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归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落秋中文网 www.luoqiu.me,最快更新长袍马褂文集最新章节!
一路艰难,几度蹉跎,终于到了易县,为了去看看清西陵,实际上只是去看看雍正而已。这个毁誉几多的皇帝。
(一)
易县离北京并不算远,然而也并不太近。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不曾成为旅行社的路线。
所以尽管是中午,泰陵依然门可罗雀。金水桥下是缓缓的河水,被风吹起片片涟漪。
很多年前,高渐离在那条萧瑟的易水边击筑吟唱道,风潇潇呵,易水寒,你这一去呵,再也不回来。
荆轲踏着歌声,捧着那装着督亢地图的匣子踏上了不归路。易水边的芦苇白茫茫的一片,在高渐离悲亢的歌声中微微瑟索,和着飘飘的衣带,远远望去竟是一片缟素。
后来,公元1722年,又一片缟素,康熙皇帝驾鹤西去,爱心觉罗胤禛捧着那块象征无上权力的玉玺登上了人生的顶峰。
高处不胜寒。
这又是一条铺着万岁万岁万万岁的不归路。
(二)
泰陵久已无人修缮,紧闭的碑亭大门上挂着生了锈的铁锁。从门缝中看进去,狭小的空间里立着一块阴森森的石碑,阳光透过破碎的木头窗户照进去扬起淡淡的尘埃,隐匿了石碑上本就微薄的文字。
泰陵的神道很长,原本气派的青石条砖早就成了碎石的土路。长长的神道上只有我一个人,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往后看不见火焰牌坊,往前看不见享殿宝顶。虽然已经疲惫,然而却只有继续走,道旁的风景是总也不变的青松,思维都开始麻木。然而却只有继续走下去。
这好像一种状态,骑虎难下。
就像1723年的胤禛,他不再是可以躲进小楼成一体的雍亲王——不管是真心或者假意,那总有一条做一个闲散宗室的理论上的退路,也不是已经盖棺定论被万世景仰的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不仅如此,他还背负着一个杀父篡位的嫌疑。然而,坐上那明黄的龙椅,就没有了退路。
他有一块寿山石的图章,上面只是刻了三个字:为君难。那还只是雍正元年的正月。他用这一方红色的双璃珏扁钮寿山石向过往告别。那些虽然是血雨腥风却也有过温柔缱绻的过往。
他曾经写过这样的诗:
翻飞挺落叶初开,怅怏难禁独倚栏。
两地西风人梦隔,一天凉雨雁声寒。
惊秋剪烛吟新句,把酒论文忆旧欢。
辜负此时曾有约,桂花香好不同看。
——仲秋有怀
曾经,也有过新秋的落落雨声洒在窗外,把屋里的一支红烛衬的格外可爱;曾经,也有过淡淡的西风抚过书页,把对面的温柔浅笑衬的像稍纵即逝的梦境。然而到底是辜负了良辰美景,桂花一年年的落下,零落成泥碾作土,依然如故的馨香中却再也寻不见相望的眼眸。
为君难,为君难,却还是要在这孤家寡人的路上一路走下去。不要回头,不敢回头。
(三)
泰陵的主体建筑是享殿。
享殿的彩绘早已斑驳脱落,露出原色的木梁。大殿立柱上包着的镶金龙纹也被剥去了一半,剩下的犬牙差互,平白的生出一种萧条的悲凉来。
而陈列的展览大多是复制的故宫的陈设,显得粗制滥造。只是在一旁有几幅雍正的画像,显出一点真实的存在感——虽然依然是复制品却总算让人知道,这是雍正。
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宴游图,也有朗士宁画的那幅著名的带着假发的油画。
宴游图上总是人物景物交互繁杂,然而却总能一眼就看见他。不仅仅是因为他总是被画的不合比例的突出,还因为他的表情。
不论是静是动,他总是有着一副不变的表情,低垂的眼脸,像在看着你,又像是看着他也不知道在哪里的未来,紧抿的嘴唇,似乎只有如此才掩的住要溢出来的苦笑。但退后一步,他却又只是那个庄严的,不失礼数和风度的帝王。
为君难的那一个难字,不是相伴的梦魇,而是一个双面绣着的咒符,一面是君,一面是难,从他捧着玉玺一步步走向太和殿上高高的龙椅之时,这个难字就在他的身体里扎了根。
他一步步的把胤禟削爵,流放,他一天天的把曾经的八王党抽干骨血,他把年羹尧捧到天上,然后一点点的抽掉手臂,他把弘时逐出宗籍,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当差终于,天下人的冷笑和咒骂就像海啸一般排山倒海而来。
他是错了。这一步步一桩桩到底哪个不错呢?他天天对着佛祖,佛祖到底看得见看不见?下一世,只怕是无间地狱。但是,他又能怎么办呢?谁也没有说好人是明君,然而明君却一定是好人。他想当明君,然而不除去这些蠢蠢欲动的谋逆他怕是连个君也当不成,何谈明。
但天下人看到的只是康熙的盛世却不见康熙末年的亏空,天下人只道他是不顾体面却也没有人来想一想他一个人要怎样的维持一个偌大的国家。
他是个倔强的人,甚至有些叛逆。清流的非议只有让他更坚定的走着自己的路。但平静之下是一触即发的火山。曾静做了那块搅动火山的石块。
曾静,一个书生,撺掇着边关大将谋反,还一条条一款款的理由说的义正辞严。看着岳中琪的密折,他一定在笑,笑得浑身发抖,笑得朱砂滴落在奏折上,笑得眼睛模糊不清,笑的这紫禁城里阴暗的黎明更加的混沌。笑的他似乎再也没有力气去趟过面前的这条湍急的河流,但回头,却也并没有路。
他于是坐下来为自己辩护,然而一坐下来他发现要说的实在太多以致于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开口,他向曾静说,向他的儿子们说,向天下人说,却并没有太多人听听他在说什么。辩护,本就是个虚无缥缈的事情,信与不信并不取决于他说什么,而在于别人信什么。当这成见已深,而辩护的人并没有拿出苏秦张仪一般的技巧的时候,反而适得其反。
好在,他是君,清流的非议不过也只是爬满袍子的虱子,虽然如骨鲠在喉却也不至于没了性命。
而时间却是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按时的落了下来。
(四)
走过宝城下的洞门时,每一个脚步都被放大,有了回响,在空荡的洞门间回响。实际上,我们并不真的害怕走过的路,我们害怕的只是回头去看,去听自己的脚步。
爬上宝城可以沿着石板路绕着宝顶一圈。
宝顶上林木葱郁。
我试图照下一张相片,然而从取景框里看过去,那只是一个有些弧度的树林。想了想,我还是放下了相机。
静静的坐在宝城的垛口间,看着一阵阵的风吹的松林哗哗的响,风过之后,是安静的沉默,然后又是哗哗的响声。就像是海水的潮涨潮落,跟随着每一次月亮的阴晴圆缺周而复始。像是每一次的日出日落,伴随着地球缓缓的绕过太阳。那些都是永恒,而终于,他也成了永恒。我们计算着潮涨潮落,却终不能去阻止它的发生,就像我们评论着他的功过成败但他已经不会急急的辩解一样。
这时候,所谓难,或者苦就像是没了肉体的灵魂,倒真的是不存在了。存在的只有白纸黑字,清晰的晃眼睛的那个忍。
(五)
从宝城望下去可以看到很远,看到来时的路。一进一进的殿,门,神道。然而却像是一枚硬币,来时是阳面,去时就是阴面了。何其相似,然而终于不同。
就像我们永远也复制不出曾经发生了什么,再好的故事也总是故事。故事的主角也总是我们心中的雍正。真正的那一个,我怀疑他是否还愿意去说一说自己的故事,因为我们总是害怕回头看看自己的脚印。
就像易水已然干涸,因为那里面凝着荆轲的记忆。
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然而到底,他们都不算是勇士。
或者,是我们不希望他们是所谓真的勇士。
鲜血和惨淡的人生,何必在过去之后再复习一次。
今生已过矣,祈祷的,只是那一个带着年轻的青草味的春天而已。
一路艰难,几度蹉跎,终于到了易县,为了去看看清西陵,实际上只是去看看雍正而已。这个毁誉几多的皇帝。
(一)
易县离北京并不算远,然而也并不太近。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不曾成为旅行社的路线。
所以尽管是中午,泰陵依然门可罗雀。金水桥下是缓缓的河水,被风吹起片片涟漪。
很多年前,高渐离在那条萧瑟的易水边击筑吟唱道,风潇潇呵,易水寒,你这一去呵,再也不回来。
荆轲踏着歌声,捧着那装着督亢地图的匣子踏上了不归路。易水边的芦苇白茫茫的一片,在高渐离悲亢的歌声中微微瑟索,和着飘飘的衣带,远远望去竟是一片缟素。
后来,公元1722年,又一片缟素,康熙皇帝驾鹤西去,爱心觉罗胤禛捧着那块象征无上权力的玉玺登上了人生的顶峰。
高处不胜寒。
这又是一条铺着万岁万岁万万岁的不归路。
(二)
泰陵久已无人修缮,紧闭的碑亭大门上挂着生了锈的铁锁。从门缝中看进去,狭小的空间里立着一块阴森森的石碑,阳光透过破碎的木头窗户照进去扬起淡淡的尘埃,隐匿了石碑上本就微薄的文字。
泰陵的神道很长,原本气派的青石条砖早就成了碎石的土路。长长的神道上只有我一个人,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往后看不见火焰牌坊,往前看不见享殿宝顶。虽然已经疲惫,然而却只有继续走,道旁的风景是总也不变的青松,思维都开始麻木。然而却只有继续走下去。
这好像一种状态,骑虎难下。
就像1723年的胤禛,他不再是可以躲进小楼成一体的雍亲王——不管是真心或者假意,那总有一条做一个闲散宗室的理论上的退路,也不是已经盖棺定论被万世景仰的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不仅如此,他还背负着一个杀父篡位的嫌疑。然而,坐上那明黄的龙椅,就没有了退路。
他有一块寿山石的图章,上面只是刻了三个字:为君难。那还只是雍正元年的正月。他用这一方红色的双璃珏扁钮寿山石向过往告别。那些虽然是血雨腥风却也有过温柔缱绻的过往。
他曾经写过这样的诗:
翻飞挺落叶初开,怅怏难禁独倚栏。
两地西风人梦隔,一天凉雨雁声寒。
惊秋剪烛吟新句,把酒论文忆旧欢。
辜负此时曾有约,桂花香好不同看。
——仲秋有怀
曾经,也有过新秋的落落雨声洒在窗外,把屋里的一支红烛衬的格外可爱;曾经,也有过淡淡的西风抚过书页,把对面的温柔浅笑衬的像稍纵即逝的梦境。然而到底是辜负了良辰美景,桂花一年年的落下,零落成泥碾作土,依然如故的馨香中却再也寻不见相望的眼眸。
为君难,为君难,却还是要在这孤家寡人的路上一路走下去。不要回头,不敢回头。
(三)
泰陵的主体建筑是享殿。
享殿的彩绘早已斑驳脱落,露出原色的木梁。大殿立柱上包着的镶金龙纹也被剥去了一半,剩下的犬牙差互,平白的生出一种萧条的悲凉来。
而陈列的展览大多是复制的故宫的陈设,显得粗制滥造。只是在一旁有几幅雍正的画像,显出一点真实的存在感——虽然依然是复制品却总算让人知道,这是雍正。
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宴游图,也有朗士宁画的那幅著名的带着假发的油画。
宴游图上总是人物景物交互繁杂,然而却总能一眼就看见他。不仅仅是因为他总是被画的不合比例的突出,还因为他的表情。
不论是静是动,他总是有着一副不变的表情,低垂的眼脸,像在看着你,又像是看着他也不知道在哪里的未来,紧抿的嘴唇,似乎只有如此才掩的住要溢出来的苦笑。但退后一步,他却又只是那个庄严的,不失礼数和风度的帝王。
为君难的那一个难字,不是相伴的梦魇,而是一个双面绣着的咒符,一面是君,一面是难,从他捧着玉玺一步步走向太和殿上高高的龙椅之时,这个难字就在他的身体里扎了根。
他一步步的把胤禟削爵,流放,他一天天的把曾经的八王党抽干骨血,他把年羹尧捧到天上,然后一点点的抽掉手臂,他把弘时逐出宗籍,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当差终于,天下人的冷笑和咒骂就像海啸一般排山倒海而来。
他是错了。这一步步一桩桩到底哪个不错呢?他天天对着佛祖,佛祖到底看得见看不见?下一世,只怕是无间地狱。但是,他又能怎么办呢?谁也没有说好人是明君,然而明君却一定是好人。他想当明君,然而不除去这些蠢蠢欲动的谋逆他怕是连个君也当不成,何谈明。
但天下人看到的只是康熙的盛世却不见康熙末年的亏空,天下人只道他是不顾体面却也没有人来想一想他一个人要怎样的维持一个偌大的国家。
他是个倔强的人,甚至有些叛逆。清流的非议只有让他更坚定的走着自己的路。但平静之下是一触即发的火山。曾静做了那块搅动火山的石块。
曾静,一个书生,撺掇着边关大将谋反,还一条条一款款的理由说的义正辞严。看着岳中琪的密折,他一定在笑,笑得浑身发抖,笑得朱砂滴落在奏折上,笑得眼睛模糊不清,笑的这紫禁城里阴暗的黎明更加的混沌。笑的他似乎再也没有力气去趟过面前的这条湍急的河流,但回头,却也并没有路。
他于是坐下来为自己辩护,然而一坐下来他发现要说的实在太多以致于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开口,他向曾静说,向他的儿子们说,向天下人说,却并没有太多人听听他在说什么。辩护,本就是个虚无缥缈的事情,信与不信并不取决于他说什么,而在于别人信什么。当这成见已深,而辩护的人并没有拿出苏秦张仪一般的技巧的时候,反而适得其反。
好在,他是君,清流的非议不过也只是爬满袍子的虱子,虽然如骨鲠在喉却也不至于没了性命。
而时间却是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按时的落了下来。
(四)
走过宝城下的洞门时,每一个脚步都被放大,有了回响,在空荡的洞门间回响。实际上,我们并不真的害怕走过的路,我们害怕的只是回头去看,去听自己的脚步。
爬上宝城可以沿着石板路绕着宝顶一圈。
宝顶上林木葱郁。
我试图照下一张相片,然而从取景框里看过去,那只是一个有些弧度的树林。想了想,我还是放下了相机。
静静的坐在宝城的垛口间,看着一阵阵的风吹的松林哗哗的响,风过之后,是安静的沉默,然后又是哗哗的响声。就像是海水的潮涨潮落,跟随着每一次月亮的阴晴圆缺周而复始。像是每一次的日出日落,伴随着地球缓缓的绕过太阳。那些都是永恒,而终于,他也成了永恒。我们计算着潮涨潮落,却终不能去阻止它的发生,就像我们评论着他的功过成败但他已经不会急急的辩解一样。
这时候,所谓难,或者苦就像是没了肉体的灵魂,倒真的是不存在了。存在的只有白纸黑字,清晰的晃眼睛的那个忍。
(五)
从宝城望下去可以看到很远,看到来时的路。一进一进的殿,门,神道。然而却像是一枚硬币,来时是阳面,去时就是阴面了。何其相似,然而终于不同。
就像我们永远也复制不出曾经发生了什么,再好的故事也总是故事。故事的主角也总是我们心中的雍正。真正的那一个,我怀疑他是否还愿意去说一说自己的故事,因为我们总是害怕回头看看自己的脚印。
就像易水已然干涸,因为那里面凝着荆轲的记忆。
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然而到底,他们都不算是勇士。
或者,是我们不希望他们是所谓真的勇士。
鲜血和惨淡的人生,何必在过去之后再复习一次。
今生已过矣,祈祷的,只是那一个带着年轻的青草味的春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