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英雄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落秋中文网 www.luoqiu.me,最快更新丁相宾文集最新章节!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它通过对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描述,艺术地概括了北宋末年人民起义发生、发展直到失败的全过程。作品里所描写的宋江起义,不完全符合历史上宋江起义的史实。它是经过无数作家之手创造性地复制出来的文学作品。水浒传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同类的历史故事,在民间口头传说与民间说唱的阶段就有无数的增饰,最后施耐庵、罗贯中又按照自己的认识重心创作,才出现了这部反映人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作者写作的目的是希望封建统治阶级面对现实,接受经验教训。如李贽忠义水浒传全传序所说:“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君侧也。”因此,作者有意地安排了招安的结局,既然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招安结局,就难免使招安过于理想化和幻想化。再联系水浒传最后成书时的历史背景,元末明初各地起义队伍,除徐寿辉、陈友谅始终没有降元自己称帝外,方国珍、张士诚都不止一次接受过招安。历史上的招安,都是双方势力达到某种程度的均衡,不能消灭对方时,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所采取的一种权益之计。水浒传里所写的招安,却是起义队伍自愿的!这更多的表现了作者的主观色彩。
作者肯定招安的道路,并以之为经纬纂集了所有的水浒故事,这表露了他的局限,也给作品特别是后半部带来一些败笔,应当属于艺术的虚伪。
梁山英雄聚义的主要目标是铲除贪官污吏,替天行道,以期报朝廷。他们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但当他们势力壮大之后,地方官府无力对付时,便与朝廷对抗,斗争的目标转向朝廷的奸佞颇有清君侧之意。
在梁山英雄们幼稚的观念中:“徽宗天子,至圣至明,不期至被奸臣当道,谗佞专权,屈害忠良,深可悯念。当此之时,都是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贼臣,变乱天下,坏国坏家坏民。”
当梁山众英雄在宋江的带领下铁定心要招安降宋时,统治阶级已经在立场上清楚地见到梁山已非一般草寇性质,而是朝廷的敌人,它将使朝廷颠覆,亦将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丧失。因其危害是直接的,远胜于北方的金兵。因此,统治阶级是不可能真正接受梁山英雄的招安的。这在梁山义军势力强大的情况下归顺实为下策。朝廷接受了太尉宿元景的建议,采用招安的办法,进而让义军在征辽和讨方腊的战争中消弱力量,这无疑对统治集团来说是更为高明的策略。当梁山一百零八将平定方腊之后,仅剩宋江,卢俊义等二十七将,十去其八,而且又将他们分散各地或遣归乡里,已经基本上达到瓦解义军的目的了。这时高俅出来收拾残局,誓将梁山义军参与剪除干净。
招安之后的梁山英雄,如戴宗、阮小七、柴进、李应、关胜、呼延灼、朱仝等正将和其他偏将的最后结果并不尽人意,他们大都“自识时务”为了“免受玷污”或学道出家,或还乡为民。其中,戴宗在泰安岳州庙里陪堂出家,一夕无恙,大笑而终;阮小七被奸佞怀挟旧恨,借故诬陷他穿过方腊的龙衣,被迫夺了官诰,依旧回石碣村打鱼为生;柴进曾在方腊处为驸马,看到阮小七的下场,便推称风疾患病,再回沧海郡为民。一场轰轰烈烈的事业转眼化为烟云。对于奸臣当道,谗佞专权,屈害忠良,作者不时流露出惋惜哀愁的感情。最后一段,虽然加上了“徽宗帝梦游梁山泊”的情节,但却仍然掩盖不了梁山英雄惨遭屠杀的事实。作品认识到招安是一条没有出路的路,走了半天又回到作品开始的境地,作者在最后的挽诗中说:“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作者最终没有违背生活真实,但却是作品艺术带有虚伪性。
梁山英雄倒下了,梁山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替天行道”的大旗也带着强烈的讽刺意味倒下了。掩卷反思,梁山英雄在招安之前怎么能不对招安以后的结果进行推测:四大奸臣未除“替天行道”的大义也没有实现,就全部下山接受招安和奸臣心平气和地同朝共事?如若这样“替天行道”的大旗岂不是为了遮人耳目,以众英雄的身家性命为代价来谋取高官厚禄?这是作者在撒谎还是艺术的虚伪!如果梁山英雄对招安后的结果推测,他们还会齐心去招安吗?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有许多本身就是强盗出身,而且干着强盗的勾当。如占山为王:少华山的朱武、陈达、杨春;桃化山的李忠、周通;梁山的王伦——后来被火并、杜迁、宋万;白虎山的孔明、孔亮;清风山的燕顺、王英、郑天寿;对影山的了绿方、郭盛;黄山门的欧朋、蒋敬、马麟、陶宗旺;饮马山的邓飞、孟康、裴宣;芒砀山的樊瑞、项充、李兖;枯树山的鲈旭等等。开黑店人肉作坊的朱贵、张青与孙二娘。江上打劫的张横、张顺。以偷盗为生的时迁、段景柱。他们在江湖上自由惯了,是否会收敛本性服从朝廷约束很是值得怀疑!
还有,被逼上梁山的好汉能不能答应宋江,去招安乞降,更加值得怀疑。被逼上梁山的以林冲最为典型。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虽也有“屈沉在小人之下”的感叹,但由于他处于中层的社会地位,又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所以一直安分守己不想背叛朝廷。后来高俅父子步步紧逼,设法栽赃陷害,他仍然忍气吞声,但是高俅并不肯罢休,竟然又派人从东京赶到沧州来谋杀他,最后在家破人亡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在山神庙亲耳听到陆虞侯等三人讲出火烧草料场置自己于死地的阴谋后,才杀死三人,在风雨之夜走上投奔梁山的道路。林冲的遭遇充分地体现了个“逼”字,他除了走上梁山他已经无路可走了。金圣叹说林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忍”和“狠”他忍得可怕,也狠得可怕。对高衙内夺妻之恨,忍;对冤判发配,忍;对董、薛的谋害,忍;须知这是一般人决不能容忍的。直到火烧草料场,林冲才忍无可忍,才连杀三人投奔梁山。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武松 ,武松为兄报仇,斗杀西门庆,砍杀潘金莲,最后到衙门自首,后来官府受贿加害于他,武松才被逼上梁山。像这样的梁山英雄在社会上已经没有立足之地,贪官污吏使他们家破人亡,妻死家碎。不得已才杀人上梁山避难。应该看到,他们上山已经是山穷水尽,并且不可能有柳暗花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已经对社会有了更清醒更透彻更理智的认识,走上梁山是已经对社会心灰意冷的情况下才走的道路,他会不会随宋江上梁山招安乞降很是值得怀疑。他们都是一介武夫会心平气和地和自己昔日的死敌握手言和吗?会和他们同朝共事吗?特别是林冲,高俅逼得他家破妻亡,什么都没有了,他会招安回去和高俅并肩共事吗?这不能不不说是作者的主观掩饰,已经脱离了人之常情。人都是有情有义有爱有恨的复杂动物,从一出生就受到家人和社会的教诲。在乱世中生长起来的人,非正既邪。林冲虽一介武夫,但不可能不懂天伦之乐,当自己的天伦之乐被人随意毁灭后他会只为了所谓的“忠义”而随宋江去招安乞降吗?
还有形势所迫的朝廷将官,也就是原来是朝廷的将官,奉命攻打梁山结果失败,难以交代而归顺梁山。如水浒传第四十四回的花荣、秦明;第五十五回的关胜。这些人归顺梁山已属无奈之举,如果说他们归顺梁山只是为了追随宋江招安,那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他们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霹雳火秦明。秦明剿梁山失败,被掳上山。宋江等人苦劝秦明入伙,秦明不依。我们来看宋江是怎么做的:“且说秦明一觉直睡到辰牌方醒,跳将起来,洗漱罢,便欲下山。众好汉都来相留道:‘总管,且吃早饭动身,送下山去。’秦明性急的人,便要下山。众人慌忙安排些酒食管待了,取出头盔、衣甲与秦明披挂了,牵过那匹马来,并狼牙棒,先叫人在山下伺候。五位好汉都送秦明下山来,相别了,交还马匹、军器。秦明上了马,拿着狼牙棒,趁天色大明,离了清风山,取路飞奔青州来。到得十里路头,恰好巳牌前后,远远地望见烟尘乱起,并无一人来往。秦明见了,心中自有八分疑忌。到得城外看时,原来旧有数百人家,都被火烧做白地,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秦明看了大惊。打那匹马在瓦砾场上跑到城边,大叫开门时,只见门边吊桥高拽起了,都摆列着军士旌旗,檑木炮石。秦明勒着马,大叫:‘城上放下吊桥,度我入城。’城上早有人看见是秦明,便擂起鼓来,呐着喊。秦明叫道:‘我是秦总管,如何不放我入城?’只见慕容知府立在城上的女墙边,大喝道:‘反贼!你如何不知羞耻!昨夜引人马来打城了,把许多好百姓都杀了,又把许多房屋烧了,今日兀自又来赚哄城门。朝廷须不曾亏负了你,你这斯到如何行此不仁!已自差人奏闻朝廷去了,早晚拿住你时,把你这斯碎尸万段!’秦明大叫:‘公相差矣。秦明因折了人马,又被这斯门捉上山去,方才得脱,昨夜何曾来打城子?’知府喝道:‘我如何不认识你这斯的马匹、衣甲、军器、头盔?城上众人明明地看见你指挥红头子杀人放火,你如何赖得过!便做你输了被擒,如何五百人没有一个逃得回来报信?你如今指望赚开城门取老小,你的妻子今早已都杀了。你若不信,与你头看。军士把枪将秦明妻子首级挑起在枪上,教秦明看。秦明是个性急的人,看了浑家首级,气破胸脯,分说不得,只得叫苦屈。城上弩箭如雨点般射将下来,秦明 只得回避。看见遍野到处火焰兀自未灭。秦明走投无路时,又遇到了宋江等人。宋江在马上欠身道:‘总管何不回青州,独自一骑投何处去?’秦明见问,怒道:‘不知是那个天不盖,地不载,该剐的贼,装做我去打了城子,坏了百姓人家房屋,杀害良民,倒结果了我一家老小,闪的我如今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着我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我若寻见那人时,直打碎这条狼牙棒便罢!’看到这里,不能不怀疑是作者糊涂了还是秦明本就是个愚夫:自己明明是被宋江等人捉上清风山的,而那慕容知府也说的明白,攻打城子、烧了百姓人家房屋、杀害良民的人正是穿着秦明的衣甲头盔,骑着秦明是马匹,使用秦明的兵器。而这些东西当时就都在清风山,除了清风山的人能够用这些东西外,谁还能冒充他秦明?而秦明却没有想到是清风山的人干的坏事?
宋江承认是自己的主意,派人扮作秦明的模样杀人放火。当秦明知道真相后只是在心里寻思:“一则是上界星辰契合;二乃被他们软困,以礼待之;三则又怕斗他们不过,因此只得纳了这口气。”看到这里难免又要怀疑:这宋江给秦明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那宋江攻打朝廷州府能算“忠”吗?那宋江只是为了得到他秦明就毫无理由地指使人杀人放火,伤害无数百姓的性命他能算“义”吗?拒捕抗剿杀人放火打家劫舍也能叫做“忠义之士”?再者,宋江派人攻打城子,杀人放火直接导致秦明的家破妻亡,此等不忠不义又导致自己家破妻亡的人,秦明就会毫无怨言地弃国抛家去追随?只是为了去做一个无名草寇?然后在随宋江去向朝廷招安乞降?这无论如何也是说不通的。我很是怀疑霹雳火秦明为了报家仇国恨,会和宋江等人“直打碎这条狼牙棒便罢!”
在水浒传的第五十六回,徐宁上山,第六十一回的卢俊义上山都是被赚上山的。水泊梁山需要谁,就设计赚谁上山。他们被赚上山之后彼此之间是否会互相信任?就没有担心有人是朝廷派的奸细?再说,这些人会不会下山归顺还是问题,徐宁是皇上身边的护卫,可谓已经是锦衣玉食了。被赚上粱山会甘心落草吗?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卢俊义,卢俊义本属上流社会,名门望族家财万贯。而被梁山英雄还得家破人亡之后,卢俊义就毫无意见地归顺了?这是他太伟大了还是本身就是疯子?存天理灭人欲,这就是他们去追随的“忠义”?这就是宋江等人号召天下英雄的旗号?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首先关注的是自己与亲人、同乡、同胞的生存问题,一切不关心自己的生存条件质量的理论都带有几分云端空论。再者,中华民族自古薄弱的是宗教意识,深厚的是史官文化传统和宗族观念。我们靠着历史的审判——一种长久的家门荣辱来评判自己的作为:“上要对的起列祖列宗,下要问心无愧与儿孙”的宗族意识。徐宁、卢俊义等如何就肯背弃这些而心安气顺地跟宋江落草招安?
作者描述的那些游离出士、农、工、商、匪的人是否会随宋江落草招安?社会依然如他们造反以前的样子,他们会齐心招安?他们难道就没有意识到奸臣未除,贪官未杀“只反贪官,不反朝廷的大义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招安只会自找灭亡吗?虽然,安是招了。可水浒传依然不失为享誉海内外的一部巨著。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梁山众英雄的齐心招安终成后世的疑问。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它通过对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描述,艺术地概括了北宋末年人民起义发生、发展直到失败的全过程。作品里所描写的宋江起义,不完全符合历史上宋江起义的史实。它是经过无数作家之手创造性地复制出来的文学作品。水浒传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同类的历史故事,在民间口头传说与民间说唱的阶段就有无数的增饰,最后施耐庵、罗贯中又按照自己的认识重心创作,才出现了这部反映人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作者写作的目的是希望封建统治阶级面对现实,接受经验教训。如李贽忠义水浒传全传序所说:“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君侧也。”因此,作者有意地安排了招安的结局,既然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招安结局,就难免使招安过于理想化和幻想化。再联系水浒传最后成书时的历史背景,元末明初各地起义队伍,除徐寿辉、陈友谅始终没有降元自己称帝外,方国珍、张士诚都不止一次接受过招安。历史上的招安,都是双方势力达到某种程度的均衡,不能消灭对方时,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所采取的一种权益之计。水浒传里所写的招安,却是起义队伍自愿的!这更多的表现了作者的主观色彩。
作者肯定招安的道路,并以之为经纬纂集了所有的水浒故事,这表露了他的局限,也给作品特别是后半部带来一些败笔,应当属于艺术的虚伪。
梁山英雄聚义的主要目标是铲除贪官污吏,替天行道,以期报朝廷。他们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但当他们势力壮大之后,地方官府无力对付时,便与朝廷对抗,斗争的目标转向朝廷的奸佞颇有清君侧之意。
在梁山英雄们幼稚的观念中:“徽宗天子,至圣至明,不期至被奸臣当道,谗佞专权,屈害忠良,深可悯念。当此之时,都是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贼臣,变乱天下,坏国坏家坏民。”
当梁山众英雄在宋江的带领下铁定心要招安降宋时,统治阶级已经在立场上清楚地见到梁山已非一般草寇性质,而是朝廷的敌人,它将使朝廷颠覆,亦将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丧失。因其危害是直接的,远胜于北方的金兵。因此,统治阶级是不可能真正接受梁山英雄的招安的。这在梁山义军势力强大的情况下归顺实为下策。朝廷接受了太尉宿元景的建议,采用招安的办法,进而让义军在征辽和讨方腊的战争中消弱力量,这无疑对统治集团来说是更为高明的策略。当梁山一百零八将平定方腊之后,仅剩宋江,卢俊义等二十七将,十去其八,而且又将他们分散各地或遣归乡里,已经基本上达到瓦解义军的目的了。这时高俅出来收拾残局,誓将梁山义军参与剪除干净。
招安之后的梁山英雄,如戴宗、阮小七、柴进、李应、关胜、呼延灼、朱仝等正将和其他偏将的最后结果并不尽人意,他们大都“自识时务”为了“免受玷污”或学道出家,或还乡为民。其中,戴宗在泰安岳州庙里陪堂出家,一夕无恙,大笑而终;阮小七被奸佞怀挟旧恨,借故诬陷他穿过方腊的龙衣,被迫夺了官诰,依旧回石碣村打鱼为生;柴进曾在方腊处为驸马,看到阮小七的下场,便推称风疾患病,再回沧海郡为民。一场轰轰烈烈的事业转眼化为烟云。对于奸臣当道,谗佞专权,屈害忠良,作者不时流露出惋惜哀愁的感情。最后一段,虽然加上了“徽宗帝梦游梁山泊”的情节,但却仍然掩盖不了梁山英雄惨遭屠杀的事实。作品认识到招安是一条没有出路的路,走了半天又回到作品开始的境地,作者在最后的挽诗中说:“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作者最终没有违背生活真实,但却是作品艺术带有虚伪性。
梁山英雄倒下了,梁山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替天行道”的大旗也带着强烈的讽刺意味倒下了。掩卷反思,梁山英雄在招安之前怎么能不对招安以后的结果进行推测:四大奸臣未除“替天行道”的大义也没有实现,就全部下山接受招安和奸臣心平气和地同朝共事?如若这样“替天行道”的大旗岂不是为了遮人耳目,以众英雄的身家性命为代价来谋取高官厚禄?这是作者在撒谎还是艺术的虚伪!如果梁山英雄对招安后的结果推测,他们还会齐心去招安吗?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有许多本身就是强盗出身,而且干着强盗的勾当。如占山为王:少华山的朱武、陈达、杨春;桃化山的李忠、周通;梁山的王伦——后来被火并、杜迁、宋万;白虎山的孔明、孔亮;清风山的燕顺、王英、郑天寿;对影山的了绿方、郭盛;黄山门的欧朋、蒋敬、马麟、陶宗旺;饮马山的邓飞、孟康、裴宣;芒砀山的樊瑞、项充、李兖;枯树山的鲈旭等等。开黑店人肉作坊的朱贵、张青与孙二娘。江上打劫的张横、张顺。以偷盗为生的时迁、段景柱。他们在江湖上自由惯了,是否会收敛本性服从朝廷约束很是值得怀疑!
还有,被逼上梁山的好汉能不能答应宋江,去招安乞降,更加值得怀疑。被逼上梁山的以林冲最为典型。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虽也有“屈沉在小人之下”的感叹,但由于他处于中层的社会地位,又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所以一直安分守己不想背叛朝廷。后来高俅父子步步紧逼,设法栽赃陷害,他仍然忍气吞声,但是高俅并不肯罢休,竟然又派人从东京赶到沧州来谋杀他,最后在家破人亡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在山神庙亲耳听到陆虞侯等三人讲出火烧草料场置自己于死地的阴谋后,才杀死三人,在风雨之夜走上投奔梁山的道路。林冲的遭遇充分地体现了个“逼”字,他除了走上梁山他已经无路可走了。金圣叹说林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忍”和“狠”他忍得可怕,也狠得可怕。对高衙内夺妻之恨,忍;对冤判发配,忍;对董、薛的谋害,忍;须知这是一般人决不能容忍的。直到火烧草料场,林冲才忍无可忍,才连杀三人投奔梁山。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武松 ,武松为兄报仇,斗杀西门庆,砍杀潘金莲,最后到衙门自首,后来官府受贿加害于他,武松才被逼上梁山。像这样的梁山英雄在社会上已经没有立足之地,贪官污吏使他们家破人亡,妻死家碎。不得已才杀人上梁山避难。应该看到,他们上山已经是山穷水尽,并且不可能有柳暗花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已经对社会有了更清醒更透彻更理智的认识,走上梁山是已经对社会心灰意冷的情况下才走的道路,他会不会随宋江上梁山招安乞降很是值得怀疑。他们都是一介武夫会心平气和地和自己昔日的死敌握手言和吗?会和他们同朝共事吗?特别是林冲,高俅逼得他家破妻亡,什么都没有了,他会招安回去和高俅并肩共事吗?这不能不不说是作者的主观掩饰,已经脱离了人之常情。人都是有情有义有爱有恨的复杂动物,从一出生就受到家人和社会的教诲。在乱世中生长起来的人,非正既邪。林冲虽一介武夫,但不可能不懂天伦之乐,当自己的天伦之乐被人随意毁灭后他会只为了所谓的“忠义”而随宋江去招安乞降吗?
还有形势所迫的朝廷将官,也就是原来是朝廷的将官,奉命攻打梁山结果失败,难以交代而归顺梁山。如水浒传第四十四回的花荣、秦明;第五十五回的关胜。这些人归顺梁山已属无奈之举,如果说他们归顺梁山只是为了追随宋江招安,那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他们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霹雳火秦明。秦明剿梁山失败,被掳上山。宋江等人苦劝秦明入伙,秦明不依。我们来看宋江是怎么做的:“且说秦明一觉直睡到辰牌方醒,跳将起来,洗漱罢,便欲下山。众好汉都来相留道:‘总管,且吃早饭动身,送下山去。’秦明性急的人,便要下山。众人慌忙安排些酒食管待了,取出头盔、衣甲与秦明披挂了,牵过那匹马来,并狼牙棒,先叫人在山下伺候。五位好汉都送秦明下山来,相别了,交还马匹、军器。秦明上了马,拿着狼牙棒,趁天色大明,离了清风山,取路飞奔青州来。到得十里路头,恰好巳牌前后,远远地望见烟尘乱起,并无一人来往。秦明见了,心中自有八分疑忌。到得城外看时,原来旧有数百人家,都被火烧做白地,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秦明看了大惊。打那匹马在瓦砾场上跑到城边,大叫开门时,只见门边吊桥高拽起了,都摆列着军士旌旗,檑木炮石。秦明勒着马,大叫:‘城上放下吊桥,度我入城。’城上早有人看见是秦明,便擂起鼓来,呐着喊。秦明叫道:‘我是秦总管,如何不放我入城?’只见慕容知府立在城上的女墙边,大喝道:‘反贼!你如何不知羞耻!昨夜引人马来打城了,把许多好百姓都杀了,又把许多房屋烧了,今日兀自又来赚哄城门。朝廷须不曾亏负了你,你这斯到如何行此不仁!已自差人奏闻朝廷去了,早晚拿住你时,把你这斯碎尸万段!’秦明大叫:‘公相差矣。秦明因折了人马,又被这斯门捉上山去,方才得脱,昨夜何曾来打城子?’知府喝道:‘我如何不认识你这斯的马匹、衣甲、军器、头盔?城上众人明明地看见你指挥红头子杀人放火,你如何赖得过!便做你输了被擒,如何五百人没有一个逃得回来报信?你如今指望赚开城门取老小,你的妻子今早已都杀了。你若不信,与你头看。军士把枪将秦明妻子首级挑起在枪上,教秦明看。秦明是个性急的人,看了浑家首级,气破胸脯,分说不得,只得叫苦屈。城上弩箭如雨点般射将下来,秦明 只得回避。看见遍野到处火焰兀自未灭。秦明走投无路时,又遇到了宋江等人。宋江在马上欠身道:‘总管何不回青州,独自一骑投何处去?’秦明见问,怒道:‘不知是那个天不盖,地不载,该剐的贼,装做我去打了城子,坏了百姓人家房屋,杀害良民,倒结果了我一家老小,闪的我如今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着我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我若寻见那人时,直打碎这条狼牙棒便罢!’看到这里,不能不怀疑是作者糊涂了还是秦明本就是个愚夫:自己明明是被宋江等人捉上清风山的,而那慕容知府也说的明白,攻打城子、烧了百姓人家房屋、杀害良民的人正是穿着秦明的衣甲头盔,骑着秦明是马匹,使用秦明的兵器。而这些东西当时就都在清风山,除了清风山的人能够用这些东西外,谁还能冒充他秦明?而秦明却没有想到是清风山的人干的坏事?
宋江承认是自己的主意,派人扮作秦明的模样杀人放火。当秦明知道真相后只是在心里寻思:“一则是上界星辰契合;二乃被他们软困,以礼待之;三则又怕斗他们不过,因此只得纳了这口气。”看到这里难免又要怀疑:这宋江给秦明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那宋江攻打朝廷州府能算“忠”吗?那宋江只是为了得到他秦明就毫无理由地指使人杀人放火,伤害无数百姓的性命他能算“义”吗?拒捕抗剿杀人放火打家劫舍也能叫做“忠义之士”?再者,宋江派人攻打城子,杀人放火直接导致秦明的家破妻亡,此等不忠不义又导致自己家破妻亡的人,秦明就会毫无怨言地弃国抛家去追随?只是为了去做一个无名草寇?然后在随宋江去向朝廷招安乞降?这无论如何也是说不通的。我很是怀疑霹雳火秦明为了报家仇国恨,会和宋江等人“直打碎这条狼牙棒便罢!”
在水浒传的第五十六回,徐宁上山,第六十一回的卢俊义上山都是被赚上山的。水泊梁山需要谁,就设计赚谁上山。他们被赚上山之后彼此之间是否会互相信任?就没有担心有人是朝廷派的奸细?再说,这些人会不会下山归顺还是问题,徐宁是皇上身边的护卫,可谓已经是锦衣玉食了。被赚上粱山会甘心落草吗?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卢俊义,卢俊义本属上流社会,名门望族家财万贯。而被梁山英雄还得家破人亡之后,卢俊义就毫无意见地归顺了?这是他太伟大了还是本身就是疯子?存天理灭人欲,这就是他们去追随的“忠义”?这就是宋江等人号召天下英雄的旗号?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首先关注的是自己与亲人、同乡、同胞的生存问题,一切不关心自己的生存条件质量的理论都带有几分云端空论。再者,中华民族自古薄弱的是宗教意识,深厚的是史官文化传统和宗族观念。我们靠着历史的审判——一种长久的家门荣辱来评判自己的作为:“上要对的起列祖列宗,下要问心无愧与儿孙”的宗族意识。徐宁、卢俊义等如何就肯背弃这些而心安气顺地跟宋江落草招安?
作者描述的那些游离出士、农、工、商、匪的人是否会随宋江落草招安?社会依然如他们造反以前的样子,他们会齐心招安?他们难道就没有意识到奸臣未除,贪官未杀“只反贪官,不反朝廷的大义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招安只会自找灭亡吗?虽然,安是招了。可水浒传依然不失为享誉海内外的一部巨著。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梁山众英雄的齐心招安终成后世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