇羊头铺村等43个村级共享工程服务点,约占总任务的23%,覆盖面达18万人,总投资143万多元。根据县文化体育局的部署,今年彭水县县将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进度,计划再建120个共享工程服务点。
3、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室)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全县39个乡镇(街道),已建29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52个村级文化活动室,总投资416万多元。今年,在建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3个,投资65万多元。已建和在建乡镇文化站达总任务的70%,村级文化活动室达总任务的18%。乡镇综合文化站(室)覆盖29个乡镇及52个村(社区居委会),约使26万群众受益,它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和好评,已成为农村最具集聚力的文化中心和生活中心。
4、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村广播室在对农村宣传、信息传递和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其他任何媒体无法替代的重要支农手段和途径。彭水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自1996年实施以来,到2011年底,共计完成350个工程建设任务,同时完成村广播室建设工程105个,解决了2万多户边远山区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2011年5月,新一轮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在全县开始实施,工程建设任务总数1010个,将解决2。5万余户边远山区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截止目前,已完成了22个乡镇850个工程建设任务,发放安装设备2。3万套(户),占总任务的95%;完成了106个行政村广播室建设工程,广坪镇、青木川镇的行政村全部完成了广播室建设。预计2012年10月初,我县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将全面完成。
(二)文化队伍建设情况
彭水县文化系统在职人员105人,局机关22人,县宣传文化中心30人,乡镇文化专干2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60%以上,已初步形成了层次合理、门类齐全、布局均衡的人才队伍体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共有遍布城乡的业余文艺团队9个,其中文学社6家,文艺协会3家。全县加入中、省、市各类文化文艺专业协会会员共计130人,涵盖国家文联专业协会8大类。全县文化艺术出版个人作品20余部,主要类别为文学、美术、音乐;发表个人作品约3000余篇,主要发表于中、省、市、县各类报纸、杂志、专业刊物。
(三)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全县特色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彩,主要有姣阿依舞、鞍子苗歌、社火、采花山、舞狮、秧歌、腰鼓等;民间传承艺人众多。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调研中发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一些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成为当地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传播的主阵地,发挥着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作用。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广场的兴建,一支支有着较高艺术水准的群众文化艺术团队,常年活跃在全县各主要街道、广场,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成为我县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三是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给广大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注入了强大活力,对基层文化的普及与提高起着示范、导向作用。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彭水县县已成立县非遗中心,设在县宣传文化中心。2010年,完成了全县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根据普查我县非遗保护普查目录共有5类7项,分别为都锦子、彩莲船、祭蔡龙王、民间陶艺烧制、郁山凤屏、鞍子民歌、苗绣。
(五)推进羌文化保护工作
2008年10月,我县被重庆市文化局列入黔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09年,黔中文化保护工作全面启动,挖掘和传承发展黔中文化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效果。调查中了解到,彭水县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成立了彭水县黔中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彭水县黔中文化研究会,收集整理了全县黔中文化遗迹相关资料,并编辑出版黔中文化研究刊物;收购了一批极具黔中文化特征的民俗文物物件2000余件,其中民间收藏3000余件。二是印发了彭水黔中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分解落实了各部门承担的黔中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事项任务;到西南民族大学招聘了大学生来我县就业,充实了苗族演艺人员。三是加大黔中文化的对外交流,提升彭水黔中文化的知名度,分别于10年9月和11年8月召开了首届彭水黔中文化研讨会。专家经过讨论认可了彭水县为古黔中遗址区域,取得了圆满成功。四是加强宣传,编排了苗族采花山舞,组织社区群众跳苗舞唱苗歌,推出了最具黔中文化代表性的哭嫁戏。
二、当前彭水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对文化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调查中了解到,当前,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基层普遍存在。乡镇政府没有把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人员工资除外)纳入财政预算,甚至有些经济欠发达乡镇对文化建设基本无投入,致使文化工作举步维艰。其原因,一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尽管基层党委、政府在认识上对文化建设很重视,但因为财力薄弱,无力投入;二是由于基层领导同志重经济工作轻文化建设观念的影响,尽管财政状况较好,但不愿投入;三是由于缺乏考核评价机制,基层文化建设目标责任难以落实到位,对县及乡镇文化建设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制约措施。
2、乡镇、农村两级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滞后。从乡镇来看,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开展科技讲座、扫盲教育、法制宣传、文艺辅导、文艺汇演、游戏娱乐以及农民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的课堂,也是推广科学技术、带领农民致富的重要阵地,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的情况是,全县39个乡镇,只有29个乡镇设立了文化站,并且大多远离居民区,既缺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所必需的设施和场所,又不方便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消费,普遍存在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即使那些有独立场所的文化站,其设施、设备以及投入等也与综合文化站的要求相差很远。面对这种现实,各乡镇文化站和基层文化工作者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克服重重困难,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展工作,在共享工程建设、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群众文化活动、农村群文辅导、参与县里大型文化活动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较好的推动了农村文化工作的发展。但由于文化设施的制约,他们所开展的工作也还是非常有限的。从农村来看,一是由于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数量较少,二是由于缺少设施和内容以及缺乏管理,因此在对农民进行科技、文化、农业、卫生、法律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以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产生了影响。
3、基层文化工作队伍薄弱,工作不专一。一方面,从目前来看,全县39个乡镇仅有29名文化专干,这些人员大多身兼数职,平时大部分时间被抽调到其他岗位从事经济、管理等工作,真正用在文化工作上的精力很少,文化工作无规划、无目标。另一方面,在文化站长选人用人上缺乏针对性,造成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整体学历较低,业务技能较差;再加上由于基层文化工作条件简陋、设施严重不足、设备陈旧落后、运行经费短缺,有些同志从事文化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基层文化工作、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投资主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目前,彭水县基层文化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主要是依靠中省补助资金和政府的有限投入,社会力量投资还处于空白,多元、稳定的投入机制还未形成。一条腿走路的现象致使黔中文化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三、关于彭水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明确提出:“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全面推进我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在努力开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2010年第8期党建杂志)一文中指出“要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形成覆盖到位、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和工作网络。要推动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向基层、农村倾斜,扩大覆盖、消除盲点,努力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社区有文化中心的目标。”根据这一指示和中办发〔2007〕21号文件要求,我县急需出台一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规划。建议由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发改、财政、建设、教育、民政、文化、体育、广电等部门协作,各乡镇政府配合,对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从改善基层文化设施入手,有计划、有步骤的推动全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在各乡镇都有一些闲置房屋,它们主要是一些垂直部门设在乡镇的站、所取消后腾出来的,如果将这些房屋进行适当改造、装修,将其建设成综合文化站,既节约了资金,减轻了乡镇负担,又解决了乡镇文化站设施不足的问题。对于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可以根据情况新建文化站。力争到2015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每个村有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的目标,覆盖全县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2、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积极探索建立以乡镇为主、县乡适当补助的政府投入保障体制,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的建设,由县文化旅游局负责监督资金利用情况;县级财政根据市里的补助,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其他资金由乡镇财政资金解决。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服务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的作用,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3、强化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考核。加强对乡镇文化建设工作考核,是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在继续加强对乡镇基层文化建设项目目标任务进行动态管理的基础上,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项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与经济发展的任务目标一起考核,促使乡镇政府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协调发展。考核内容应该包括领导重视、经费投入、基础设施、业务工作等,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2012年2月,按照领导的安排,我们对彭水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基层文化活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究。
一、彭水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彭水县位于重庆直辖市东南部,地处武陵山区,位居乌江下游。北接湖北,南连贵州。全县辖3个街道14镇22乡,共300个村(社区)、67万人。面积3905。22平方公里。彭水历史文化悠久,古黔中文化在我国古文化领域独树一帜,曾一度在该领域产生了“黔中文化现象”因此,彭水县也被冠以“黔中文化之乡”的美誉。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彭水县已建成县级文化馆1个,占地3000平方米;县级图书馆1个,藏书1万多册;县级文化活动中心1个,有9个展厅,展品约1000余件;县新华书店1个。
1、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初具规模。我县农家书屋建设工程自2009年启动以来,截止目前,已建成55个农家书屋,总投资107万多元,分布于29个街道乡镇,已建农家书屋占总任务的38%,受益群众达25。16万人。
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取得了可喜成绩。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全县已建成县、乡(街道、镇)、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已建成1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汉葭镇、高谷镇、保家镇等8个乡镇共享工程服务点、汉葭镇镇南村、高谷镇庞家坝村、保家镇羊头铺村等43个村级共享工程服务点,约占总任务的23%,覆盖面达18万人,总投资143万多元。根据县文化体育局的部署,今年彭水县县将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进度,计划再建120个共享工程服务点。
3、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室)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全县39个乡镇(街道),已建29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52个村级文化活动室,总投资416万多元。今年,在建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3个,投资65万多元。已建和在建乡镇文化站达总任务的70%,村级文化活动室达总任务的18%。乡镇综合文化站(室)覆盖29个乡镇及52个村(社区居委会),约使26万群众受益,它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和好评,已成为农村最具集聚力的文化中心和生活中心。
4、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村广播室在对农村宣传、信息传递和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其他任何媒体无法替代的重要支农手段和途径。彭水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自1996年实施以来,到2011年底,共计完成350个工程建设任务,同时完成村广播室建设工程105个,解决了2万多户边远山区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2011年5月,新一轮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在全县开始实施,工程建设任务总数1010个,将解决2。5万余户边远山区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截止目前,已完成了22个乡镇850个工程建设任务,发放安装设备2。3万套(户),占总任务的95%;完成了106个行政村广播室建设工程,广坪镇、青木川镇的行政村全部完成了广播室建设。预计2012年10月初,我县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将全面完成。
(二)文化队伍建设情况
彭水县文化系统在职人员105人,局机关22人,县宣传文化中心30人,乡镇文化专干2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60%以上,已初步形成了层次合理、门类齐全、布局均衡的人才队伍体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共有遍布城乡的业余文艺团队9个,其中文学社6家,文艺协会3家。全县加入中、省、市各类文化文艺专业协会会员共计130人,涵盖国家文联专业协会8大类。全县文化艺术出版个人作品20余部,主要类别为文学、美术、音乐;发表个人作品约3000余篇,主要发表于中、省、市、县各类报纸、杂志、专业刊物。
(三)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全县特色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彩,主要有姣阿依舞、鞍子苗歌、社火、采花山、舞狮、秧歌、腰鼓等;民间传承艺人众多。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调研中发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一些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成为当地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传播的主阵地,发挥着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作用。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广场的兴建,一支支有着较高艺术水准的群众文化艺术团队,常年活跃在全县各主要街道、广场,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成为我县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三是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给广大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注入了强大活力,对基层文化的普及与提高起着示范、导向作用。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彭水县县已成立县非遗中心,设在县宣传文化中心。2010年,完成了全县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根据普查我县非遗保护普查目录共有5类7项,分别为都锦子、彩莲船、祭蔡龙王、民间陶艺烧制、郁山凤屏、鞍子民歌、苗绣。
(五)推进羌文化保护工作
2008年10月,我县被重庆市文化局列入黔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09年,黔中文化保护工作全面启动,挖掘和传承发展黔中文化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效果。调查中了解到,彭水县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成立了彭水县黔中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彭水县黔中文化研究会,收集整理了全县黔中文化遗迹相关资料,并编辑出版黔中文化研究刊物;收购了一批极具黔中文化特征的民俗文物物件2000余件,其中民间收藏3000余件。二是印发了彭水黔中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分解落实了各部门承担的黔中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事项任务;到西南民族大学招聘了大学生来我县就业,充实了苗族演艺人员。三是加大黔中文化的对外交流,提升彭水黔中文化的知名度,分别于10年9月和11年8月召开了首届彭水黔中文化研讨会。专家经过讨论认可了彭水县为古黔中遗址区域,取得了圆满成功。四是加强宣传,编排了苗族采花山舞,组织社区群众跳苗舞唱苗歌,推出了最具黔中文化代表性的哭嫁戏。
二、当前彭水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对文化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调查中了解到,当前,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基层普遍存在。乡镇政府没有把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人员工资除外)纳入财政预算,甚至有些经济欠发达乡镇对文化建设基本无投入,致使文化工作举步维艰。其原因,一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尽管基层党委、政府在认识上对文化建设很重视,但因为财力薄弱,无力投入;二是由于基层领导同志重经济工作轻文化建设观念的影响,尽管财政状况较好,但不愿投入;三是由于缺乏考核评价机制,基层文化建设目标责任难以落实到位,对县及乡镇文化建设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制约措施。
2、乡镇、农村两级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滞后。从乡镇来看,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开展科技讲座、扫盲教育、法制宣传、文艺辅导、文艺汇演、游戏娱乐以及农民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的课堂,也是推广科学技术、带领农民致富的重要阵地,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的情况是,全县39个乡镇,只有29个乡镇设立了文化站,并且大多远离居民区,既缺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所必需的设施和场所,又不方便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消费,普遍存在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即使那些有独立场所的文化站,其设施、设备以及投入等也与综合文化站的要求相差很远。面对这种现实,各乡镇文化站和基层文化工作者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克服重重困难,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展工作,在共享工程建设、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群众文化活动、农村群文辅导、参与县里大型文化活动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较好的推动了农村文化工作的发展。但由于文化设施的制约,他们所开展的工作也还是非常有限的。从农村来看,一是由于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数量较少,二是由于缺少设施和内容以及缺乏管理,因此在对农民进行科技、文化、农业、卫生、法律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以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产生了影响。
3、基层文化工作队伍薄弱,工作不专一。一方面,从目前来看,全县39个乡镇仅有29名文化专干,这些人员大多身兼数职,平时大部分时间被抽调到其他岗位从事经济、管理等工作,真正用在文化工作上的精力很少,文化工作无规划、无目标。另一方面,在文化站长选人用人上缺乏针对性,造成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整体学历较低,业务技能较差;再加上由于基层文化工作条件简陋、设施严重不足、设备陈旧落后、运行经费短缺,有些同志从事文化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基层文化工作、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投资主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目前,彭水县基层文化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主要是依靠中省补助资金和政府的有限投入,社会力量投资还处于空白,多元、稳定的投入机制还未形成。一条腿走路的现象致使黔中文化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三、关于彭水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明确提出:“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全面推进我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在努力开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2010年第8期党建杂志)一文中指出“要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形成覆盖到位、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和工作网络。要推动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向基层、农村倾斜,扩大覆盖、消除盲点,努力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社区有文化中心的目标。”根据这一指示和中办发〔2007〕21号文件要求,我县急需出台一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规划。建议由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发改、财政、建设、教育、民政、文化、体育、广电等部门协作,各乡镇政府配合,对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从改善基层文化设施入手,有计划、有步骤的推动全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在各乡镇都有一些闲置房屋,它们主要是一些垂直部门设在乡镇的站、所取消后腾出来的,如果将这些房屋进行适当改造、装修,将其建设成综合文化站,既节约了资金,减轻了乡镇负担,又解决了乡镇文化站设施不足的问题。对于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可以根据情况新建文化站。力争到2015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每个村有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的目标,覆盖全县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2、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积极探索建立以乡镇为主、县乡适当补助的政府投入保障体制,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的建设,由县文化旅游局负责监督资金利用情况;县级财政根据市里的补助,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其他资金由乡镇财政资金解决。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服务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的作用,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3、强化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考核。加强对乡镇文化建设工作考核,是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在继续加强对乡镇基层文化建设项目目标任务进行动态管理的基础上,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项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与经济发展的任务目标一起考核,促使乡镇政府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协调发展。考核内容应该包括领导重视、经费投入、基础设施、业务工作等,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