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
落秋中文网 www.luoqiu.me,最快更新左岸读书最新章节!
不知看左岸的朋友有多少已经做了爸爸?很幸运的是我在去年8月也升级做了爸爸。
我知道为人父母是大多数人的自然规律,但在怎样培养孩子上却没有自然而然的事。我们从一个时代成长起来,受很多思想的禁锢,很多教育方法都出现偏差,很多我们认为习惯了,不知不觉的想法会深深地影响我们孩子的将来,所以怎么做就变得非常重要。在这里我推荐大家阅读一下李开复老师写给家长的一封信,大家也顺便做做笔记。
写了四封给中国学生的信后,许多学生问我:“开复老师,你为什么不写一封信给我们的父母呢?作为一个父亲,你可以分享你教育子女的理念和经验。”
作为一个热衷教育的父亲,我确实有不少教育孩子的经验。但对这封信我一直有些犹豫,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在好几位同学的多次鼓励下,我逐渐意识到了写这封信的重要。我问他们:“如果写一封信给你们的父母,你们会希望我说些什么呢?”他们说:
“告诉我们的父母:我们长大了,真的可以照顾自己。就让我们自己闯一闯,哪怕是碰碰钉子也好。”
“告诉我的父母:你们对我的期望好高,我总是达不到,总觉得对不起你们。我希望你们能够接受一个平凡的我。当你们看到我已经尽力而为时,能不能鼓励鼓励我?”
“告诉我们的父母:我不想做一个读书的机器,我想找到自己的兴趣,希望你们能支持和理解我。”
“告诉我们的父母:我真的好想和你们成为朋友,但我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听了这么多充满热情和期望的话,我提起了笔。我想写出我对家庭教育的真实想法,想与大家分享我的教育理念,想帮助那些平日里疏于交流的父母和孩子,为他们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其实,教育孩子这件事并不是很难,我们只需要把握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培养一个懂事明理、善于学习、自主独立、自信积极、快乐感性的孩子;然后和他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
中国广大的家长朋友们,我希望和你们进行真诚而深入的交流。在教育孩子方面,你们可能比我有经验,也有很多好的方法。我并不强求你们认可我在这封信中谈到的方法和理念,而是希望你们知道,你们的孩子有许多发自内心的话想告诉你们。如果有时间的话,你们最好能和孩子们面对面地谈一谈。如果这封信能够让一些家长知道孩子们藏在心底的话,能够让家长和孩子们彼此沟通和理解,甚至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那么,我写这封信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一、培养懂事明理的孩子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做一个好孩子的必备条件。但是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而是要成为懂事、明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会盲从他人,而不见得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做。懂道理的孩子善于分析每件事背后的原委,他们会在父母讲的话有道理时百分之百地服从,在父母的话不完全正确时则会与父母主动讨论、交流——这样的孩子才是既尊重父母、又坚持原则的好孩子。
虽然我相信启发式教育的优越性,但我同时也相信严格管教的必要。孩子们的成长既需要启发,也需要纪律和规矩。他们既需要培养自信,也需要学习如何自省。
关于“规矩”我总结出了四条定律:
定好规矩,但首先要把与规矩相关的道理讲清楚,不能盲目地要求孩子服从;在规矩的限制范围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预先讲好的惩罚;规矩越少越好,这样才能发挥启发的功效。
另外,父母应尽量抓住每一个“机会教育”——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可借以教导孩子、帮助孩子的小事——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但应当在教育中多用正面的例子,少用负面的例子。比如,如果你想教孩子“见到长辈要主动起立打招呼“,那你自己就必须每次都做到。做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如果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但自己却没有首先做到,这样是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服的。
尤其在人格塑造方面,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例如,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和思想时,家长个人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成长。所以,除了用榜样或故事(而不要用说教!)来教导孩子以外,家长还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与自己所倡导的行为相反的事情。
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的家长本身对价值观的选择就很迷茫。比如在如何对待诚信、正义等问题方面,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相当多的矛盾和负面的例子,家长自己可能也不是特别坚定。如果把这样的思想传递给孩子,他们就很难拥有正确、坚定的价值取向,当他们走向社会后,就很容易在现实面前感到迷茫和困惑。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提醒中国家长,教育孩子时,眼光要放长远些。中国已经走上了国际舞台,我们要用国际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判断生活中的现象,不要被一些负面的例子所干扰,不要做负面的事情,更不要向孩子灌输负面的思想。
好的父母能为孩子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他们只是在孩子碰到困惑时才给以建议和帮助,他们更善于引导孩子,善于和他们沟通,而不是强加给孩子某种期望或价值观。
二、培养善于学习的孩子
在今天这个“应试教育”的学习环境里,我们很难完全忽视孩子们的课业成绩。但是,孩子在这样环境里面临很大的压力,我们需要更多地体谅他们,不要总是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加在他们身上,更不要有这样的想法:“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实现,而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或有没有天赋。”太高的目标或不合理的期望都只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让孩子产生对不起父母的愧疚感。因此,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太重,只要他们尽了力就好;不必总要求孩子考第一,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可以了。其实,对孩子来说,打好基础和真正掌握学习方法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家长应尽量将自己的期望合理化。可以要求孩子每次都做得比上一次好一点,让他们慢慢进步。如果看到不合理的或不切实际的目标,孩子可能很早就放弃了。
家长应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转变成对孩子的建议。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放任孩子自己去闯,也不是说要放弃履行家长的约束权,而是要尽量正确地引导孩子。
家长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这样只会培养孩子片面的竞争心理,对他们步入社会后必须参与的团队合作将是个不小的障碍。
对孩子还说,学习时不要只重视书本里的死知识。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我曾解释过四种学习的境界:
境界一、熟能生巧: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掌握课本上的内容,知道问题的答案;境界二、举一反三:具备了思考的能力,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能够举一反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境界三、无师自通:掌握了自学、自修的方法,可以在没有老师辅导的情况下主动学习;境界四、融会贯通: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的道理。
作为父母,我希望大家能够把握每一个机会,帮助孩子提升学习的境界,帮他们从死记硬背升华到融会贯通。
家长应鼓励孩子去图书馆和网络中学习和获取知识。现在的网络是不折不扣的知识海洋,其中有最好的学习英语的互动工具,有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所有课程,有“开复学生网”这样的学生互助社区,对孩子们的成长很有帮助。当然,网络中也有很多负面的诱惑,所以,家长最好能经常告诉孩子在网络上学习的正确方法。
家长应鼓励孩子为了学习而学习,而不只是为了分数而学习。比如,有一次我女儿考试时,有一道题她认为做对了一半,但却被判全错。当时,我要她去问老师,但她不愿意去,因为老师肯定不会给她加分。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告诉她,去问老师的目的是学习知识,和老师讨论解题的正确方法,而不是为了加分,因为分数并没有那么重要。
家长应鼓励孩子自己动手,鼓励他们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知道学习是有用的,而不是为了考高分。大家也许都记得,在学习时背诵历史年代或数学公式时是多么的枯燥!如果学了知识而不加以使用,那么,死记硬背的东西就会早早地还给老师。我建议家长朋友们在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的前提下,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些“实践中的学习”例如,我的孩子学指数的概念时,我们让她拿一个银行存折来计算利息,当她看到利息一年一年以指数的方式累积下来,最终可能变成一大笔财富时,她对指数的理解就不再只停留在书本的层面上了。当她学习美国历史时,我让她做了一个生动的作业:用电脑动画和我们俩“生动”的配音,重现美国历史的一个片断。有一句格言说:“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句话真的非常有效。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启发孩子主动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在我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会和老师配合,帮助孩子自己设定学习的目标,自发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我大女儿上中学时,每半年学校都会要求学生设定一个学习目标,半年后衡量有没有达到。以前我女儿比较害羞,课堂上有些问题没有听懂也不敢发问。所以她就在我的帮助下订了一个目标:每天上课时一定要发问,把不懂的问题搞清楚,每天下课时衡量自己是否做到。后来,她每天都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但她发现,除了提问题以外,自己上课不爱参加大家的讨论。于是,在设定下一个目标时,她就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参加一次讨论。
三、培养自主独立的孩子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所以他们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却不敢放开手脚,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成长。这种做法会让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也有些父母总喜欢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但这通常会使孩子们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爱好,丧失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二十一世纪将是“自主选择”的世纪。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druker)指出:因为信息时代取代了工业时代,世界处于平等的、无国界的竞争和放权、自由的管理模式之中“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
其实,无论孩子对父母如何依赖,进入大学或进入社会后,他们都必须自己决定自己的职业,自己的老师,自己的老板,自己的公司,决定是创业还是在公司工作,是学理工还是学商贸他们每一天面临的都是选择,他们最需要的是独立自主、责任心、选择和判断的能力。一个孩子如果长大了还只会背诵知识,被动地服从别人,或等着别人帮他做决定,那他在进入社会后,就算不失败,也不会被人们重视的。你的孩子要在这样的社会里生存、竞争并取得成功。所以,他必须拥有自主选择的能力。
有一次,google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brin)和拉里佩奇(larrypage)接受电视媒体的采访。记者问他们,你们的成功应归功于哪一所学校。当时,他们并没有回答斯坦福大学或密西根大学,他们的回答是——蒙台梭利小学,因为那所小学自由自在的学习方式,没有任何消极输入的教育理念为他们的独立自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环境影响下,他们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是这样的积极教育方式赋予了他们勇于尝试、积极自主、自我驱动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带来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功。
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呢?我在这里提出五个“要”和五个“不要”:
要教孩子“自己想办法”从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自己的事务。要让他们明白,任何人都别想推卸责任,让别人替他们预先规划或收拾残局。要让他们在失败中学习,不要什么都帮孩子做。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自省,可以告诉他你会怎么做,以提高孩子的判断力。要把选择权留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虽然你很确定该怎么做,但是你应该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让他学习独立决定。他从自己的错误中学到的东西将比从你的正确指导中学到的多得多。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父母可以提供意见,但最后的决定还在于你自己;而且,随着你的长大,这些事情会越来越多。我记得我5岁时,父母要我读幼儿园,但是我想读小学,于是他们把选择权给了我:“如果能考上,就让你读。”这件事我会终身记得,因为那时我第一次知道一个5岁的小孩居然有选择的权利。我特别珍惜这个选择,于是我努力读书,真的考上了我想上的学校。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多指导,少批评。台湾作家刘墉说:“以前我也对儿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后来我发现这其实培养了他做事不负责任的习惯。而且父母的过度包办,也让孩子变得没有礼貌、不懂得珍惜。”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从正面与孩子沟通——例如:应当说“你的责任是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干净”而不是“你的房间又乱七八糟了”当孩子没做到时,让他自己认识到自己负责的重要性。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也没关系。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中,童欣以凡事负责而闻名。他小时候在学校犯错后,他的妈妈甚至没有一句责备的话。“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她的妈妈会看着儿子惊恐的眼睛,语气温和地说:“你过去是一个好孩子,以后还会是一个好孩子。”童欣后来回忆说:“那个晚上,妈妈给了我最好的礼物,让我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让他们有一片发挥的天地。如果你有顾虑,可以用“共同决定”的方法引导他。例如,孩子喜欢玩电脑,你最好不要说“不准玩电脑”而应该告诉他,如果你的成绩足够好,或是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电脑,但是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应该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不但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会让孩子为了自己的兴趣而更加努力地做那些“必须做”的事。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帮助人进步的必要的学习过程,惩罚失败可能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鼓励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在失败中坚强起来。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会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说教,他可能会叛逆,或不信任你。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情。这除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以外,也可以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为孩子安排的路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选择。不要什么事情都说“不”应该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四、培养自信积极的孩子
自信心是孩子的潜力的“放大镜”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的那样:“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
成长在一个期望高,只有批评没有夸奖的环境里的孩子很难得到自信。相对来说,一个积极夸奖、正面回馈的环境会激发孩子的自信。我刚来美国时,因为背数学公式的能力好,老师总说我是“数学天才”虽然我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什么数学天才,只是把以前死记硬背的东西搬了出来,但自信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开始在自信心的驱动下努力学习英文和数学,并真的在全州数学竞赛中拿到了冠军。
给孩子正面的回馈。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我小女儿小时常跟我说“我好笨”其实她一点都不笨,只是听信了少数同学的恶意中伤。于是,我慢慢培养她的自信。我看她的日记写得很好,就夸奖她,鼓励她再多写一点。她写出兴趣后,居然自己写了一本自传,经常给别人看,甚至还把它放到了我网站上的“个人背景”栏目里——这个时候,我觉得她该学点儿谦虚了!
自信是需要逐步培养的,所以,你不妨帮助你的孩子做一个长期的、可衡量的计划。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女儿发言的例子,我当时和她一起制定了一个可衡量的、切合实际的目标:她每天举一次手,如果坚持一个月就有奖励。然后,我们慢慢增加举手的次数。一年后,老师注意到,她对课堂发言有了足够的自信。
首先,你要先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在美国某小学,人们曾做过一个针对18个学生的试验:让老师先入为主地认为这18个孩子是有“最佳发展前途”的(虽然孩子是随机挑选出来的)。因为相信孩子出色,老师常给孩子正面评价。结果真的激发了孩子们的自信,这18个学生后来的表现比原来的期望值还高。所以,你如果希望孩子有自信,首先你要相信他的能力。
如果你想培养自信的孩子,最好留意你用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多做肯定性评价:“我相信你做得到的”、“我对你有信心”、“你做得真出色”卡耐基在他的人际交流课程中曾提过这样的一个例子:如果要改变一个孩子读书不专心的态度,我们可能会这么说:“约翰,我们真以你为荣,你这学期成绩进步了。‘但是’假如你在代数上再努力点儿的话就更好了。”在这个例子里,约翰可能在听到“但是”之前,感觉很高兴。但接下来,他就会怀疑这个赞许的可信度。因为对他而言,这个赞许只是要批评他失败的一条设计好的引线而已。可信度遭到曲解,我们也许就无法实现我们要改变他学习态度的目标了。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只要把“但是”改成“而且”就能达到我们的目标了:“我们真以你为荣,约翰,你这学期成绩进步了,而且,只要你下学期继续用功,你的代数成绩也会很出色。”
五、培养快乐感性的孩子
有位学生问我:“您是不是要把您的孩子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我对这个问题感到很讶异。我的回答是:“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快乐,能够发挥他们的潜力。”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潜力,才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最终进入哈佛的汤玫捷说:“不要相信成才公式,因为我们是野生植物,不是园林植物。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去帮助你的孩子发掘他的独特的优点吧!
一个人的快乐和他是否能做他有兴趣的事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根据美国对1500名商学院的学生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追逐兴趣并发掘自身潜力的人不但更快乐,而且更容易得到财富和名利的眷顾,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他们更加有动力、有激情将事情做到完美的状态——即便他们不能从这件事中获取财富和名利,他们也会得到终生的快乐和幸福。
作为家长,我们应鼓励孩子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的兴趣上。比如,我大女儿喜欢看小说,我们就每周挑一本有意思的但是也有教育意义的书给她看,这些年她已经看了上千本书,而且她的英语总是得满分。我二女儿喜欢写作和绘画,我们就教她用计算机写她喜欢写的东西,然后加上图片、照片,印成漂亮的彩色书送给亲友。
对孩子没有兴趣的课,我们只要求她们尽力地准备,尽力地学习,对成绩没有特别的要求。
很多家长让孩子去学钢琴,练跳舞。我认为有一些爱好是很好的,可以帮助孩子全面发展,但是这种爱好要适量。有些学习是很苦的,所以我都会用“让孩子有选择”的方式与孩子约法三章。当我的两个孩子都对音乐表示兴趣时,我们对他们说:你们尽力学三个月,三个月后,你们可以决定要不要继续学。结果,她们最终对音乐都没有什么真正的兴趣。但她们中一个对画画有兴趣,一个对戏剧有兴趣。于是,我让她们朝着自己的兴趣尽力发展。
家长应多让孩子有与人相处的机会。戴尔卡耐基(dalecarnegie)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他的专业技能,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从小就不会与人相处的小孩,长大很难成功也很难快乐。
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除了喜与乐,怒和哀也是正常的反应。应该让孩子有机会抒发他们的感情。如果孩子一哭,你不分青红皂白就喝斥他:“不要哭!再哭、处罚就来了!”孩子表面会变得听话,内心其实掩藏了更多的恐惧──他怕他哭了会失去父母的爱、会被处罚。成长的经验一再以压抑、否定自我的情感出现时,你可能可以教出一个听话的孩子,但很遗憾的是,那也是一个缺乏自信、无法体谅别人情绪的孩子。所以,接受人世间的一切吧──正面的或负面的、生或死、哭或笑。因为,这些体会对我们的生命都一样重要。一直处于优势地位的孩子不会从片面强调竞争的教育方式中获益,因为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作为天之骄子处处受到褒奖,这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异乎寻常的优越感,并因此忽视了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方面的锻炼。
六、做孩子的朋友
如果你问我的孩子:“你最喜欢你父亲的什么地方?”她们会说:“风趣甚至疯狂、没架子,就像我的朋友,让我许多话都愿意和他说。”
虽然我的为人处世之道很多是来自我的父亲,但是父亲在世时,他并没有太多与我亲近的时间。在他过世之后,我只能从我的母亲、兄姐处理解他的想法或为人。我想,这是中国常见的父子关系。因为这份遗憾,我尽量花时间陪我的小孩,而且尽力做一个可以和她们说心里话的父亲。
在你心里,你的孩子可能永远长不大,但是很多孩子在15岁或更早的时候就愿意把自己当成大人。这时,家长完全可以用成人的谈话方式和孩子讨论问题,而不再是完全的“家长”作风。比如谈理想、学习动力、娱乐、事业心、为人处事、爱情、交友、处理家庭问题等等。
在这方面,我有四个建议:
和孩子打成一片,甚至和他一起胡说八道。不要摆起架子,做个“高高在上”的长辈。我的孩子小时每天都是听了我“胡诌”的故事后才愿意入睡的。对孩子说心里话,不要把话闷在肚子里,同时也希望他也这么做。做一个好的聆听者。让孩子知道他对你多重要,告诉他你多么爱他,慷慨地把你的时间分享给他,但是对物质上不要“有求必应”花些时间理解那些流行的东西。无论是歌星、青少年偶像、新电脑游戏,我都会花一些时间理解。这样一方面可以给你更多的话题,另一方面告诉孩子你“在乎”他。而且还可以让你觉得年轻些!
把孩子当作朋友,和他谈心。可以告诉他你每天经历的事,也可以问问他,他一天经历了哪些事。如果他告诉你,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那么,不要训斥也不要生气,多听少讲。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刚开始时,如果他有点不敢讲,先对他保证你不会生他的气。
如果你要做孩子的朋友,那就必须学习他的“语言”而不是要求他学习你的“语言”如果你不学新知识,不接触新的思想观念,知识匮乏,思想陈旧,你就不能理解现在孩子的所思所想。家长应该尽量多接触点流行的东西,比如流行的思想,流行的服饰,流行的技术,流行的音乐,以减小代沟,创造彼此信任的沟通渠道。
中国的家长,我建议你们:多陪陪孩子,无论多么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地和他们谈心;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一切就都是老师的事情;当孩子做了和自己期望相违背的事情时,不要马上发火,先听听孩子的理由。
六、总结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它阐述了我的教育理念。在此把它翻译成中文,和中国的父母们分享:
你给孩子什么?
bydorothylawnolte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喜欢吵架。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
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妒嫉。
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诚信中长大的孩子,理解真理。
公正中长大的孩子,极富正义。
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敬。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己。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不但爱他人也爱自己。
中国的家长朋友们,我们的责任重大。今天中国的青年:
非常优秀,但是非常困惑;非常聪明,但是不够自信;是多年来第一代能够在平安的社会、完整的教育中成长的一代;出生在被信息铲平的世界中,他们必须成为融会中西的精英;有幸出生在拥有选择的时代,但是时代并没有传授他们选择的智慧。
当然最重要的是:中国的青年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最爱,我们的一切。这一个理由就足够让我们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让我们各自成为“我能做到的最好的父母”
不知看左岸的朋友有多少已经做了爸爸?很幸运的是我在去年8月也升级做了爸爸。
我知道为人父母是大多数人的自然规律,但在怎样培养孩子上却没有自然而然的事。我们从一个时代成长起来,受很多思想的禁锢,很多教育方法都出现偏差,很多我们认为习惯了,不知不觉的想法会深深地影响我们孩子的将来,所以怎么做就变得非常重要。在这里我推荐大家阅读一下李开复老师写给家长的一封信,大家也顺便做做笔记。
写了四封给中国学生的信后,许多学生问我:“开复老师,你为什么不写一封信给我们的父母呢?作为一个父亲,你可以分享你教育子女的理念和经验。”
作为一个热衷教育的父亲,我确实有不少教育孩子的经验。但对这封信我一直有些犹豫,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在好几位同学的多次鼓励下,我逐渐意识到了写这封信的重要。我问他们:“如果写一封信给你们的父母,你们会希望我说些什么呢?”他们说:
“告诉我们的父母:我们长大了,真的可以照顾自己。就让我们自己闯一闯,哪怕是碰碰钉子也好。”
“告诉我的父母:你们对我的期望好高,我总是达不到,总觉得对不起你们。我希望你们能够接受一个平凡的我。当你们看到我已经尽力而为时,能不能鼓励鼓励我?”
“告诉我们的父母:我不想做一个读书的机器,我想找到自己的兴趣,希望你们能支持和理解我。”
“告诉我们的父母:我真的好想和你们成为朋友,但我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听了这么多充满热情和期望的话,我提起了笔。我想写出我对家庭教育的真实想法,想与大家分享我的教育理念,想帮助那些平日里疏于交流的父母和孩子,为他们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其实,教育孩子这件事并不是很难,我们只需要把握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培养一个懂事明理、善于学习、自主独立、自信积极、快乐感性的孩子;然后和他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
中国广大的家长朋友们,我希望和你们进行真诚而深入的交流。在教育孩子方面,你们可能比我有经验,也有很多好的方法。我并不强求你们认可我在这封信中谈到的方法和理念,而是希望你们知道,你们的孩子有许多发自内心的话想告诉你们。如果有时间的话,你们最好能和孩子们面对面地谈一谈。如果这封信能够让一些家长知道孩子们藏在心底的话,能够让家长和孩子们彼此沟通和理解,甚至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那么,我写这封信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一、培养懂事明理的孩子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做一个好孩子的必备条件。但是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而是要成为懂事、明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会盲从他人,而不见得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做。懂道理的孩子善于分析每件事背后的原委,他们会在父母讲的话有道理时百分之百地服从,在父母的话不完全正确时则会与父母主动讨论、交流——这样的孩子才是既尊重父母、又坚持原则的好孩子。
虽然我相信启发式教育的优越性,但我同时也相信严格管教的必要。孩子们的成长既需要启发,也需要纪律和规矩。他们既需要培养自信,也需要学习如何自省。
关于“规矩”我总结出了四条定律:
定好规矩,但首先要把与规矩相关的道理讲清楚,不能盲目地要求孩子服从;在规矩的限制范围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预先讲好的惩罚;规矩越少越好,这样才能发挥启发的功效。
另外,父母应尽量抓住每一个“机会教育”——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可借以教导孩子、帮助孩子的小事——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但应当在教育中多用正面的例子,少用负面的例子。比如,如果你想教孩子“见到长辈要主动起立打招呼“,那你自己就必须每次都做到。做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如果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但自己却没有首先做到,这样是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服的。
尤其在人格塑造方面,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例如,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和思想时,家长个人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成长。所以,除了用榜样或故事(而不要用说教!)来教导孩子以外,家长还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与自己所倡导的行为相反的事情。
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的家长本身对价值观的选择就很迷茫。比如在如何对待诚信、正义等问题方面,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相当多的矛盾和负面的例子,家长自己可能也不是特别坚定。如果把这样的思想传递给孩子,他们就很难拥有正确、坚定的价值取向,当他们走向社会后,就很容易在现实面前感到迷茫和困惑。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提醒中国家长,教育孩子时,眼光要放长远些。中国已经走上了国际舞台,我们要用国际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判断生活中的现象,不要被一些负面的例子所干扰,不要做负面的事情,更不要向孩子灌输负面的思想。
好的父母能为孩子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他们只是在孩子碰到困惑时才给以建议和帮助,他们更善于引导孩子,善于和他们沟通,而不是强加给孩子某种期望或价值观。
二、培养善于学习的孩子
在今天这个“应试教育”的学习环境里,我们很难完全忽视孩子们的课业成绩。但是,孩子在这样环境里面临很大的压力,我们需要更多地体谅他们,不要总是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加在他们身上,更不要有这样的想法:“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实现,而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或有没有天赋。”太高的目标或不合理的期望都只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让孩子产生对不起父母的愧疚感。因此,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太重,只要他们尽了力就好;不必总要求孩子考第一,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可以了。其实,对孩子来说,打好基础和真正掌握学习方法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家长应尽量将自己的期望合理化。可以要求孩子每次都做得比上一次好一点,让他们慢慢进步。如果看到不合理的或不切实际的目标,孩子可能很早就放弃了。
家长应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转变成对孩子的建议。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放任孩子自己去闯,也不是说要放弃履行家长的约束权,而是要尽量正确地引导孩子。
家长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这样只会培养孩子片面的竞争心理,对他们步入社会后必须参与的团队合作将是个不小的障碍。
对孩子还说,学习时不要只重视书本里的死知识。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我曾解释过四种学习的境界:
境界一、熟能生巧: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掌握课本上的内容,知道问题的答案;境界二、举一反三:具备了思考的能力,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能够举一反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境界三、无师自通:掌握了自学、自修的方法,可以在没有老师辅导的情况下主动学习;境界四、融会贯通: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的道理。
作为父母,我希望大家能够把握每一个机会,帮助孩子提升学习的境界,帮他们从死记硬背升华到融会贯通。
家长应鼓励孩子去图书馆和网络中学习和获取知识。现在的网络是不折不扣的知识海洋,其中有最好的学习英语的互动工具,有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所有课程,有“开复学生网”这样的学生互助社区,对孩子们的成长很有帮助。当然,网络中也有很多负面的诱惑,所以,家长最好能经常告诉孩子在网络上学习的正确方法。
家长应鼓励孩子为了学习而学习,而不只是为了分数而学习。比如,有一次我女儿考试时,有一道题她认为做对了一半,但却被判全错。当时,我要她去问老师,但她不愿意去,因为老师肯定不会给她加分。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告诉她,去问老师的目的是学习知识,和老师讨论解题的正确方法,而不是为了加分,因为分数并没有那么重要。
家长应鼓励孩子自己动手,鼓励他们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知道学习是有用的,而不是为了考高分。大家也许都记得,在学习时背诵历史年代或数学公式时是多么的枯燥!如果学了知识而不加以使用,那么,死记硬背的东西就会早早地还给老师。我建议家长朋友们在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的前提下,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些“实践中的学习”例如,我的孩子学指数的概念时,我们让她拿一个银行存折来计算利息,当她看到利息一年一年以指数的方式累积下来,最终可能变成一大笔财富时,她对指数的理解就不再只停留在书本的层面上了。当她学习美国历史时,我让她做了一个生动的作业:用电脑动画和我们俩“生动”的配音,重现美国历史的一个片断。有一句格言说:“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句话真的非常有效。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启发孩子主动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在我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会和老师配合,帮助孩子自己设定学习的目标,自发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我大女儿上中学时,每半年学校都会要求学生设定一个学习目标,半年后衡量有没有达到。以前我女儿比较害羞,课堂上有些问题没有听懂也不敢发问。所以她就在我的帮助下订了一个目标:每天上课时一定要发问,把不懂的问题搞清楚,每天下课时衡量自己是否做到。后来,她每天都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但她发现,除了提问题以外,自己上课不爱参加大家的讨论。于是,在设定下一个目标时,她就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参加一次讨论。
三、培养自主独立的孩子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所以他们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却不敢放开手脚,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成长。这种做法会让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也有些父母总喜欢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但这通常会使孩子们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爱好,丧失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二十一世纪将是“自主选择”的世纪。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druker)指出:因为信息时代取代了工业时代,世界处于平等的、无国界的竞争和放权、自由的管理模式之中“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
其实,无论孩子对父母如何依赖,进入大学或进入社会后,他们都必须自己决定自己的职业,自己的老师,自己的老板,自己的公司,决定是创业还是在公司工作,是学理工还是学商贸他们每一天面临的都是选择,他们最需要的是独立自主、责任心、选择和判断的能力。一个孩子如果长大了还只会背诵知识,被动地服从别人,或等着别人帮他做决定,那他在进入社会后,就算不失败,也不会被人们重视的。你的孩子要在这样的社会里生存、竞争并取得成功。所以,他必须拥有自主选择的能力。
有一次,google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brin)和拉里佩奇(larrypage)接受电视媒体的采访。记者问他们,你们的成功应归功于哪一所学校。当时,他们并没有回答斯坦福大学或密西根大学,他们的回答是——蒙台梭利小学,因为那所小学自由自在的学习方式,没有任何消极输入的教育理念为他们的独立自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环境影响下,他们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是这样的积极教育方式赋予了他们勇于尝试、积极自主、自我驱动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带来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功。
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呢?我在这里提出五个“要”和五个“不要”:
要教孩子“自己想办法”从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自己的事务。要让他们明白,任何人都别想推卸责任,让别人替他们预先规划或收拾残局。要让他们在失败中学习,不要什么都帮孩子做。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自省,可以告诉他你会怎么做,以提高孩子的判断力。要把选择权留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虽然你很确定该怎么做,但是你应该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让他学习独立决定。他从自己的错误中学到的东西将比从你的正确指导中学到的多得多。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父母可以提供意见,但最后的决定还在于你自己;而且,随着你的长大,这些事情会越来越多。我记得我5岁时,父母要我读幼儿园,但是我想读小学,于是他们把选择权给了我:“如果能考上,就让你读。”这件事我会终身记得,因为那时我第一次知道一个5岁的小孩居然有选择的权利。我特别珍惜这个选择,于是我努力读书,真的考上了我想上的学校。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多指导,少批评。台湾作家刘墉说:“以前我也对儿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后来我发现这其实培养了他做事不负责任的习惯。而且父母的过度包办,也让孩子变得没有礼貌、不懂得珍惜。”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从正面与孩子沟通——例如:应当说“你的责任是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干净”而不是“你的房间又乱七八糟了”当孩子没做到时,让他自己认识到自己负责的重要性。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也没关系。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中,童欣以凡事负责而闻名。他小时候在学校犯错后,他的妈妈甚至没有一句责备的话。“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她的妈妈会看着儿子惊恐的眼睛,语气温和地说:“你过去是一个好孩子,以后还会是一个好孩子。”童欣后来回忆说:“那个晚上,妈妈给了我最好的礼物,让我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让他们有一片发挥的天地。如果你有顾虑,可以用“共同决定”的方法引导他。例如,孩子喜欢玩电脑,你最好不要说“不准玩电脑”而应该告诉他,如果你的成绩足够好,或是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电脑,但是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应该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不但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会让孩子为了自己的兴趣而更加努力地做那些“必须做”的事。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帮助人进步的必要的学习过程,惩罚失败可能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鼓励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在失败中坚强起来。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会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说教,他可能会叛逆,或不信任你。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情。这除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以外,也可以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为孩子安排的路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选择。不要什么事情都说“不”应该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四、培养自信积极的孩子
自信心是孩子的潜力的“放大镜”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的那样:“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
成长在一个期望高,只有批评没有夸奖的环境里的孩子很难得到自信。相对来说,一个积极夸奖、正面回馈的环境会激发孩子的自信。我刚来美国时,因为背数学公式的能力好,老师总说我是“数学天才”虽然我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什么数学天才,只是把以前死记硬背的东西搬了出来,但自信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开始在自信心的驱动下努力学习英文和数学,并真的在全州数学竞赛中拿到了冠军。
给孩子正面的回馈。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我小女儿小时常跟我说“我好笨”其实她一点都不笨,只是听信了少数同学的恶意中伤。于是,我慢慢培养她的自信。我看她的日记写得很好,就夸奖她,鼓励她再多写一点。她写出兴趣后,居然自己写了一本自传,经常给别人看,甚至还把它放到了我网站上的“个人背景”栏目里——这个时候,我觉得她该学点儿谦虚了!
自信是需要逐步培养的,所以,你不妨帮助你的孩子做一个长期的、可衡量的计划。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女儿发言的例子,我当时和她一起制定了一个可衡量的、切合实际的目标:她每天举一次手,如果坚持一个月就有奖励。然后,我们慢慢增加举手的次数。一年后,老师注意到,她对课堂发言有了足够的自信。
首先,你要先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在美国某小学,人们曾做过一个针对18个学生的试验:让老师先入为主地认为这18个孩子是有“最佳发展前途”的(虽然孩子是随机挑选出来的)。因为相信孩子出色,老师常给孩子正面评价。结果真的激发了孩子们的自信,这18个学生后来的表现比原来的期望值还高。所以,你如果希望孩子有自信,首先你要相信他的能力。
如果你想培养自信的孩子,最好留意你用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多做肯定性评价:“我相信你做得到的”、“我对你有信心”、“你做得真出色”卡耐基在他的人际交流课程中曾提过这样的一个例子:如果要改变一个孩子读书不专心的态度,我们可能会这么说:“约翰,我们真以你为荣,你这学期成绩进步了。‘但是’假如你在代数上再努力点儿的话就更好了。”在这个例子里,约翰可能在听到“但是”之前,感觉很高兴。但接下来,他就会怀疑这个赞许的可信度。因为对他而言,这个赞许只是要批评他失败的一条设计好的引线而已。可信度遭到曲解,我们也许就无法实现我们要改变他学习态度的目标了。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只要把“但是”改成“而且”就能达到我们的目标了:“我们真以你为荣,约翰,你这学期成绩进步了,而且,只要你下学期继续用功,你的代数成绩也会很出色。”
五、培养快乐感性的孩子
有位学生问我:“您是不是要把您的孩子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我对这个问题感到很讶异。我的回答是:“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快乐,能够发挥他们的潜力。”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潜力,才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最终进入哈佛的汤玫捷说:“不要相信成才公式,因为我们是野生植物,不是园林植物。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去帮助你的孩子发掘他的独特的优点吧!
一个人的快乐和他是否能做他有兴趣的事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根据美国对1500名商学院的学生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追逐兴趣并发掘自身潜力的人不但更快乐,而且更容易得到财富和名利的眷顾,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他们更加有动力、有激情将事情做到完美的状态——即便他们不能从这件事中获取财富和名利,他们也会得到终生的快乐和幸福。
作为家长,我们应鼓励孩子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的兴趣上。比如,我大女儿喜欢看小说,我们就每周挑一本有意思的但是也有教育意义的书给她看,这些年她已经看了上千本书,而且她的英语总是得满分。我二女儿喜欢写作和绘画,我们就教她用计算机写她喜欢写的东西,然后加上图片、照片,印成漂亮的彩色书送给亲友。
对孩子没有兴趣的课,我们只要求她们尽力地准备,尽力地学习,对成绩没有特别的要求。
很多家长让孩子去学钢琴,练跳舞。我认为有一些爱好是很好的,可以帮助孩子全面发展,但是这种爱好要适量。有些学习是很苦的,所以我都会用“让孩子有选择”的方式与孩子约法三章。当我的两个孩子都对音乐表示兴趣时,我们对他们说:你们尽力学三个月,三个月后,你们可以决定要不要继续学。结果,她们最终对音乐都没有什么真正的兴趣。但她们中一个对画画有兴趣,一个对戏剧有兴趣。于是,我让她们朝着自己的兴趣尽力发展。
家长应多让孩子有与人相处的机会。戴尔卡耐基(dalecarnegie)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他的专业技能,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从小就不会与人相处的小孩,长大很难成功也很难快乐。
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除了喜与乐,怒和哀也是正常的反应。应该让孩子有机会抒发他们的感情。如果孩子一哭,你不分青红皂白就喝斥他:“不要哭!再哭、处罚就来了!”孩子表面会变得听话,内心其实掩藏了更多的恐惧──他怕他哭了会失去父母的爱、会被处罚。成长的经验一再以压抑、否定自我的情感出现时,你可能可以教出一个听话的孩子,但很遗憾的是,那也是一个缺乏自信、无法体谅别人情绪的孩子。所以,接受人世间的一切吧──正面的或负面的、生或死、哭或笑。因为,这些体会对我们的生命都一样重要。一直处于优势地位的孩子不会从片面强调竞争的教育方式中获益,因为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作为天之骄子处处受到褒奖,这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异乎寻常的优越感,并因此忽视了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方面的锻炼。
六、做孩子的朋友
如果你问我的孩子:“你最喜欢你父亲的什么地方?”她们会说:“风趣甚至疯狂、没架子,就像我的朋友,让我许多话都愿意和他说。”
虽然我的为人处世之道很多是来自我的父亲,但是父亲在世时,他并没有太多与我亲近的时间。在他过世之后,我只能从我的母亲、兄姐处理解他的想法或为人。我想,这是中国常见的父子关系。因为这份遗憾,我尽量花时间陪我的小孩,而且尽力做一个可以和她们说心里话的父亲。
在你心里,你的孩子可能永远长不大,但是很多孩子在15岁或更早的时候就愿意把自己当成大人。这时,家长完全可以用成人的谈话方式和孩子讨论问题,而不再是完全的“家长”作风。比如谈理想、学习动力、娱乐、事业心、为人处事、爱情、交友、处理家庭问题等等。
在这方面,我有四个建议:
和孩子打成一片,甚至和他一起胡说八道。不要摆起架子,做个“高高在上”的长辈。我的孩子小时每天都是听了我“胡诌”的故事后才愿意入睡的。对孩子说心里话,不要把话闷在肚子里,同时也希望他也这么做。做一个好的聆听者。让孩子知道他对你多重要,告诉他你多么爱他,慷慨地把你的时间分享给他,但是对物质上不要“有求必应”花些时间理解那些流行的东西。无论是歌星、青少年偶像、新电脑游戏,我都会花一些时间理解。这样一方面可以给你更多的话题,另一方面告诉孩子你“在乎”他。而且还可以让你觉得年轻些!
把孩子当作朋友,和他谈心。可以告诉他你每天经历的事,也可以问问他,他一天经历了哪些事。如果他告诉你,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那么,不要训斥也不要生气,多听少讲。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刚开始时,如果他有点不敢讲,先对他保证你不会生他的气。
如果你要做孩子的朋友,那就必须学习他的“语言”而不是要求他学习你的“语言”如果你不学新知识,不接触新的思想观念,知识匮乏,思想陈旧,你就不能理解现在孩子的所思所想。家长应该尽量多接触点流行的东西,比如流行的思想,流行的服饰,流行的技术,流行的音乐,以减小代沟,创造彼此信任的沟通渠道。
中国的家长,我建议你们:多陪陪孩子,无论多么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地和他们谈心;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一切就都是老师的事情;当孩子做了和自己期望相违背的事情时,不要马上发火,先听听孩子的理由。
六、总结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它阐述了我的教育理念。在此把它翻译成中文,和中国的父母们分享:
你给孩子什么?
bydorothylawnolte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喜欢吵架。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
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妒嫉。
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诚信中长大的孩子,理解真理。
公正中长大的孩子,极富正义。
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敬。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己。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不但爱他人也爱自己。
中国的家长朋友们,我们的责任重大。今天中国的青年:
非常优秀,但是非常困惑;非常聪明,但是不够自信;是多年来第一代能够在平安的社会、完整的教育中成长的一代;出生在被信息铲平的世界中,他们必须成为融会中西的精英;有幸出生在拥有选择的时代,但是时代并没有传授他们选择的智慧。
当然最重要的是:中国的青年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最爱,我们的一切。这一个理由就足够让我们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让我们各自成为“我能做到的最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