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秋中文网 > 刀哥文集 > 人类痛苦的源

人类痛苦的源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落秋中文网 www.luoqiu.me,最快更新刀哥文集最新章节!

      在追问人类痛苦的根源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明确,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精神上的痛苦。悲愤、无奈、悔恨、伤心欲绝等等,都是人类因痛苦产生的剧烈情感。肉体上的痛苦,充其量只能带给人感知上的不能忍受,但是精神上的痛苦,会导致一个人彻底地崩溃。

    讲到精神,我们先来探讨人类的精神本质。

    1,人的来源和人精神的本质

    在每个民族的神话传说里,人基本上都是来自于神的创造(附图:造人神话的插图及说明)。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的来源已经基本明了。自从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后,伴随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基本证实人类是由古人猿进化而来(附图:达尔文进化论的封面及简介、附图:类人猿头骨的照片及简介)。

    1。1人是由群居动物――古人猿进化而来

    在人类诞生之前,灵长类动物是最高智慧的动物。灵长类动物没有猛兽般的躯体,但是它有很多生存优势,这些优势使它们存活并且因此而导致了它们脑容量比例随着进化而迅速上升。

    灵长类动物群居、杂食、主要活动于树林、有着发达而先进的前肢(附图:猕猴发达的前肢以及学者们的研究结果:前肢运动的复杂性直接导致了灵长类动物的智慧高度进化)。

    在自然环境变恶劣的时期,灵长类动物的这些对环境的强大适应性加速了它们的种族强大。当森林被毁灭的时候,能够因直立行走而出森林禁锢的,有且只有灵长类动物――这是一个激烈的效应,因为走出森林而直立行走,因为直立行走而解放出前肢,因为解放了前肢以及运用前肢的充分复杂性,使古人猿的大脑空前地发达起来,直到他们制造和使用工具。

    ――语言和文字的出现--对大脑进化的极大影响--是否阐述待定。

    1。2人的原意识是由群居动物意识遗传进化而来的、群居动物的性格特征

    直到二十世纪早期,科学家们仍然认为,人的意识(性格、智慧、感知)是不可以遗传的。人类能够遗传的只是物质的躯体,以及感知体系运作的物理机制。意识,是人获得生命以后通过不断学习而形成的(附图,人在胎儿时候已经会动、会感知、会学习)。

    但是人类基因研究的结果表明,人的一些基础意识包括部分性格特质是靠基因来传递的(附图:果蝇性格遗传的研究结果以及说明文字)。

    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可以遗传的意识,叫做人类的原意识。显然原意识具有所有群居古人猿的强烈本能(生存本能和群居本能)。我们将会在第二章详细地介绍这些原意识。

    1。3人的思想,来自于社会文明和道德的教育

    人类的原意识,和人体生理上的感知器官一起,构成了人的基础感知体系。人体会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以及原意识的本能,产生各种行为冲动。但是,控制人体最终行为的,却不是原意识,而是思想(附图:披着人皮的恶猿,猿身上的文字就是原意识,人身上的文字就是思想)。

    人的思想,是从人生下来以后,从婴儿、幼儿、儿童、少年一直到成年,不断地受到教育而形成的(附图:某哲学家或科学家的头像,随附其对人类思想的观点)。

    婴儿时期,教育主要以家庭为主。此间得到的教育,主要是语言和行走。

    幼儿时期的教育,主要以基本的行为规则和性格培养为主。因为人毕竟要加入社会生活,因此团队生活以及其体验对这段时期的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儿童、少年时期的教育,开始空前丰富。从文字、逻辑、数学到行为规则和个人脾性,都基本是在这段时间内完成。

    过渡到青年这一段时期,性知识的教育需求在逐渐开始出现。同时复杂的知识体系学习和社会体验也开始达到最高峰。

    青少年时期,人生观和世界观开始萌芽,直到最终人生观定型步入成年期。成年期以后的受教育形式,基本上就是人生观引导的主动求知模式。

    附图:科学的人生时期划分标准。

    1。4动物性原始欲望的归纳和特征(原意识的分类)

    正如1。2所述,原意识,是由最初古人猿的动物欲望遗传而来,人类的本原性格特性根基就在于此。

    我们研究原意识,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我们自己的底层思想,看我们究竟从老祖先那里遗传了多少动物的本能?只有了解清楚这些潜在的动物本能,我们才可能了解自己的欲望本原,才能了解我们的行为冲动来自何处,才能正确地面对我们的欲望冲动。

    毕竟,我们人类的所有行为冲动,都来自于原意识。

    对人类原意识最早提出并使之形成体系的,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ud sigmund,1856-1939)。但是弗洛伊德没有从动物进化本质来深刻分析人类的原意识特性,他只是不很客观地提出人类意识的几大类别:意识层、潜意识层(无意识和前意识),并据此划分人格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在各类欲望的交错中,他把性欲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尽管弗洛伊德的性欲是包含了很广泛多种欲望的一个代名词,但这确实也是他的理论备受诟病的一环。

    弗洛伊德最大的成就还在于他潜意识理论在医学范畴的应用与实践。直到今天,医学以及心理学的基础,仍然是源自于他的整套潜意识理论。因此,把弗洛伊德比喻为人类意识研究领域的达尔文,一点也不过分。

    那么,心学该如何科学地、客观地对人类原意识进行归纳和分类呢?

    从古人猿的生活特性可以知道,这种来源于群居性动物的意识,目的只有一个:必须被群体接受才有可能安全生存;同时力图通过支配群体力量,来达到获得尽量多生活资源的目的。动物性的生存,必须追求获得生存、以及获得尽可能多的“生活资源”因为人类的祖先古人猿群,获得生存首先要依靠群体生活――单个的猿很容易被其它动物给捕杀。这种必须要依靠群体力量来获得尽量多的生活资源的人类意识特性,心学上就叫群体意识(或称:群体欲)。

    其次,也是因为群居动物,单个的猿的“生活资源意识”必须要求是“无限制”越多越好,因为还有其它的猿在等待食物或其它生活资源(掌握对其它猿人的生活资源供给的能力,也同时是单个的猿要达到支配猿群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可以称猿人的这个意识特征为“无限的私欲”或叫“贪婪本性”

    最后,因为要追求尽量多的生活资源对单个的猿来说是极难实现的,所以单个的猿要达到这一个目的的方法也只有一个:支配猿群的团队力量。这种意识在猿群的进化和遗传中必须得到突显,我们把它叫做“群体欲”也可以通俗地称之为“统治欲”或“权力欲”

    这种意识遗传到人类,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类原意识的本质也是“贪婪本性”和“权力本性”

    所以,从进化和遗传来仔细分析人的动物性意识由来,可以大致上把原意识分为四类。

    1。4。1生存欲望

    这种意识冲动逼使个体人去做出满足自己生存条件的行为。生存意识大体包括以下欲望:

    1,食欲。导致饥、渴等生理感知。从而使人做出寻找食物、饮水等行为。

    2,排泄欲。导致胀痛、紧张等生理感知。从而使人做出排泄等行为。

    3,放松及睡眠欲。导致累、疲乏、困倦等生理感知。从而使人做出休息、睡眠等行为。

    4,安全欲。导致恐惧等生理感知。从而使人做出逃跑、紧张、应战等行为。

    1。4。2繁殖欲望

    这种意识冲动逼使个体人去做出求偶行为。

    1,性欲。包括性冲动,皮肤接触欲等。导致紧张、性兴奋、性排泄等生理感知。从而使人做出寻找性爱的行为。

    2,求偶欲。导致紧张、激动、兴奋等生理感知。从而使人做出各种非常规的个人表现行为。

    1。4。3群体欲望

    这种意识冲动逼使人去获得团队的认可并表现自己的能力。群体欲直接导致“孤独”的生理感知,心学非常强调孤独,认为孤独和性需求一样,是人类的最基本的本质欲望。

    1,社交欲。社交欲是人类渴望沟通并获得认可的欲望。人类交往是孤独直接导致的行为。

    2,尊重欲。求名誉,获尊重,是获得支配团队能力的必经之路。这种欲望会导致郁闷、愤慨等生理感知,从而使人作出表现自己才能的行为。

    3,统治欲。统治欲是群体意识的最高层次。导致人的失落、羞惭、郁闷等生理感知,从而使人做出争夺统治权的行为。

    严格来说,群体欲并不单纯,因为社交欲、尊重欲、统治欲往往和追求物质资源的本性以及一些表层意识(沟通、追求和风险等思想)相交杂着,所以人们往往把群体欲忽视,不能把它从人的基本意识里剥离开。但是只要了解“孤独”这种人类的生理感知就可以知道,群体欲望的根本来自于单个猿人的“落单”、“离群”以后的那种失去安全的焦虑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心学认为源自群居动物的群体欲,是一个完全可以匹敌生存欲和繁殖欲的动物本能,因为离群对身体劣势的个体动物来说是致命的。所以“孤独”这种情感给人带来的行为冲动,将丝毫不会逊色于食欲和性欲。

    1。4。4自我移情欲望

    出于人的贪婪本性,人的本质是极端自私的。人类的爱和关怀,初期也是出自于此:人类对爱的极端理解,是只爱有可能爱自己的人,对不可能获得回报的爱,人类是不会给与的。父母之所以爱儿女,那是因为他们是“自己”的儿女,换句话来说,父母不会付出爱去关怀一个不认识的人的儿女。心学认为,爱是双重性的,一重是属于人的本性,属于人的原意识,属于移情意识里最大的一种类别。爱的另一重是属于人的思想,属于显层意识,那是升华了的爱,心学借来名词称之为“博爱”

    移情意识是比较隐晦的一种原意识。它的定义,来自于人自我意识的隐性的极度扩张:对自己有利的事物,人就会移植自己的意识。浅白来说,对自己有利的事物,人类会假想用自己来代替它,或者假想它是自己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才称之为移情意识。

    移情说的代表是19世纪后半叶德国美学家里普斯。他在审美的本质阐述中把移情意识总结为: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这种现象是很原始的、普遍的。因此,里普斯被认为是“美学”领域的达尔文。

    心学认为,人类的移情欲包括:

    1,本能的爱。如上文所述,人类原始的爱是最大的一类移情意识,通过爱人类可以抚养大自己的儿女,同时把自己所学会的所有都交付给后代。这也是人类甚至灵长类动物长期被进化和遗传的后果。

    2,审美。正如美学宗师里普斯所阐述的,审美也是人类很广泛的一类移情意识。无论是风景还是音乐与图画,人的美感来自于把自我意识移植到对象中去。

    3,同情、怜悯和悲剧感。同情和怜悯在古代称之为“恻隐”可见这其实就是把自己置身为对象环境中的结果,因此同情和怜悯以致于“悲剧感”都是移情意识的一大类别

    事实上,今天的科学研究对原意识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前意识和无意识(基本相当于于心学的原意识概念)是没有浮出水面的冰山的庞大的根基”而人类的思想(基本相当于精神分析学的意识层概念),只不过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罢了。

    但是原意识的最基本的根基,就在于动物绝对的生存利我主义,是一种无限的私欲。原意识,也是哲学和文学千百年来一直在摒弃的“贪婪本性”的物质根源。

    我们有且只有认清了个体人的本原动物欲望之后,才会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思想发展方向。

    1。5人的精神本质是社会性(群体性)和个体性(动物性)的矛盾统一体

    大致了解了人的原意识以后,我们必须来探讨人类的生存模式。

    如前1。3节所述,个体人由于躯体弱小的劣势,基本不可能单独在自然界中独立生存。人从刮刮落地开始,便开始接受群体生活的教育,从而融入到人类社会的生活环境中去。

    但是,本质上来说,人类社会是必须有秩序的、必须在法律和道德上对个体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否则,个体人由于自身的贪婪本性,将会在追求贪欲的过程中产生很多对其他个体的有害行为。这些有害的行为一旦威胁到其它个体人的生存和安全,人类将会在极大的恐惧中生存,安全缺乏和对社会的不满极有可能导致社会体系的解体。

    在从原始的部落生活、到大规模的社会群居的进化中,人类的社会管理学者,早已了解了这一点,并逐步形成了适合社会需要的法律体系。同时,伴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还产生了宗教和哲学――人类道德行为规范的本原。

    正是因为人类社会的有秩序本质,导致个体人生存在人类社会中会面临着社会管理体系的多重压力。从法律、道德制约到社会各分支体系的管理模式,包括福利制度、教育制度、劳动制度、婚姻制度等等,都约束着个体人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个体与群体的矛盾统一,对群体社会来说,个体的行为无限制就意味着对他人行为自由的侵害。所以必须公平限制每个个体的行为。这也就是法律和道德的本质。

    因此,可以断定,在相当一段长的时期,生活在人类社会里的个体人还是必须接受这些社会管理模式的行为制约。

    人必须依赖社会并接受社会的行为制约,同时,人又必须接受与生俱来的原意识的行为冲动。这就是人的思想的本质矛盾。

    人的痛苦根源,就来自于这个本质矛盾,是欲望(原意识)和行为约束(思想)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激化,痛苦到不能忍受之时,将导致个体人的精神分裂并出现行为失控。 

本站推荐:天价小娇妻:总裁的33日索情我村子里的后宫佣兵的战争重生之财源滚滚美食供应商重生八零之极品军妻炮灰修真指南腹黑双胞胎:抢个总裁做爹地林家女学神在手,天下我有

刀哥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落秋中文网只为原作者刀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刀哥并收藏刀哥文集最新章节