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战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落秋中文网 www.luoqiu.me,最快更新百战奇略最新章节!
凡与敌战,山川之夷险,道路之迂直,必用乡人引而导之,乃知其利,而战则胜。法曰:“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汉武帝时,匈奴比岁入寇,所杀掠甚众。元朔五年春,今卫青将三万骑出塞,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遂醉卧帐中。汉兵夜至,围,右贤王遂大惊,独与其爱妾一人、骑兵数百,溃围夜逃北去。汉遣轻骑校尉郭成等追四百里,弗及,得虏裨王十余人,男女万五千余口,畜马数百万。于是,青率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立号而归。皆用校尉。
张骞以尝使大夏,留匈奴久,导军,善知水草处,大军得以无饥渴之患焉。
<b>译文</b>
大凡同敌人作战,对于山川的平坦或险要,道路的曲折或直捷,一定要用当地人来引导,才能了解哪里地形对我有利,这样,打起仗来,就能取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作战中不使用乡导的,就不能获得地利之助。”西汉武帝时期,匈奴连年入侵边境,所过杀人掠物甚为严重。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春天,武帝命令卫青率领三万骑兵北出边塞,对匈奴实施反击。时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到达不了他的军营、于是醉酒而安卧于军帐之中。汉军乘夜抵达这里,迅速包围了匈奴军营,右贤王大惊失色,独自和爱妾一人,在数百骑兵的护卫下,突出重围连夜向北逃走。汉军派轻骑校尉郭成等将随后追击四百里,没有追上右贤王,但俘获其偏将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缴获其牲畜数百万头。于是,卫青率兵凯旋而归,到达边境时,汉武帝所派使者手捧大将军印,就在军营中授任卫青为大将,其余诸将都以其所部统归卫青指挥,并给以封号而回。汉军此次反击匈奴作战的胜利,是因为用了曾经出使大夏时长期困留于匈奴的汉朝校尉张骞作向导,熟悉哪些地方有水草,从而使汉军免遭饥渴威胁的结果。
<b>解析</b>
本篇以导战为题,取义“导引”旨在阐述使用乡导对于作战的重要作用问题。它认为,对于作战地区的地形条件怎样,只有以当地人作向导,才能了解和掌握;也只有在充分利用地形条件时,打起仗来才能获胜。战争总是在一定的空间地域中进行。作战地区的地形条件怎样,对作战双方都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避开不利地形,而利用有利地形,这历来是为兵家所极为重视的问题。在利用地形上,要做到趋利避害,使用当地熟悉情况的人作向导,这在侦察手段和侦察技术落后的古代作战中,是被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本篇引录孙子兵法的“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的论述,恰好真实地证明了“乡导”在古代作战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西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大将军卫青奉汉武帝之命,率领骑兵反击匈奴右贤王入侵的战争,汉军之所以能够比较顺利地取得作战的胜利,就一定意义上讲,是有熟悉匈奴地理情况的随军校尉张骞起了重要向导作用的结果。张骞是西汉著名外交家,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他奉命第一次出使西域,中途竟被匈奴扣留长达十一年。在此期间,他注意了解和掌握匈奴的自然地理情况和风物人情。回国之后,于元朔五年参加了卫青所指挥的反击匈奴入侵的作战,为大将卫青实施正确作战指导,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匈奴地形条件情况,使汉军虽深入荒漠之中,却能“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见汉书-张骞传),从而确保了汉军自卫反击作战的完全胜利。
凡与敌战,山川之夷险,道路之迂直,必用乡人引而导之,乃知其利,而战则胜。法曰:“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汉武帝时,匈奴比岁入寇,所杀掠甚众。元朔五年春,今卫青将三万骑出塞,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遂醉卧帐中。汉兵夜至,围,右贤王遂大惊,独与其爱妾一人、骑兵数百,溃围夜逃北去。汉遣轻骑校尉郭成等追四百里,弗及,得虏裨王十余人,男女万五千余口,畜马数百万。于是,青率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立号而归。皆用校尉。
张骞以尝使大夏,留匈奴久,导军,善知水草处,大军得以无饥渴之患焉。
<b>译文</b>
大凡同敌人作战,对于山川的平坦或险要,道路的曲折或直捷,一定要用当地人来引导,才能了解哪里地形对我有利,这样,打起仗来,就能取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作战中不使用乡导的,就不能获得地利之助。”西汉武帝时期,匈奴连年入侵边境,所过杀人掠物甚为严重。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春天,武帝命令卫青率领三万骑兵北出边塞,对匈奴实施反击。时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到达不了他的军营、于是醉酒而安卧于军帐之中。汉军乘夜抵达这里,迅速包围了匈奴军营,右贤王大惊失色,独自和爱妾一人,在数百骑兵的护卫下,突出重围连夜向北逃走。汉军派轻骑校尉郭成等将随后追击四百里,没有追上右贤王,但俘获其偏将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缴获其牲畜数百万头。于是,卫青率兵凯旋而归,到达边境时,汉武帝所派使者手捧大将军印,就在军营中授任卫青为大将,其余诸将都以其所部统归卫青指挥,并给以封号而回。汉军此次反击匈奴作战的胜利,是因为用了曾经出使大夏时长期困留于匈奴的汉朝校尉张骞作向导,熟悉哪些地方有水草,从而使汉军免遭饥渴威胁的结果。
<b>解析</b>
本篇以导战为题,取义“导引”旨在阐述使用乡导对于作战的重要作用问题。它认为,对于作战地区的地形条件怎样,只有以当地人作向导,才能了解和掌握;也只有在充分利用地形条件时,打起仗来才能获胜。战争总是在一定的空间地域中进行。作战地区的地形条件怎样,对作战双方都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避开不利地形,而利用有利地形,这历来是为兵家所极为重视的问题。在利用地形上,要做到趋利避害,使用当地熟悉情况的人作向导,这在侦察手段和侦察技术落后的古代作战中,是被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本篇引录孙子兵法的“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的论述,恰好真实地证明了“乡导”在古代作战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西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大将军卫青奉汉武帝之命,率领骑兵反击匈奴右贤王入侵的战争,汉军之所以能够比较顺利地取得作战的胜利,就一定意义上讲,是有熟悉匈奴地理情况的随军校尉张骞起了重要向导作用的结果。张骞是西汉著名外交家,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他奉命第一次出使西域,中途竟被匈奴扣留长达十一年。在此期间,他注意了解和掌握匈奴的自然地理情况和风物人情。回国之后,于元朔五年参加了卫青所指挥的反击匈奴入侵的作战,为大将卫青实施正确作战指导,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匈奴地形条件情况,使汉军虽深入荒漠之中,却能“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见汉书-张骞传),从而确保了汉军自卫反击作战的完全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