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落秋中文网 www.luoqiu.me,最快更新待摊痛苦文集最新章节!
明亮的假日午后,她一个人躺在家中。在the mountain of woman悠远恬静的乐曲声中沉沉睡去。纯粹的爱尔兰音乐仿佛来自神秘圣洁的天国,充满感伤而恒久的爱。灵魂受着它的牵引越来越深地沉入时间之河。渐渐地,听不到物质世界发出的任何声音。
不知陷入这样无意识的梦境有多久,像是寻着一条幽静熟悉的小路用力回首,却无论怎样也难以抵达尽头,而后不知不觉在无限失落的时刻被忧伤的曲调唤醒。睡意全消。睁大眼睛看着眼前片刻不离的几件物品:手机,mp3,眼镜,书,相机。忽然就落下泪来。究竟从什么时候起,冗杂的物质生活中,这些简单物品成为她精神的全部寄托。
泪水是真实的,记录了她心中那些渐渐不愿表露的声音。随着浮光掠影般闪过的华年隐匿起来的情感。
过几日是母亲节,她知道,这一刻,她的泪是为母亲而流。
那个二十岁就背井离乡,随一个相识不久的陌生男子来到寒冷北方的女子。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善良,贤淑,勤劳,质朴。意志坚定,又沉默隐忍。在远离亲人,远离故土的三十年光阴里,常有浓郁的乡愁在她心中漫溢。只是从不在外人面前表达。从不。
二十五岁时,她和他为了生活琐事而争吵,半夜里爬起来靠着冰冷的床沿伤心哭泣。举目无亲的小镇无处可去,无人可以倾诉。只有窗外大片大片被黑暗吞没的夜色,紧紧罩住寂寞心灵深处那缕不能轻易触碰的乡愁。
回不去了。她告诉自己。故乡在远方,在随处可见又遥不可及的天边,在记忆深处母亲充满慈爱与温情的目光里。
三十年后,当岁月的刻刀把她也雕塑成一位慈祥的母亲时,她的女儿亦和她一样在情意流转的世间学会收敛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她爱她,但从不在她面前表达,从不。甚至连牵手都很少有过。
只能在这样闲适的假期,趁她随父亲去朋友家赴宴的机会,以如此隐蔽的方式在沉湎于对旧事的怀念中时,尽情地流泪,放任地宣泄藏在内心深处那些潮湿的感动。默默的,没有任何声音。象遥远而安宁的记忆,带给她无限的温暖和慰藉。
从前,她总是固执地认为人的记忆有新旧之分,在岁月的更叠中互相交织、叠加和放逐。此消彼长。但现在,她相信,有些记忆是穷尽一生也无法释怀的。象心海里起伏的岛屿。在苍凉流转的时光中,它们并未被遗忘,只是漂浮地沉睡着。因那都是些爱的沉积,是永远不求回报的恩慈。
她相信,母爱是会成长的树。当她还蜷缩在母亲的腹中时,母亲已经把爱的种子埋在她的心间。之后,这粒种子随她的出生而生根、发芽,随她的成长一年年粗壮。最后长成一棵苍翠挺拔的大树,由内向外散发着浓郁的芬芳。
她相信这些在心底里沉淀下来的东西。只是无论怎样都阻挡不住光阴。那些旧的时光,永远与生命的脚步背道而驰。
有时,她翻看小时候的黑白照片,希望自己能够回到童年时代。怀念那时的连衣裙,皮凉鞋,还有发卡。穿过的很多衣服都是她亲手剪裁和缝制的。虽然无论从颜色、质地还是款式上和现在的童装都无法相比。但她知道那时候,她是她心中的公主,无论自己怎样省吃俭用都要把她打扮得可爱漂亮。
她何尝不是一个爱美的女子。旧相册里收藏着一张她从遥远家乡带过来的照片。十八岁的她穿着颜色鲜艳的朝鲜服和同学表演舞蹈,粗粗的两条大辫子从脖颈两侧垂下来搭在胸前。那时的她,有清澈的眼神,纯粹的笑容。那是她亮丽青春仅有的明证。
后来,她嫁人后不久,黑发不见了。青春亦被粗布包裹起来。那张手扶着自行车的照片,她一身黄绿色的卡布中山装和街道一样陈旧黯淡,把一个年轻女子优美的曲线全部遮盖。只有脸上的笑容是甜美的。那是从她心里开出来的花,因为有爱,所以灿烂。
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她们的生活十分困窘,性情温柔刚烈的她意志始终坚定。为改变家境,创造好的物质生活条件,除了照顾一个男人和两个女儿以外,她付出的努力和劳动并不比男人少。做缝纫工,车间工人,售票员,出纳员,法律顾问。一日日,一年年的光阴流转,不停变换的是职业,不变的却是内心执着坚定的爱。
是爱,支撑着她的精神,给她无限力量。甘愿承担,恒久忍耐。
只是被沧桑岁月埋没的青春成为心里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待两个女儿读书时,她给她们买过许多款式、质地各异的艳丽衣服。红色居多。有时,她会对着镜子拿这些衣服放在自己的胸前比划,开始无限欢喜,最后常常是无奈叹息。她知道,她已错过它们。
家境渐渐富裕后,她依然保持着勤俭的性格。很多次,出差回来精疲力尽,舍不得花钱打车,从车站徒步走回家,脚累得又肿又痛。她和父亲、妹妹因此经常心疼地嗔怪她对自己太过苛刻。终是不改。
她大二时的一个周末,回家度过假期后乘周日下午二点多的车返校。距离车进站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了。她要打车,她却坚持着要骑自行车送她。激烈争吵后终于没有拗过她。
炎夏的午后,烈日当头,因为担心赶不上车,她竭尽全力把车蹬得飞快。坐在后座上的她一路在心里与她怄气。到了车站后,她挤去人群中为她买票。她接过票后仍有些怨气地说了句“我走了”头也不回地把她甩在身后。她一路紧随着追到月台。
她跳上火车,挤到车厢连接处,透过污浊的窗玻璃,看隔在车厢外面的她,一边用手擦拭额头上的汗水,一边向车厢内张望,眼睛忽然潮湿,心里充满了自责与愧疚,泪水簌簌而下。
炽热的阳光下,她的眼睛被刺得睁不开,手腕轻轻搭在额头遮挡日光。脸上一块块黄褐色的妊娠斑、褐斑被汗水浸湿,使整张脸又亮又花,看上去更加沧桑。火车缓缓开动。她小跑着跟了几步,挥手向她告别,要她好好照顾自己。
她也向她挥手,心底的疼痛激烈起伏,如潮水一般汹涌。后悔先前那样和她争执。
多少年后,她在月台上挥手送她的这一幕,像老影片中一幅定格的画面,一直牢牢印在她的记忆中。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如果她更早地懂得母爱,她会珍惜和她在一起的每一个瞬间。因为就生命的轨迹而言,虽然她们之间是生命与生命的延续的关系,但彼此亦是彼此的过客。她给了她生命,笑着把她带来尘世,她却要哭着把她送去虚无。在彼此生命轨迹的分岔路口,清楚地看到时光的界限。
九岁的一天,她在姑妈家玩,忽然间问起一个奇怪的问题:人都会死吗?姑妈说会的。她没有再追问什么。跑出去门外,躲在墙角里偷偷地哭。想到妈妈有一天会离开,第一次对死亡有了深刻的认识,第一次对生命的终结感到惧怕。
第一次知道,一些爱过的人,是会消失的。
现在,她是真的老了。有时她回家看到她对着镜子,用细齿木梳一下一下梳着灰白的两鬓,自己为自己染发,心里一阵阵酸楚的疼痛。越是爱她,越是难以表达。
在这样一个以虚伪迎合虚伪、以冷漠对抗冷漠的商业社会,当浓郁的物质气息将母亲节和其它一些节日的真情被华丽的形式所淹没时,所有沉淀在时光深处的陈年旧事成为她心底里仅存的真实,亦是任何语言不能表达完整的感动。
每年的母亲节这天,很多朋友打电话到花店,请小工扎起大束鲜艳亮丽的康乃馨送去母亲家。她则放下所有的事,回到她身边。其乐融融地一起包饺子,轻松地聊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或是陪她去居士林、普陀寺,和天下许许多多平凡朴实的母亲一起,在上师三宝的圣像面前焚香、诵经。
她不知道这种看不见的虚幻的信仰是否真的能把人带向西方极乐世界,但看到她在执着的追求中获得一份平和释然的心境,便顺着她的心愿陪她一起祈祷。听从她说磕大头、吃斋饭可以消灾免难的教诲,虔诚地在佛祖前叩头。
她半百以后,她欣慰地看到她在她持久的信仰里,一点点成熟、精进,渐渐懂得真正的爱是可以穿越一切的大爱。在一切偏见、狭隘与世俗面前,保持慈悲、清净的心态,因而变得更加宽容、淡定与忍耐。
成年以后的她是个桀骜不驯、隐蔽倔强的女子。妹妹嫁人远走他乡后,她在离家不远的一座城市独自生活。人情冷漠,世态炎凉。渐渐学会一个人承担喧嚣之下的寂寞,繁华背后的苍凉。孤僻清醒,坚定自持。在家人面前,掩饰起生活的真相,始终保持着孩提时代纯真无忧的样子,尽量让她们看到自己生活得很自如,免去她们不必要的担心。可心里亦明知,她对这个而立之年独来独往,漂泊异乡的女儿忧虑不已。
很多时候,她宽慰她,告诉她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
她叹息:那你老了以后怎么办?
她不语。
她脸上露出忧伤凄楚的神色。对这个倔强的女儿心疼致极,又无可奈何。只能默默地承担着一切,竭尽所能地给予。
有一次,她托朋友给她介绍男友,是一家农牧业公司的技术员。为人厚道,年龄也很相当,她用心良苦地劝她试着相处一下。她接受了,可勉为其难地接触几次后,仍因不愿违背自己内心的意愿而放弃了。她很伤心。在听说她和他分手的那个夜里,从来不在她面前抱怨的她,悲痛欲绝地哭诉她内心的焦急和长久以来一直所承受的外界压力。
她低着头,默默流泪。以沉默向她表示了不肯放弃坚持的决心。希望有一天她能明白她对爱与自由,纯净与美好的执着向往。她平静之后,拉过她的手,怜爱地说:“我知道你是与别人不一样的女子。”告诉她,无论她如何选择,她会一直陪在她身边,直到自己步入尘埃的那一天。
是她三十一岁的那年夏天。旧居庭院里的桃花浓烈地盛开,又衰落。
她们一起牵手走过的季节。困惑。分歧。争执。无奈。屈从。她最终所给予她的全部理解与包容,是厚重而不求回报的爱与恩慈,是她存活于这个世间最温暖最坚定有力的支撑。
有的时候她常想,这个十九岁嫁到北方,性情温柔又刚烈的女子。三十几年前,她有长而黑的头发。明眸皓齿,笑容纯真。三十几年后,她身体里蜕变出的两个女儿也已长大成人。这段充满辛酸、充满欢乐的旅程,她的生命是在怎样坎坷多桀的磨砺中变得坚强。
风烛残年,去日苦多。
当周围的同事、朋友陆续为人祖母、为人外婆时,她依然守着相儒以沫的伴侣。生活日渐平和,一心向善。虽财钱不多,却常拿出些旧衣物、旧家俱捐助身边贫苦的乡下朋友。对山长水远、云树遥隔的女儿,亦时常教导要诚实守信,做有情有义、纤尘不染的人。
这一年的春天来得特别迟,特别慢。
母亲节的前夕,她想了很久,没什么可她心思的礼物可选,忽在一家礼品店偶拾一套禅修塔罗。这套由梵天文化传播公司中心编著的塔罗牌,配书中收集了佛偈、禅学、禅学公案等哲理故事百余篇,是东方禅学与西方塔罗的最佳结合。
得到书的那天,她不胜欣喜。夕阳西下,良辰美景,母女俩恬静地坐在书房的藤椅里,她轻声给她念菩提心论:妄心若起,知而勿随。妄若息时,心源空寂。
她则想起圣经传道书的话:光本是佳美的,眼见日光也是可悦的。人活多年,就当快乐多年,然而也当想到黑暗的日子,因为这日子必多,所要来的都是虚空。
人生就是时间遂道里的一段旅程。沿途所经的黑暗与光明,无可逃避,不被探测。在每一个驿站所邂逅的过客,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识到相伴,随缘聚散,终会分别。只有那个给我们生命,带我们来到世间的人。一起牵手走过漫漫岁月,甘心给予,不求回报。直到有一天,生命终结。
是世间最大的爱,是永存。无止无息。
明亮的假日午后,她一个人躺在家中。在the mountain of woman悠远恬静的乐曲声中沉沉睡去。纯粹的爱尔兰音乐仿佛来自神秘圣洁的天国,充满感伤而恒久的爱。灵魂受着它的牵引越来越深地沉入时间之河。渐渐地,听不到物质世界发出的任何声音。
不知陷入这样无意识的梦境有多久,像是寻着一条幽静熟悉的小路用力回首,却无论怎样也难以抵达尽头,而后不知不觉在无限失落的时刻被忧伤的曲调唤醒。睡意全消。睁大眼睛看着眼前片刻不离的几件物品:手机,mp3,眼镜,书,相机。忽然就落下泪来。究竟从什么时候起,冗杂的物质生活中,这些简单物品成为她精神的全部寄托。
泪水是真实的,记录了她心中那些渐渐不愿表露的声音。随着浮光掠影般闪过的华年隐匿起来的情感。
过几日是母亲节,她知道,这一刻,她的泪是为母亲而流。
那个二十岁就背井离乡,随一个相识不久的陌生男子来到寒冷北方的女子。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善良,贤淑,勤劳,质朴。意志坚定,又沉默隐忍。在远离亲人,远离故土的三十年光阴里,常有浓郁的乡愁在她心中漫溢。只是从不在外人面前表达。从不。
二十五岁时,她和他为了生活琐事而争吵,半夜里爬起来靠着冰冷的床沿伤心哭泣。举目无亲的小镇无处可去,无人可以倾诉。只有窗外大片大片被黑暗吞没的夜色,紧紧罩住寂寞心灵深处那缕不能轻易触碰的乡愁。
回不去了。她告诉自己。故乡在远方,在随处可见又遥不可及的天边,在记忆深处母亲充满慈爱与温情的目光里。
三十年后,当岁月的刻刀把她也雕塑成一位慈祥的母亲时,她的女儿亦和她一样在情意流转的世间学会收敛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她爱她,但从不在她面前表达,从不。甚至连牵手都很少有过。
只能在这样闲适的假期,趁她随父亲去朋友家赴宴的机会,以如此隐蔽的方式在沉湎于对旧事的怀念中时,尽情地流泪,放任地宣泄藏在内心深处那些潮湿的感动。默默的,没有任何声音。象遥远而安宁的记忆,带给她无限的温暖和慰藉。
从前,她总是固执地认为人的记忆有新旧之分,在岁月的更叠中互相交织、叠加和放逐。此消彼长。但现在,她相信,有些记忆是穷尽一生也无法释怀的。象心海里起伏的岛屿。在苍凉流转的时光中,它们并未被遗忘,只是漂浮地沉睡着。因那都是些爱的沉积,是永远不求回报的恩慈。
她相信,母爱是会成长的树。当她还蜷缩在母亲的腹中时,母亲已经把爱的种子埋在她的心间。之后,这粒种子随她的出生而生根、发芽,随她的成长一年年粗壮。最后长成一棵苍翠挺拔的大树,由内向外散发着浓郁的芬芳。
她相信这些在心底里沉淀下来的东西。只是无论怎样都阻挡不住光阴。那些旧的时光,永远与生命的脚步背道而驰。
有时,她翻看小时候的黑白照片,希望自己能够回到童年时代。怀念那时的连衣裙,皮凉鞋,还有发卡。穿过的很多衣服都是她亲手剪裁和缝制的。虽然无论从颜色、质地还是款式上和现在的童装都无法相比。但她知道那时候,她是她心中的公主,无论自己怎样省吃俭用都要把她打扮得可爱漂亮。
她何尝不是一个爱美的女子。旧相册里收藏着一张她从遥远家乡带过来的照片。十八岁的她穿着颜色鲜艳的朝鲜服和同学表演舞蹈,粗粗的两条大辫子从脖颈两侧垂下来搭在胸前。那时的她,有清澈的眼神,纯粹的笑容。那是她亮丽青春仅有的明证。
后来,她嫁人后不久,黑发不见了。青春亦被粗布包裹起来。那张手扶着自行车的照片,她一身黄绿色的卡布中山装和街道一样陈旧黯淡,把一个年轻女子优美的曲线全部遮盖。只有脸上的笑容是甜美的。那是从她心里开出来的花,因为有爱,所以灿烂。
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她们的生活十分困窘,性情温柔刚烈的她意志始终坚定。为改变家境,创造好的物质生活条件,除了照顾一个男人和两个女儿以外,她付出的努力和劳动并不比男人少。做缝纫工,车间工人,售票员,出纳员,法律顾问。一日日,一年年的光阴流转,不停变换的是职业,不变的却是内心执着坚定的爱。
是爱,支撑着她的精神,给她无限力量。甘愿承担,恒久忍耐。
只是被沧桑岁月埋没的青春成为心里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待两个女儿读书时,她给她们买过许多款式、质地各异的艳丽衣服。红色居多。有时,她会对着镜子拿这些衣服放在自己的胸前比划,开始无限欢喜,最后常常是无奈叹息。她知道,她已错过它们。
家境渐渐富裕后,她依然保持着勤俭的性格。很多次,出差回来精疲力尽,舍不得花钱打车,从车站徒步走回家,脚累得又肿又痛。她和父亲、妹妹因此经常心疼地嗔怪她对自己太过苛刻。终是不改。
她大二时的一个周末,回家度过假期后乘周日下午二点多的车返校。距离车进站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了。她要打车,她却坚持着要骑自行车送她。激烈争吵后终于没有拗过她。
炎夏的午后,烈日当头,因为担心赶不上车,她竭尽全力把车蹬得飞快。坐在后座上的她一路在心里与她怄气。到了车站后,她挤去人群中为她买票。她接过票后仍有些怨气地说了句“我走了”头也不回地把她甩在身后。她一路紧随着追到月台。
她跳上火车,挤到车厢连接处,透过污浊的窗玻璃,看隔在车厢外面的她,一边用手擦拭额头上的汗水,一边向车厢内张望,眼睛忽然潮湿,心里充满了自责与愧疚,泪水簌簌而下。
炽热的阳光下,她的眼睛被刺得睁不开,手腕轻轻搭在额头遮挡日光。脸上一块块黄褐色的妊娠斑、褐斑被汗水浸湿,使整张脸又亮又花,看上去更加沧桑。火车缓缓开动。她小跑着跟了几步,挥手向她告别,要她好好照顾自己。
她也向她挥手,心底的疼痛激烈起伏,如潮水一般汹涌。后悔先前那样和她争执。
多少年后,她在月台上挥手送她的这一幕,像老影片中一幅定格的画面,一直牢牢印在她的记忆中。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如果她更早地懂得母爱,她会珍惜和她在一起的每一个瞬间。因为就生命的轨迹而言,虽然她们之间是生命与生命的延续的关系,但彼此亦是彼此的过客。她给了她生命,笑着把她带来尘世,她却要哭着把她送去虚无。在彼此生命轨迹的分岔路口,清楚地看到时光的界限。
九岁的一天,她在姑妈家玩,忽然间问起一个奇怪的问题:人都会死吗?姑妈说会的。她没有再追问什么。跑出去门外,躲在墙角里偷偷地哭。想到妈妈有一天会离开,第一次对死亡有了深刻的认识,第一次对生命的终结感到惧怕。
第一次知道,一些爱过的人,是会消失的。
现在,她是真的老了。有时她回家看到她对着镜子,用细齿木梳一下一下梳着灰白的两鬓,自己为自己染发,心里一阵阵酸楚的疼痛。越是爱她,越是难以表达。
在这样一个以虚伪迎合虚伪、以冷漠对抗冷漠的商业社会,当浓郁的物质气息将母亲节和其它一些节日的真情被华丽的形式所淹没时,所有沉淀在时光深处的陈年旧事成为她心底里仅存的真实,亦是任何语言不能表达完整的感动。
每年的母亲节这天,很多朋友打电话到花店,请小工扎起大束鲜艳亮丽的康乃馨送去母亲家。她则放下所有的事,回到她身边。其乐融融地一起包饺子,轻松地聊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或是陪她去居士林、普陀寺,和天下许许多多平凡朴实的母亲一起,在上师三宝的圣像面前焚香、诵经。
她不知道这种看不见的虚幻的信仰是否真的能把人带向西方极乐世界,但看到她在执着的追求中获得一份平和释然的心境,便顺着她的心愿陪她一起祈祷。听从她说磕大头、吃斋饭可以消灾免难的教诲,虔诚地在佛祖前叩头。
她半百以后,她欣慰地看到她在她持久的信仰里,一点点成熟、精进,渐渐懂得真正的爱是可以穿越一切的大爱。在一切偏见、狭隘与世俗面前,保持慈悲、清净的心态,因而变得更加宽容、淡定与忍耐。
成年以后的她是个桀骜不驯、隐蔽倔强的女子。妹妹嫁人远走他乡后,她在离家不远的一座城市独自生活。人情冷漠,世态炎凉。渐渐学会一个人承担喧嚣之下的寂寞,繁华背后的苍凉。孤僻清醒,坚定自持。在家人面前,掩饰起生活的真相,始终保持着孩提时代纯真无忧的样子,尽量让她们看到自己生活得很自如,免去她们不必要的担心。可心里亦明知,她对这个而立之年独来独往,漂泊异乡的女儿忧虑不已。
很多时候,她宽慰她,告诉她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
她叹息:那你老了以后怎么办?
她不语。
她脸上露出忧伤凄楚的神色。对这个倔强的女儿心疼致极,又无可奈何。只能默默地承担着一切,竭尽所能地给予。
有一次,她托朋友给她介绍男友,是一家农牧业公司的技术员。为人厚道,年龄也很相当,她用心良苦地劝她试着相处一下。她接受了,可勉为其难地接触几次后,仍因不愿违背自己内心的意愿而放弃了。她很伤心。在听说她和他分手的那个夜里,从来不在她面前抱怨的她,悲痛欲绝地哭诉她内心的焦急和长久以来一直所承受的外界压力。
她低着头,默默流泪。以沉默向她表示了不肯放弃坚持的决心。希望有一天她能明白她对爱与自由,纯净与美好的执着向往。她平静之后,拉过她的手,怜爱地说:“我知道你是与别人不一样的女子。”告诉她,无论她如何选择,她会一直陪在她身边,直到自己步入尘埃的那一天。
是她三十一岁的那年夏天。旧居庭院里的桃花浓烈地盛开,又衰落。
她们一起牵手走过的季节。困惑。分歧。争执。无奈。屈从。她最终所给予她的全部理解与包容,是厚重而不求回报的爱与恩慈,是她存活于这个世间最温暖最坚定有力的支撑。
有的时候她常想,这个十九岁嫁到北方,性情温柔又刚烈的女子。三十几年前,她有长而黑的头发。明眸皓齿,笑容纯真。三十几年后,她身体里蜕变出的两个女儿也已长大成人。这段充满辛酸、充满欢乐的旅程,她的生命是在怎样坎坷多桀的磨砺中变得坚强。
风烛残年,去日苦多。
当周围的同事、朋友陆续为人祖母、为人外婆时,她依然守着相儒以沫的伴侣。生活日渐平和,一心向善。虽财钱不多,却常拿出些旧衣物、旧家俱捐助身边贫苦的乡下朋友。对山长水远、云树遥隔的女儿,亦时常教导要诚实守信,做有情有义、纤尘不染的人。
这一年的春天来得特别迟,特别慢。
母亲节的前夕,她想了很久,没什么可她心思的礼物可选,忽在一家礼品店偶拾一套禅修塔罗。这套由梵天文化传播公司中心编著的塔罗牌,配书中收集了佛偈、禅学、禅学公案等哲理故事百余篇,是东方禅学与西方塔罗的最佳结合。
得到书的那天,她不胜欣喜。夕阳西下,良辰美景,母女俩恬静地坐在书房的藤椅里,她轻声给她念菩提心论:妄心若起,知而勿随。妄若息时,心源空寂。
她则想起圣经传道书的话:光本是佳美的,眼见日光也是可悦的。人活多年,就当快乐多年,然而也当想到黑暗的日子,因为这日子必多,所要来的都是虚空。
人生就是时间遂道里的一段旅程。沿途所经的黑暗与光明,无可逃避,不被探测。在每一个驿站所邂逅的过客,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识到相伴,随缘聚散,终会分别。只有那个给我们生命,带我们来到世间的人。一起牵手走过漫漫岁月,甘心给予,不求回报。直到有一天,生命终结。
是世间最大的爱,是永存。无止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